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苗苗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弧菌
  • 5篇副溶血弧菌
  • 3篇荧光
  • 3篇转录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
  • 2篇微胶囊
  • 2篇小鼠
  • 2篇纳米
  • 2篇P-
  • 1篇大学教学
  • 1篇蛋白
  • 1篇丁酸盐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多西环素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影像
  • 1篇幽门螺

机构

  • 14篇江苏大学
  • 4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南通市疾病预...
  • 1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镇江市天益生...

作者

  • 14篇张苗苗
  • 5篇夏圣
  • 5篇杜凤移
  • 5篇邵启祥
  • 5篇陆仁飞
  • 4篇刘霞
  • 4篇李雪
  • 3篇张义全
  • 3篇龚爱华
  • 2篇姜德立
  • 2篇成静
  • 2篇陈敏
  • 2篇杜凤仪
  • 2篇李小平
  • 2篇章佳英
  • 2篇赵璐璐
  • 2篇吴云超
  • 1篇刘云
  • 1篇倪斌
  • 1篇蒋砚秋

传媒

  • 6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文理导航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遗传背景下QsvR调控副溶血弧菌基因表达的转录组分析
2023年
【背景】OpaR是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核心调控因子;QsvR是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与OpaR之间具有相互调控作用;此外,QsvR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受OpaR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并未完全阐明。【目的】探究在野生株(wild-type,WT)和opaR基因突变株(ΔopaR)的遗传背景下QsvR的转录调控元,分析Opa R对QsvR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WT和ΔopaR为参照,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分析生物膜形成条件下qsv R基因突变株(Δqsv R)和Δqsv RΔopaR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WT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735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1),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855个,被抑制的基因有880个;在ΔopaR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 187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2),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533个,被抑制的基因有654个。调控元1和调控元2之间共有517个重叠基因,且QsvR对绝大多数重叠基因的调控关系相反。基因属性分类(gene ontology, GO)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分别有467个和204个基因注释到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3个一级分类和30个二级分类;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对代谢途径的分析结果显示,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分别有372和678个基因归到30个代谢通路中(Q value<0.05),调控元1中的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基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上,而调控元2中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通路上。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数据库分类结果显示,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的基因主要涉及氨基酸转运与代谢、信号转导、能量产生与转换、一般功能预测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等。此外,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还含有大量调控因子基因和推定的c-di-GMP代谢基因,以及若干极生鞭毛基因、荚膜多糖基因、胞外多糖合成基因、Ⅳ型菌毛�
王健薛星帆张苗苗张苗苗杨文慧胡凌飞周冬生陆仁飞陆仁飞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转录组
具有CT影像示踪功能口服益生乳酸菌微胶囊的构建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制备具有CT影像实时示踪功能的口服益生菌药物载体。方法:利用海藻酸钠、硫酸钠作为喷入液,氯化钡为接收液通过静电喷雾一步法合成含有硫酸钡的海藻酸微球,通过壳聚糖表面包覆、枸橼酸三钠液化制备壳聚糖/海藻酸@硫酸钡微胶囊(Cs/al@BaSO_4微胶囊)。通过模拟胃液和肠液,检测Cs/al@BaSO_4微胶囊对乳酸菌的保护作用和乳酸菌释放度;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通过测量肠炎小鼠体重、结肠长度并切除结肠制作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Cs/al@BaSO_4微胶囊包裹的乳酸菌的治疗效果;通过CT影像检测乳酸菌微胶囊在消化道内的迁移过程。结果:成功制备形貌均一、粒径为200μm的Cs/al@BaSO_4微胶囊。Cs/al@BaSO_4微胶囊的外壁具有规则的分层结构,内部硫酸钡沉淀具有规则的晶体结构。Cs/al@BaSO_4微胶囊可显著提升乳酸菌抵抗胃酸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并实现肠溶靶向释放。Cs/al@BaSO_4微胶囊介导的乳酸菌靶向肠道给药,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增加肠炎小鼠的体重和结肠长度,肠壁组织内炎性细胞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Cs/al@BaSO_4微胶囊具有较强的X-射线衰减能力。结论:成功构建双功能的乳酸菌载体,显著提升口服益生菌活性,为体内益生菌研究提供了可视化工具。
