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44 被引量:35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脉冲场
  • 11篇电泳
  • 10篇脉冲场凝胶电...
  • 7篇手足
  • 7篇手足口
  • 7篇手足口病
  • 7篇分子分型
  • 7篇病毒
  • 6篇分子
  • 5篇中毒
  • 5篇食物
  • 5篇食物中毒
  • 5篇基因
  • 4篇嗜肺
  • 4篇嗜肺军团菌
  • 4篇柯萨奇
  • 4篇基因分型
  • 4篇基因序列
  • 4篇肠道
  • 4篇肠道病毒

机构

  • 42篇广州市疾病预...
  • 6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州呼吸疾病...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广州市胸科医...
  • 1篇南昌市疾病预...
  • 1篇广州金域医学...
  • 1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作者

  • 42篇张颖
  • 17篇张欣强
  • 16篇邓志爱
  • 16篇庞杏林
  • 15篇陈守义
  • 12篇王鸣
  • 10篇张健
  • 10篇莫自耀
  • 9篇李孝权
  • 9篇狄飚
  • 8篇陈纯
  • 8篇谢华萍
  • 7篇耿进妹
  • 7篇胡玉山
  • 6篇李钏华
  • 6篇屈平华
  • 4篇和鹏
  • 4篇巩向丽
  • 3篇许杨
  • 3篇贺晴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关当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控对策的探索被引量:12
2013年
自1981年上海报告了我国首例由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以来,该病在我国各地陆续散发和暴发。2008年3月,安徽阜阳暴发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HFMD疫情,导致22例患者死亡和3 023例患者入院[1]。同年5月,我国卫生部将其纳入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此后,HFMD疫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张颖王鸣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谱
广州市2011年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流行情况及EV71流行株VP1基因特征。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中部分EV71阳性粪便标本提取病毒基因组,采用RT-PCR方法扩增VP1区全长基因和序列测定,应用DNA Man和DNA 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分析,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1 837份标本中有1 172份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357份,占阳性标本的30.46%。7份EV71阳性重症病例与8份EV71阳性普通病例标本EV71VP1全长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15份标本VP1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6.3%~100.0%,重症与普通病例来源的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系统发生树上,均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属于C4a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4.1%~95.3%,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0%。结论广州市2011年流行的EV71病毒为C4a亚型,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之间的VP1基因未发现明显的核苷酸变异。
谢华萍耿进妹张颖狄飚和鹏陈纯王鸣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手足口病基因型
广州市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影响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1年5~11月对广州市幼儿家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因素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抽取自广州市代表城市中心区(越秀区)、城乡结合部(白云区)与农村(增城市)幼托儿童及其家庭,以及2011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共调查家庭195户,其中手足口病聚集性感染家庭34户,非聚集性感染家庭161户。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饭前洗手(OR=0.080,P<0.05)、儿童使用勺子进食(ORj=0.157,P<0.05)、儿童大便自理(OR=0.199,P<0.05)、认知饭前便后洗手(OR=0.149,P<0.05)是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家庭中14岁以下儿童数>2人是危险因素(OR=18.244,P<0.001)。结论家庭成员良好的卫生意识及对儿童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防控手足口病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关键。
陈纯肖新才丁鹏和鹏谢华萍张颖郝元涛王鸣
关键词:手足口病家庭聚集影响因素
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运用分子分型方法分析一起在广州发生的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并进行溯源。方法在常规分离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所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耐热核酸酶基因(nuc)、耐甲氧西林决定基因(mecA)和其他5种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并对16SrRNA核苷酸进行序列扩增和使用DNAStarMegAlign5.0软件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BioNumericsVersion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均为阳性,其中7株分离菌的肠毒素sea,seb基因为阳性,分离菌可以分为4个16SrRNA型别和5个PFGE型别。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至少由3株以上亲缘关系相近的产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所致,分子分型方法可以为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张颖莫自耀庞杏林邓志爱张欣强陈守义王鸣
关键词:肠毒素类电泳脉冲场
广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10个区以及两个地级市的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的7类食品共363份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依据国标的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363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2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3.93%,主要污染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00%,主要污染熟食品;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93%和0.66%;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在各类食品中,致病菌带菌数有显著性差异(以!2检验,P<0.005)。水产品致病菌带菌率最高,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生肉类,以检出沙门氏菌为多。结论我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产品和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张健邓志爱李钏华张欣强庞杏林张颖李迎月
