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
- 作品数:15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复混肥料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7
- 2004年
- 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正朝着高浓度化、复合化和作物专用化方向发展。我国复混肥料的生产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开展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复合化率,满足市场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进一步规范市场,是我国复混肥料今后发展的趋势。
- 强秦曹卫贤
- 关键词:复混肥料技术创新
-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4
- 2005年
-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
- 高亚军李云李生秀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
-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施氮量旱地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教学模式更新被引量:3
- 2004年
-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制成教学课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实现教学过程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强秦刘玉凤曹卫贤张建昌
-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
-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6
- 2004年
- 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试验设栽培模式、施氮和密度等3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 常规 、秸秆覆盖 覆草 、地膜覆盖 平膜 、垄上覆膜沟中覆草垄沟种植 垄沟 4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kg/hm2N和240kg/hm2N三个水平;密度设播量180kg/hm2和225kg/hm22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平覆膜水分的生产效率比常规模式增加41.3%~52.4%;垄沟种植比常规模式增加38.8%~64.6%.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其水分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种植的24.1%.氮肥对土壤贮水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但不同密度对土壤贮水量基本上无影响.
- 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高亚军翟丙年李生秀
- 关键词:旱地土壤水分水分生产效率
- 多因素控制下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寻优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穗数4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kg/hm^2)与中氨水平(施纯氮120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kg.增减籽粒产量5.7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 刘文国张建昌曹卫贤党占平强秦高亚军李生秀
-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
- 渭北旱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4年田间小麦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睇Ⅱ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4年后,0-200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为29.87-462.59kg/hm0,且主要积累在80-160cm土层,土壤氮库不仅明显.且残留比前3年土壤剖面显著下移(前3年主要累积在100cm),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累积规律及其小麦籽粒吸氮量基本相似,排序均为:地膜覆盖〉常规种植〉秸秆覆盖〉垄沟种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也相应增加.N0处理0-200cm土壤平均硝态氮残留量为57.69kg/hm^2.N120处理平均为97.04kg/hm^2,虽然高于无氮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N240处理平均为355.43kg/hm^2,比前者增加的幅度更大,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施氮肥而增加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14.9~401.18kg/hm^2.平均占4年施氮量的19.59%,其中地膜覆盖占26.07%,常规种植占20.98%,秸秆覆盖占17.46%,垄沟种植种植占13.87%。
- 程杰高亚军强秦
- 关键词:垄沟种植秸秆覆盖施氮量
- 杨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 2005年
- 通过调查,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城市生活垃圾现状特点以及垃圾管理与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管理体制、加强综合利用等符合杨凌实情的对策与建议。
- 苏少林强秦王帆陆晖
-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渭北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直线关系。不同土层含水量对作物不同时期生长影响不同,因而也对产量作用不同,越冬期各层土壤含水量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播种期为耕层和返青期以后中层土壤含水量。旱地冬小麦不同时期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敏感性不同,灌浆期对各层土壤水分最敏感,拔节孕穗期前对耕层土壤水分较敏感,拔节孕穗期以后对中层土壤水分较敏感。
- 党占平刘文国张建昌强秦曹卫贤高亚军李生秀
-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
- 小麦超高产低成本综合栽培技术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从改变传统小麦栽培模式入手 ,以玉米适期早收 ,解决“两料争时”矛盾为突破口 ,采用超高产品种 ,足墒、足肥播种 ,冬前“以促为主”,春季减少无效分蘖 ,后期防早衰等综合栽培技术 ,调整麦田茎层动态结构 ,协调源流库、穗粒重关系 ,延缓衰老 ,增加生物产量和提高经济系数 ,实现小麦超高产低成本栽培。
- 刘玉凤关崇梅强秦
- 关键词:小麦栽培田间管理
- 适合关中灌区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筛选研究初报被引量:1
- 2006年
- 为筛选出适合关中灌区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本课题组于2003~2004年度对杨凌地区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西农283和绵阳26两个小麦品种与郑麦9023等其它品种相比较,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是适合于杨凌及与该地自然条件相近的关中灌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宜在该地区推广。
- 刘文国党占平周济铭关崇梅强秦
- 关键词:小麦品种关中灌区高产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