房正邹赵雪纷吴云超赵璐璐龚爱华张苗苗杜凤移
关键词:CT成像
纳米荧光碳点与细菌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研究新型免疫标记物——纳米荧光碳点(CDs)对此两种细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洽草为材料合成CDs,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分析仪研究合成的CDs的特征。借助比色计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这两种细菌分别与CDs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及CDs对细菌形态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式红外分析(ATR-FTIR)和荧光光谱仪分析此两种菌对CDs的直接效应。结果合成得到形态较均一的CDs。与细菌共培养的CDs对E.coli和S.aureus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细菌的形态;细菌能够黏附或吞噬一定量的CDs,并可致CDs的荧光衰减。结论 CDs对E.coli和S.aureus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但有细胞毒性;而此两种菌对CDs荧光有非特异性猝灭作用。
章佳英张元成静李小平张苗苗杜凤仪姜德立陈敏邵启祥夏圣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浅谈大学中的教学模式被引量:1
2016年
合理的大学教学模式不仅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多样,本文就三种教学模式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利弊做了分析,总结出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性格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大学教学。
张苗苗
关键词:大学教学
新型铈掺杂碳量子点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制备具有高效光热消融功能的铈掺杂碳量子点并用于乳腺癌细胞的光热治疗。方法:以草酸铈和甘氨酸为前驱物,通过微波水热碳化法制备铈掺杂的碳量子点(cerium doped carbon quantum dots,Ce-doped CDs);利用高倍透射电镜表征其形貌;利用荧光光谱表征其荧光性能;利用近红外热成像仪表征其光热转换效能;采用4T1乳腺癌细胞体外验证Ce-doped CDs的光热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出形貌均一、粒径约为2.6 nm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Ce-doped CDs,其具有优越的荧光性能和光热转换效能。随着Ce-doped CDs浓度的增加,在特定近红外激光光(808 nm)照射下4T1乳腺癌细胞活性也随之降低,同时正常细胞比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光热耐受性。结论:成功制备具有荧光性能和光热转换效能的铈掺杂碳量子点,制备的碳量子点可将近红外的光能转换成热能从而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蔡茸张静静徐丽霞刘苏婉刘劲静龚爱华张苗苗杜凤移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细胞活力
CalR激活副溶血弧菌Ⅵ型分泌系统1相关基因的转录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核心调控子AphA和OpaR对calR基因以及CalR对VI型分泌系统1 (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1,T6SS1;vp1386-1420)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关系。【方法】提取副溶血弧菌野生株(wild-type,WT)和调控子基因突变株的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研究调控子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关系;采用引物延伸实验研究靶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并根据产物的丰度判断调控子对靶基因的调控关系;将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克隆入pHRP309质粒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上游,构建LacZ重组质粒,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入WT和调控子基因突变株中,获得LacZ菌株,通过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进一步研究调控子对靶基因的调控关系。PCR扩增靶基因的上游调控区DNA序列,并纯化His-重组调控子蛋白,通过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研究His-重组蛋白对靶基因调控区DNA序列是否具有直接的结合作用,若有结合作用,则进一步采用DNase I足迹实验研究具体的结合位点。【结果】在细菌生长密度(OD600)从0.05依次增加到1.20时,CalR的表达水平呈梯度升高特征;QS系统在低细胞密度下的核心调控子AphA对calR基因的转录没有调控作用,而高细胞密度下的核心调控子OpaR对calR基因的转录具有间接的激活作用。此外,在非诱导条件下,CalR直接结合到vp1388-1390、vp1393-1406、vp1400-1406和vp1409-1407启动子区DNA序列上促进它们的转录。【结论】OpaR间接激活CalR的表达,而CalR是非诱导条件下维持T6SS1基础表达所必需的调控子。
