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 作品数:54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单纯腹水39例(无SBP组),肝硬化合并SBP 34例(SBP组),进行腹水和血清的PCT以及血清的CRP水平检测。结果SBP组和无SBP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6.00±60.75)mg/L和(16.00±43.00)mg/L(P<0.01);以PCT≥2μg/L为阳性标准,SBP组血清和腹水PCT阳性率高于无SBP组(血清79.4%vs 10.3%,腹水29.4%vs 5.1%,P<0.01);SBP组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清和腹水的PCT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7%vs 3.3%,P<0.01)。血清CRP及PCT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SB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血清和腹水PCT及血清CRP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张颖张志广
-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降钙素C反应蛋白质
- 不同剂量善宁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比较
- 齐凤祥张志广赵建秋张颖
- 肝硬化在临床上是常见疾病,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也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治疗(包括硬化和套扎)及放射性介入治疗(TIP...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
- 胸腺素β4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作用和机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腺素β4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正常组、NAFLD组、低剂量胸腺素β4组、高剂量胸腺素β4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16周制备NAFLD模型,低剂量、高剂量胸腺素β4组分别腹腔注射胸腺素β4 0.05 mg·kg^-1·d^-1和0.20 mg·kg^-1·d^-1,共8周。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清TNF-α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NAS),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a)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计算平均积分吸光度(MIA)。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剂量胸腺素β4组ALT、GGT、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NAFLD组[分别为(28±17) U/L比(76±29) U/L,(61±39) U/L比(102±56) U/L,(144.1±48.2) ng/L比(187.3±58.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2.78、2.30,P均〈0.05)。低剂量胸腺素β4组、高剂量胸腺素β4组NAS均低于NAFLD组[分别为(3.7±0.4)、(2.3±0.3)比(4.6±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9、17.14,P均〈0.01)。NAFLD组胸腺素β4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0.2±0.1比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P〈0.01);高剂量胸腺素β4组胸腺素β4和IκB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NAFLD组(分别为1.0±0.3、0.5±0.3比0.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0、3.00,P均〈0.01);高剂量胸腺素β4组肝组织NF-κB p65相对表达水平低于NAFLD组(0.6±0.3比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高剂量胸腺素β4组MIA低于NAFLD组(0.4±0.2比0.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结论胸腺素β4可有效治疗NAFLD,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发挥作用。
- 江勇张颖徐亮张志广齐凤祥李熳赵建秋翟浩宇季英兰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胸腺素Β4NF-ΚB通路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
- 2018年
-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因其临床疗效确切且毒性不良反应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1-3]、皮肤病[4-5]、抗菌[6-7]、免疫相关疾病[8-11]等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n fl 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未明、与免疫介导有关的胃肠道疾病,常规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存在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大、费用高、病情易反复等弊端[12].因此,PDT的出现为IB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有关PDT治疗IBD的研究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江勇韩涛张颖齐凤祥张志广
-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的251人的治疗情况,判定气滞胃痛颗粒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气滞胃痛颗粒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张颖张志广
- 关键词:气滞胃痛颗粒肠易激综合征副作用
- 生长激素调素和胃蛋白酶原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和生长激素调素的水平,探讨其对胃黏膜萎缩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及生长激素调素的水平,计算PGⅠ/PG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9.14±1.80和7.50±2.06,低于浅表性胃炎组11.55±2.29;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生长激素调素水平分别为(18.59±8.19)μg/L和(17.10±7.13)μg/L,低于浅表性胃炎组(26.08±9.15)μg/L,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GⅠ/PGⅡ及生长激素调素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668,P<0.01)。PGⅠ/PGⅡ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5和0.811,生长激素调素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和0.695。结论 PGⅠ/PGⅡ及生长激素调素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胃黏膜萎缩及胃癌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 张颖齐凤祥张志广江勇
- 关键词:胃炎萎缩性生长激素
- 24小时胃内pH值监测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1996年
- 胃内24hpH值监测临床多用于观察胃、十二指肠酸相关性疾病及胃、十二指肠、胆管手术后胃内pH变化。通过对44例接受24h胃内pH监测病人的护理,总结了耐心细致心理护理;插管操作稳、准、轻、快,准确电极定位,稳妥固定;指导病人正确记录病人日记;及时清洁消毒电极导管等护理经验。
- 张颖许兰薇
- 关键词:护理
- 超声血管成形术用于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初步报告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体会。方法 :先行Seldinger法动脉造影 ,再小切口暴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 ,直视穿刺 ,引入超声消融导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监视下消融 ,至血管再通。消融时间458s~1112s,平均702s。最长消融段35cm。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造影证实血流通畅。同侧胫后、足背动脉立即恢复搏动8例 ,其余3例ABI和动脉多普勒血流图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近期效果较好 。
- 陈剑秋吴义生李学东张颖吴伟汪立今何立杰孙晋津
- 关键词:超声血管成形术动脉硬化闭塞症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初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108例
- 2015年
- 目的:评价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埃索美拉唑三联2 wk疗法初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含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2次/d口服,疗程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1 wk内、治疗中1 wk及停药后1 wk行肾功能检查,且详细记录其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溃疡病结束至少4 wk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ylori根除情况.结果:104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91例成功根除,按符合方案集分析及意向性治疗分析,H.pylori的根除率分别为87.5%(91/104)和84.3%(91/108);104例患者治疗前、中、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7%(17/108),4例患者分别因皮疹、头晕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结论:含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埃索美拉唑三联2 wk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较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季英兰江勇张志广齐凤祥张颖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肾功能不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是胃肠道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第1~2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家族包括IGFI及其受体(IGFIR)、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6种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IGFBP)以及IGFBP蛋白酶。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高可能是通过IGF发挥作用。
- 齐凤祥张颖张志广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受体胃肠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