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炳远

作品数:129 被引量:380H指数:8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胆管
  • 35篇切除
  • 32篇肿瘤
  • 31篇胆管癌
  • 28篇切除术
  • 23篇细胞
  • 21篇腹腔
  • 20篇手术
  • 19篇蛋白
  • 18篇术后
  • 16篇腹腔镜
  • 13篇肝切除
  • 12篇胆囊
  • 11篇胰腺
  • 11篇外科
  • 11篇肝癌
  • 9篇梗阻
  • 8篇胆总管
  • 8篇预后
  • 8篇腹部

机构

  • 82篇青岛大学医学...
  • 43篇青岛大学
  • 8篇青岛医学院
  • 3篇山东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胶南市人民医...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市中医院
  • 1篇德岛大学
  • 1篇青岛市第二人...
  • 1篇青岛市第三人...
  • 1篇青岛市黄岛区...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9篇张炳远
  • 38篇卢云
  • 32篇吴力群
  • 26篇冯玉杰
  • 26篇孙传东
  • 20篇张宪祥
  • 17篇张顺
  • 15篇邱法波
  • 14篇曹景玉
  • 13篇赵伟
  • 12篇杨金镛
  • 11篇张斌
  • 10篇胡继霖
  • 10篇高源
  • 8篇李振凯
  • 5篇王豪夫
  • 5篇邹浩
  • 5篇张克君
  • 4篇李玉军
  • 4篇郭卫东

传媒

  • 10篇青岛大学医学...
  • 8篇腹腔镜外科杂...
  • 8篇国际外科学杂...
  • 6篇齐鲁医学杂志
  • 6篇青岛医学院学...
  • 5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4篇山东医药
  • 4篇肝胆胰外科杂...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3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胆囊取出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胆囊取出器,包括:底座、穿刺吸引器、推进阀、外套管和套袋;所述底座外表面的轴向上开设一条口槽,所述穿刺吸引器的负压吸引接口卡和在所述口槽中,穿刺吸引器的穿刺口套设在所述底座、推进阀和外套管的轴心上;所述推...
卢云张炳远李振凯
文献传递
胰腺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16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47例胰腺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3%(26/47);其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和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表明P16基因缺失或突变在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P16蛋白低表达者预后差。因此P16蛋白可作为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李玉军张炳远姜天福纪祥瑞
关键词:胰腺肿瘤基因表达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抑瘤饮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抑瘤饮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胆管癌QBC939细胞,随机分为抑瘤饮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抑瘤饮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6、8、12 mg/m L抑瘤饮,对照组加入PBS,培养24 h。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CCK-8法测算各组培养24、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9、Caspase-12、Bax、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瘤饮高浓度组细胞呈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核染色质固缩,核内荧光分布不均匀,出现畸形核。抑瘤饮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抑瘤饮高浓度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低、中浓度组,各组48 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24 h(P均<0. 05)。抑瘤饮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抑瘤饮各浓度组PARP、Caspase-9、Caspase-12、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抑瘤饮能够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的内源信号凋亡途径有关。
康晓亮朱世高陈述海孙兆伟朱呈瞻冯玉杰褚国庆杨堃张炳远
关键词:胆管癌抑瘤饮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远端胃癌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2型糖尿病的效果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远端胃癌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48例因远端胃癌并发T2DM而行不同胃肠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21例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病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G2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胃肠吻合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病人术后FPG和PG2h水平与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组比较明显降低(t=3.58~8.04,P<0.01)。两组治疗T2DM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54,P<0.01)。结论并发T2DM的远端胃癌病人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其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杨方武张炳远孙传东卢云曲林林张宪祥
关键词:胃肿瘤胃肠吻合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 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73例,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580例与验证集193例,训练集中128例为有难度手术并纳入手术困难组、剩余452例纳入手术简单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是否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于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记录两次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结果 年龄偏大、1周内存在腹痛症状、纤维蛋白原升高、胆囊长径及壁厚增加、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训练集中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包含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对应分数,通过总分评价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该列线图训练集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96,验证集外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809,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 成功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对手术难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李锦粱马浩越孙兆伟吴泽华冯玉杰赵伟张炳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列线图手术难度纤维蛋白原
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广泛肝切除安全性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广泛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今连续21例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病人平均血清胆红素为341.05umoI/I(191.3-64...
蔡常春张炳远吴力群邱法波张顺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肝切除术后并发症肝门胆管癌
文献传递
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姜黄素(0、10、20、30、40、50 mmol/L)、不同浓度索拉菲尼(0、5、10、15、20μmol/L)及两药联合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24 h后,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用姜黄素30 mmol/L、索拉菲尼10μmol/L及两药联合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24 h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关键蛋白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索拉菲尼及两药联合对HepG-2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姜黄素或索拉菲尼单药组相比,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组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增殖(P<0.001);能显著抑制AKT、mTOR的mRNA表达而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mRNA的表达(P<0.001)。结论:姜黄素联合索拉菲尼组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作用较单药组明显增强,两药联合协同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产生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刘国龄沈方臻孟令君王耀庭张炳远
关键词:姜黄素索拉菲尼自噬肝癌
不同治疗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癌(HCCA)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5年收治的366例HCCA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根治性切除组、非根治性切除组和单纯减黄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HCCA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根治性切除组(115例)、非根治性切除组(97例)以及单纯减黄组(154例)病人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1.7%、52.5%和35.3%,2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5.8%和7.8%,3年生存率分别为36.7%、8.9%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14.7和9.7个月。3组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31~64.5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法、清蛋白、总胆红素、术后病理T分期和远处转移等为HCCA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根治性切除可显著提高HCCA病人的生存率,提高清蛋白水平和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可以改善HCCA病人的预后。
孙嵩曹广华仲灏辰冯玉杰孙兆伟张炳远
关键词:外科手术预后
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并发症(附10例报告)
1997年
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并发症(附10例报告)张顺张炳远1994~1996年,我们应用皮下埋藏式输液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病人92例,其中10例出现并发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9~79岁,...
张顺张炳远
关键词:腹部肿瘤并发症药物疗法
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的保肝作用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肝切除病例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手术开始时给予异甘草酸镁150mg,术后连续用药7d,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d测定空腹外周静脉血清ALT、AST、TBIL、DBIL、GGT、ALP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后ALT、AST(除了第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至术后第7天时,试验组有20例患者的血清ALT水平降至正常(64.5%),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假性醛固酮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切除术后肝酶尤其是血清转氨酶的急剧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肝脏围手术期使用.
张宪祥张炳远吴力群孙传东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切除肝功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