陆仁飞李雪薛星帆张苗苗孙君芳高鹤周冬生张义全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群体感应系统核心调控子对副溶血弧菌mshH基因的调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究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核心调控子AphA和OpaR对mshH基因的转录调控。【方法】提取特定条件下副溶血弧菌野生株(wild-type,WT)和调控子基因突变株(ΔaphA和ΔopaR)的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研究AphA和OpaR对mshH基因的转录调控关系以及mshH基因的时相依赖性表达特性;将mshH启动子区DNA序列克隆入pHRP309质粒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上游,构建LacZ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入WT、ΔaphA和ΔopaR中,获得LacZ实验菌株,再通过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研究AphA和OpaR对mshH基因的调控关系以及mshH基因的时相依赖性表达特性;PCR扩增mshH上游启动子区DNA序列,并纯化His-AphA和His-OpaR蛋白,通过凝胶阻滞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DNase I足迹实验,研究体外条件下His-AphA和His-OpaR对靶基因启动子区DNA片段是否具有直接的结合作用以及具体的结合位点。【结果】mshH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低细菌密度时,AphA抑制mshH基因的转录,但His-AphA对mshH启动子区DNA序列没有结合活性;高细菌密度时,OpaR对mshH基因的转录具有激活作用,His-OpaR对位于mshH基因的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60至–80 bp和–58至–19 bp之间的DNA序列具有结合活性。【结论】低细菌密度时,AphA可能是通过间接方式抑制mshH基因的转录;高细菌密度时,OpaR直接结合到mshH调控区DNA片段上,并激活其转录。
韩海霞孙君芳张凌宇张苗苗薛星帆吴齐敏李雪陆仁飞张义全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psiCHECK-2-eGFP-mLumin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以psiCHECK-2质粒为骨架,构建带有远红外荧光蛋白mLumin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eGFP-mLumin。方法:PCR扩增mLumin和eGFP基因片段,分别取代海肾荧光素酶和萤火虫荧光素酶插入psiCHECK-2质粒中,构建psiCHECK-2-eGFP-mLumin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重组质粒mLumin。通过测序验证插入序列,并将此质粒转入HEK293T细胞,分别用PCR和荧光显微镜鉴定eGFP和mLumin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连接在psiCHECK-2质粒上的eGFP和mLumin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的序列一致。将psiCHECK-2-eGFP-mLumin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能成功表达eGFP和mLumin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siCHECK-2-eGFP-mLumin双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质粒,且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潘晓园吴卫疆刘云张苗苗刘霞杜凤移夏圣邵启祥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015年
目的:采用人工偶联方法构建多西环素完全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分别采用直接偶联法、甲醛一步法、重氮法+混合酸酐法和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等4种方法将多西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或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分别偶联,构建人工完全抗原。选择最好偶联效果制备的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直接ELISA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竞争抑制ELISA法分析其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重氮法+碳二亚胺法偶联的多西环素人工完全抗原效果最好,其与BSA的偶联比为8.37∶1,与OVA的偶联比为4.92∶1。采用该方法偶联的抗原免疫小鼠获得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在1∶8 000以上;该抗体对多西环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8.89~120.32μg/L,与其他四环素类药物的交叉反应性较低。结论:重氮法+碳二亚胺法的偶联效率最高,获得的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理想。
王军尹蕾蒋砚秋禚娅刘霞王荟张苗苗杜凤移夏圣邵启祥
关键词:多西环素多克隆抗体偶联
长效黏膜黏附型微胶囊的构建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制备一种能长效黏膜滞留且有CT示踪成像功能的微胶囊,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首先利用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催化的酰胺反应,制备具有黏膜黏附功能的儿茶酚化壳聚糖。然后通过静电喷雾和聚电解质自组装方法,原位合成具有硫酸钡沉淀的儿茶酚化微胶囊(Cat-C/A@BSMCs)。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连续灌胃载阿莫西林微胶囊10d,评价其体重变化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强度。结果:成功制备了形态均一、粒径约500μm的Cat-C/A@BSMCs。Cat-C/A@BSMCs具有良好的CT成像能力,可在小鼠消化道内滞留长达48h。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证实,Cat-C/A@BSMCs可有效提高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率。结论:成功构建黏膜黏附与CT成像双功能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能显著提升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
吴云超赵璐璐蔡茸徐丽霞龚爱华张苗苗杜凤移
关键词:儿茶酚壳聚糖幽门螺杆菌微胶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