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仕宓

作品数:167 被引量:2,45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石油与天然气...
  • 89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1篇油田
  • 48篇储层
  • 23篇储集
  • 21篇盆地
  • 20篇油气
  • 19篇油藏
  • 19篇测井
  • 16篇地层
  • 16篇剩余油
  • 15篇地质
  • 14篇微相
  • 13篇凹陷
  • 12篇气藏
  • 12篇沉积微相
  • 11篇孔隙
  • 10篇低渗
  • 10篇低渗透
  • 10篇剩余油分布
  • 10篇勘探
  • 9篇岩石

机构

  • 13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
  • 1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东北石油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华北油田
  • 5篇中国石油冀东...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学院
  • 2篇石油大学

作者

  • 167篇彭仕宓
  • 24篇李海燕
  • 22篇黄述旺
  • 12篇孙思敏
  • 9篇唐海发
  • 9篇尹志军
  • 9篇高博禹
  • 8篇黄继新
  • 7篇韩涛
  • 7篇史彦尧
  • 7篇周涌沂
  • 7篇赵文光
  • 6篇王韶华
  • 6篇薛永超
  • 6篇陈烨菲
  • 6篇袁新涛
  • 6篇郎晓玲
  • 6篇窦齐丰
  • 5篇穆立华
  • 5篇王金鹏

传媒

  • 16篇石油学报
  • 13篇石油勘探与开...
  • 13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石油天然气学...
  • 6篇油气地质与采...
  • 5篇石油大学学报...
  • 5篇古地理学报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特种油气藏
  • 4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西安石油学院...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新疆地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9篇2008
  • 27篇2007
  • 13篇2006
  • 21篇2005
  • 13篇2004
  • 17篇2003
  • 11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4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大中型气田断裂和砂体输导特征对比被引量:9
2007年
中国63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的输导通道分为6类:断裂、不整合、砂体、断裂-不整合、断裂-砂体、不整合-砂体。断裂是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以断裂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约占大中型气田总数的55.56%。为更好地对比以断裂和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的不同输导特征,利用天然气沿输导层输导速度的大小来反映天然气输导能力的强弱。对中国53个以断裂(包括断裂-不整合)和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能力及天然气聚集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远高于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二者相差约4个数量级;断裂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也大于砂体输导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的贡献。
周广胜彭仕宓张秀丽王玉生杨渔
关键词:大中型气田砂体输导能力
南阳凹陷东部地区核二段储层“四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南阳凹陷东部核二段储层基本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体系,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通过研究取心井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及之间的内在关系,拟合了相关性较好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模型;并做出了试油资料与相应储层岩性、物性及电性等参数的交汇图,得到了油、水、干层的定量解释标准,从而为实现储层参数由取心井到非取心井的定量求取,为进行测井资料二次数字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韩涛彭仕宓黄述旺罗家群
关键词:南阳凹陷储层测井解释
建立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新尝试——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模型的建立为例被引量:22
2004年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 ,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会发生动态变化。建立反映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的四维地质模型对于深化高含水期油田地质特征的认识、预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论文立足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 ,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建模为例 ,综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井网及相应的取心、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 ,研究注水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 ,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 ,对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彭仕宓尹志军李海燕
关键词:地质模型沙三段储层取心高油
天然气扩散系数的研究方法被引量:11
2001年
自行组装了两套可控温型天然气扩散系数测定仪 ,可以测定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天然气扩散系数 ,能较好地模拟地层条件 ,比以往国内外常温、常压或较高温度、压力的测量仪前进了一步。利用该仪器分别测定了天然气通过 1 0块干岩样和饱和水岩样的天然气扩散系数 ,并应用费克定律的积分式及气体范德华方程 ,将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转换为饱和介质条件下的天然气扩散系数 ,转换系数为 6.0 9。利用斯托克斯 爱因斯坦方程对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进行了温度校正 ,校正后地层条件下的天然气扩散系数均小于实测天然气扩散系数 ,且随着埋深增加 ,二者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 ,其原因是地温随着埋深增加而升高 ,天然气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表明这一校正结果是符合地层条件的。图 1表 2参
李海燕彭仕宓傅广
关键词:天然气物理性质
校正双重介质模拟模型中迭代解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02年
由于用双重介质模型对裂缝水窜等强非线性渗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 ,迭代求解往往难以收敛 ,这种不收敛性使得物质平衡误差偏大 ,有时甚至会使模拟失败 .针对这种模拟求解过程中物质平衡误差偏大问题 ,提出了迭代解的物质平衡校正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 ,此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双重介质模拟模型的物质平衡误差 。
周涌沂李允李阳彭仕宓
关键词:油藏迭代解
吐哈油田温五区块岩石相模型
2000年
在模拟储层非均质性时,由于大规模的连通性对流体运动有重大影响,因此重要的非均质性和大规模的结构应先模拟,然后模拟小尺度的非均质特征,这样可为得到更合理的地质模型提供保障。这种模拟过程通常就是我们所称的相控储层模拟。就温五区块岩石相与储层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一特点,结合工区地质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在划分出四类岩石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相的判别模型,并解释出了35口并的岩石相,然后利用MODRES模拟程序中的克里格模块建立了小层岩石相分布模型,分析了各类相带的分布特征。作为岩石相模型的进一步应用,还在岩石相这一储层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加精确的渗透率模型,并指出了有利的储集区。
赖泽武彭仕宓吴胜和
关键词:岩石相吐哈盆地油气储集储层结构
东濮凹陷长垣断层系中转换斜坡的特征与油气勘探被引量:18
2003年
东濮凹陷西部长垣断层系为由 5条断层首尾相互叠覆组成的雁列状断层系 ,断层叠覆段发育转换斜坡。转换斜坡连接一条断层的上盘和另一断层的下盘 ,具有特殊的变形特征 ,在转换斜坡近旁的断层系上盘伴生横向背斜。叠覆断层间通过转换斜坡的变形和断层两盘位移进行位移传递。转换斜坡的成因与叠覆断层系的分段演化有关。转换斜坡及横向背斜对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有重要影响 ,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图 5参
孙思敏彭仕宓汪新文昝新
关键词:东濮凹陷油气勘探
用Q型聚类分析与判别函数法进行储层评价——以冀东老爷庙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为例被引量:47
2003年
以冀东老爷庙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为研究对象,在关键井研究与合理选择分类参数的基础上,尝试综合应用Q型聚类与判别函数的数理方法,对该研究区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定量的分类评价,并研究了其储层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显示出较高的综合性与科学性。
马立文窦齐丰彭仕宓王韶华
关键词:储层评价Q型聚类分析储层分布
BP神经网络在储层物性参数预测中的应用——以梁家楼油田沙三中为例被引量:14
2002年
在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 BP神经网络方法 ,对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的物性参数 (孔隙度、渗透率 )进行了预测 ,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将神经网络解释结果与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精度对比可见 ,神经网络法的参数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显示出 BP神经网络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优势与应用潜能。
黄述旺窦齐丰彭仕宓王韶华刘伟
关键词:物性参数梁家楼油田BP神经网络孔隙度渗透率
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42
2010年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与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等多种弹性参数,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降低单纯利用纵波弹性阻抗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颜色编码交会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众多叠前同时反演属性三维数据体在剖面和空间上进行解释,提高了对弹性反演属性的解释能力。将该反演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于新疆某油田M地区,优选Xu-White模型估算S波时差曲线,对4个不同角度的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前同时反演,使用AVO颜色编码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工区中砂岩和含油气性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和流体。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凌勇许建明
关键词:泊松比流体识别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