关键词: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在霍乱暴发溯源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霍乱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了解霍乱菌株的PFGE特征,追溯菌株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探讨霍乱暴发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对2003~2005年广州地区...
王鸣李孝权莫自耀刘于飞邓志爱张欣强沈纪川张颖
关键词:霍乱弧菌
文献传递
广州地区嗜肺军团菌环境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分型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广州市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对来自不同水域环境的嗜肺军团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嗜肺军团菌的7个基因flaA、asd、mip、pilE、mompS、proA和neuA作为目的基因,对在2006-2009年间广州地区分离的44株嗜肺军团菌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将核苷酸序列上传至欧洲军团菌病感染工作组(EWGLI)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基因型别(Sequence type,ST),对结果进行基因序列分型(Sequence-Based Typing,SBT)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44株嗜肺军团菌可分为20个ST型,ST01占30%(13/44),与数据库比对得到15个新ST型,截至发稿,其中2个新ST型获EWGLI分配序号(ST887和ST888)。通过BURST和SplitsTree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得到本地区嗜肺军团菌的遗传关系。【结论】广州市嗜肺军团菌的群体基因型具有地区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SBT方法对于研究嗜肺军团菌的基因差异与流行病学具有重要意义。
张颖屈平华张健陈守义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分子分型
广州市2016—2020年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为了探讨广州市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高风疹疑似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为及时发现和应对风疹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选择2016—2020年经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出阳性病例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6—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2772例风疹疑似病例,经筛选纳入研究的病例包括496例实验室阳性病例和1516例阴性病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20和20~<40岁)、与实验室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无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containing vaccine,RCV)接种史、免疫史不详和有淋巴结肿大症状的人群是实验室检出风疹阳性病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1(95%CI:3.12~8.68)、5.54(95%CI:3.36~9.12)、2.69(95%CI:1.69~4.28)、3.03(95%CI:1.47~6.25)、2.59(95%CI:1.27~5.25)、1.50(95%CI:1.1~2.02)。与完成2剂次RCV接种的人群相比,接种1剂次疫苗是危险因素(OR=2.46,95%CI:1.57~5.71)。年龄(6~<40岁)、流行病学信息、疫苗接种史和淋巴结肿大症状有助于风疹疑似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无疫苗接种史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完成2剂次的RCV接种以获得足够的抵抗力。
朱娉婷张颖许杨李魁彪贺晴
关键词:风疹影响因素
2013—2018年广州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的早期识别和诊断,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8年经实验室诊断的麻疹病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病例的影响因素。结果2013—2018年广州市共报告6310例疑似病例,病例采血送检率为93.22%。实验室检测阳性和阴性病例分别有2992例和2370例。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报告单位、咳嗽、结膜炎、含麻疹疫苗免疫史、出疹至采血间隔天数等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0~7 m和8 m^14 y人群、出现咳嗽、结膜炎、三级医院报告、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出疹后4~28 d采血检测等是实验室阳性病例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值分别为1.725(1.139~2.613)、8.774(1.313~58.614)、12.271(1.907~78.957)、3.654(2.201~6.067)、1.944(1.238~3.052)、5.738(1.471~22.384)、9.647(2.354~39.530)、2.505(1.651~3.800)。结论收集疑似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免疫史等有助于提高麻疹病例早期识别和诊断。同时,在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应对无含麻疫苗接种史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
朱娉婷张颖云雪霞曹毅敏狄飚许建雄李美霞贺晴
关键词:麻疹影响因素
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初探被引量:2
2022年
本文探讨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实验室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分析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环节,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加以应用,在风险识别和不定期输入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分别制订控制预防措施。风险可分为结果风险、安全风险、不符合认证认可监管部门要求风险和法律风险。应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的级别、特性及可接受程度,制订出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和分担风险等不同的对策。因此必须加强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庞杏林白志军黄愈玲刘莉治张颖朱丽
关键词:实验室风险管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