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琴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1篇单倍型
  • 1篇蛋白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保存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杀伤
  • 1篇杀伤细胞
  • 1篇杀伤细胞免疫...
  • 1篇受体
  • 1篇输血
  • 1篇球蛋白

机构

  • 4篇浙江省血液中...

作者

  • 4篇张海琴
  • 4篇吕沁风
  • 3篇傅启华
  • 3篇朱发明
  • 3篇章伟
  • 3篇严力行
  • 1篇姜侃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浙江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浙江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及基因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进行KIR基因低分辨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浙江汉族人群中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7个KIR基因。2DL4、3DL2和3DL3基因存在于所有个体,其基因频率为1.00。2DL1、2DL3、2DP1、3DP1003、3DL1、2DS4001/002基因较为常见,频率分别为0.902、0.902、0.902、0.902、0.7598、0.5615;而2DL2、2DL5A、2DL5B、2DS1、2DS2、2DS3、2DS4003、2DS5、3DS1和3DP1001/002基因频率较低。②浙江汉族人群中以A型单倍型为主,频率高达74.7%。在检测样本中共明确检出12种单倍型,最常见的是单倍型2,频率为53.0%。③共检出26种基因型,最常见为AJ(2,2)、AF(1,2)型,其次为AH(2,5)、NN2(2,6)、AI(1,5)和AG(1,1)。其中有15种基因型在白人中尚未见报道,4种基因型无法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分析出单倍型。结论:浙江汉族人群有其独特的KI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
朱发明姜侃吕沁风章伟张海琴傅启华严力行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单倍型基因多态性
β模块配型技术的建立
2005年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β模块配型技术。采用盐析法从全血中抽提DNA,采用PCR和GeneScan技术进行β模块配型。结果表明:①在检测的100例样本中,扩增出的DNA片段长度不一,其范围为91-197bp;共形成4个相对较集中的区域,分别为91-93bp、105-113bp、125-139bp、177-197bp,其中所有样本均存在91bp的片段。②在样本中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的个数呈现高度多态性,其范围为7-24个。结论:建立的β模块配型技术是可行的,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选择。
朱发明吕沁风章伟张海琴傅启华严力行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扫描
血液处理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被引量:9
2003年
输注的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发生溶血已有报道,这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游离血红蛋白将裂解成二聚体与结合珠蛋白结合,进而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一旦超出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将会发生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并引起血浆颜色改变。红细胞异常溶血由许多因素引起,包括在血液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保存条件不当、细菌性溶血、抗体激活补体的溶血、红细胞膜的缺陷及献血者异常等。溶血的程度常用红细胞比容校正后的整个血红蛋白中游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来表示。北美尚未建立可被接受的溶血范围,但是1%溶血标准目前用于评估血液贮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而欧洲委员会将标准定为0.8%。本文强调要对全血制备红细胞的全程进行充分的监控,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仔细评估血液制备过程将降低因溶血而废弃的红细胞量。
Samuel O.Sowemimo Coker张海琴吕沁风
关键词:红细胞溶血输血血液保存
一例新的HLA-B等位基因B*5614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研究HLA新的等位基因HLAB5614的分子基础。方法样本DNA抽提采用盐析法,利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HLAB基因的第2~4外显子,PCR产物直接经TOPO转染克隆到质粒载体中分离其等位基因,对所得克隆进行第2~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先证者样本克隆测序得到两个等位基因,其中1个等位基因为B1502,另一个经BLAST验证为新的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序列已递交GenBank(AY601726,AY601727,AY601728)。与最接近的B5608等位基因序列相比,新的等位基因仅在第2外显子上有1个核苷酸不同,即第277位G→C,导致第93位氨基酸Gly→Arg。结论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614。
朱发明吕沁风章伟张海琴傅启华严力行
关键词:HLA-B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