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琴

作品数:83 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9篇染色体
  • 21篇小麦
  • 21篇鹅观草
  • 17篇种质
  • 17篇倍体
  • 16篇披碱草
  • 16篇偃麦草
  • 15篇种质资源
  • 14篇种质资源鉴定
  • 14篇资源鉴定
  • 14篇分子标记
  • 13篇猬草属
  • 12篇染色
  • 12篇赖草
  • 12篇基因
  • 11篇披碱草属
  • 11篇小麦族
  • 11篇鹅观草属
  • 10篇杂交
  • 10篇细胞

机构

  • 8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泸州医学院
  • 2篇四川省草原科...
  • 2篇教育部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达州市农业科...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作者

  • 83篇张海琴
  • 77篇周永红
  • 41篇凡星
  • 37篇康厚扬
  • 36篇沙莉娜
  • 33篇王益
  • 22篇曾建
  • 17篇徐黎黎
  • 13篇杨瑞武
  • 12篇丁春邦
  • 11篇张利
  • 8篇吴丹丹
  • 5篇张春
  • 5篇刘静
  • 4篇余小芳
  • 4篇张浩
  • 3篇王晓丽
  • 3篇魏秀华
  • 3篇于海清
  • 3篇邓小锋

传媒

  • 13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草业学报
  • 5篇广西植物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2篇遗传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草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族猬草属植物基因组组成及其分类地位研究
猬草属HystrixMoench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的一个多年生小属,全世界约1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中亚、西亚。Moench(1794)把Linneus(1753)描述的Elymushyst...
张海琴
关键词:赖草属植物披碱草属植物基因组系统学染色体配对
文献传递
小麦族猥草属植物基因组组成及其分类地位研究
猬草属Hystrix Moench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的一个多年生小属,全世界约1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中亚、西亚。Moench(1794)把Linneus(1753)描述的Elymus hy...
张海琴
关键词:猬草属赖草属披碱草属拟鹅观草属染色体配对
文献传递
矮秆波兰小麦矮化和镉锌互作的研究进展
矮秆波兰小麦的矮化基因(Rht-dp,隐性基因)位于4BS 染色体上,其矮化机制未知.Rht-dp 对光照、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均不敏感,且导致矮秆波兰小麦比高秆波兰小麦的茎节数少一节.RNA-...
王益汪晓璐王超彭凡王瑞姣蒋喻林程怡然柴松岳曾建康厚扬凡星沙丽娜张海琴周永红
关键词:矮秆波兰小麦矮秆基因蛋白质组
DMC1和ITS基因在四倍体小麦中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四倍体小麦是小麦族小麦属中重要的类群。目前,四倍体小麦的系统发育关系仍存在巨大争议。利用单拷贝核DMC1 基因序列与多拷贝核ITS 基因序列,对四倍体小麦2 个种、11 个变种以及可能供体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四倍体...
唐瑶康厚扬王益凡星沙莉娜张海琴周永红
关键词:ITS基因四倍体小麦系统发育
一年生黑麦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新品系‘川饲1号’指纹图谱构建
2021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23个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系)的指纹图谱,以实现对一年生黑麦草新品系‘川饲1号’的准确及快速分子鉴定。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4条谱带,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13,变幅为0.392~0.822;香农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2.061和0.407~0.838,平均为1.325和0.650。聚类分析表明:23份材料聚为三大支,第一大支包括新品系‘川饲1号’及其5个亲本群体,其中‘川饲1号’与‘PI 611146’(母本,‘Billion’)和‘杰威’聚为一小支,‘PI 283610’、‘PI 283612’和‘PI 376875’(‘G.Manawa’)聚为另一小支;第二大支为‘赣饲3号’、‘盐城’等12个国审品种;第三大支为‘邦德’、‘特高’等5份国审品种。综上可知‘川饲1号’与亲本供体(特别是母本‘Billion’)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17个一年生黑麦草国审品种差异较大。研究发现引物02-12E在‘川饲1号’新品系上扩增出特有条带,可用于品种指纹图谱的快速构建和品种分子鉴定。
程少波宋阳杨巽喆马啸周永红张海琴
关键词:SSR标记指纹图谱一年生黑麦草
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的RAMP分析及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6
2005年
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4属23个物种进行了RAMP分析.结果表明属间变异极大,多态性极高.31个引物组合产生的286条DNA扩增片段均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显示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物种各自聚为一类;Roegneriaalashanica、R.elytrigioides和R.magnicaespes聚类在一起 猬草属的模式种Hystrixpatula与披碱草属物种聚类在一起,而Hystrixduthiei和H.longearistata单独聚为一类;形态相似、染色体组相同、地理分布一致的物种聚类在一起.本研究结果基本上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吻合,将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比较恰当,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RAMP标记可作为评价多年生小麦族物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
张颖周永红张利张海琴杨瑞武丁春邦
关键词:披碱草属仲彬草属物种鹅观草属系统学意义
一种用于检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1E染色体的引物对TTE1E-1及其应用
本分案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1E染色体的引物对TTE1E‑1及其应用。所述的引物对TTE1E‑1为SEQ ID NO.21~22,采用该引物对以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了四倍体长穗...
康厚扬李代艳刘海娇周永红徐黎黎王益曾建凡星沙莉娜张海琴
文献传递
鸢尾属12种(变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对鸢尾属12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白花马蔺和马蔺花粉大小相似,形状、萌发孔、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脊宽度不同;(2)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均无明显萌发孔,锐果鸢尾花粉较小,表明这3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3)蝴蝶花和扁竹兰花粉大小基本相同,前者形状为扁球形,后者为近球形;萌发器官、表面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眼内无颗粒,表明这两物种亲缘关系较近;(4)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二者相比,在花粉粒大小,表面纹饰均上均有较大差异,表明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的亲缘关系较远。讨论了鸢尾属5个亚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及演化趋势。
余小芳张海琴何雪梅谢全周永红
关键词:鸢尾属花粉亲缘关系
优质牧草新品种——川中鹅观草被引量:2
2016年
鹅观草,别名弯穗鹅观草、垂穗鹅观草、弯穗大麦草,是禾本科牧草.其地理分布广,我国除青海、西藏等地外,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在海拔100~2300米的山坡和湿润草地都可以生长,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鹅观草有植株高大(高约1米)、分蘖多、叶量丰富、营养成分结构好、可食率高、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现对川中鹅观草的产量、草种品质、适合推广种植区及栽培管理方法做一介绍,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张海琴周永红黄栋戴征煌
关键词:鹅观草优质牧草禾本科牧草地理分布栽培管理
曲穗草属天然杂种的鉴定及形成研究
2022年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族曲穗草属(Campeiostachys)的两株疑似天然杂种进行鉴定,探究其可能的亲本及杂种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两株天然杂种在形态上与短芒曲穗草(Campeiostachys breviaristata(Keng)Y.H.Zhou,H.Q.Zhang et C.R.Yang.)相近,长势优于后者,但其花粉育性(13.30%和21.20%)和结实率(10.70%和18.60%)较低;细胞学分析表明两株天然杂种均为六倍体(2n=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株杂种的可能亲本为短芒曲穗草、无芒披碱草(Elymus submuticus Keng)、黑紫披碱草(Elymus atratus(Nevski)Hand.-Mazz)。基于杂种具有无芒或短芒的特征,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测短芒曲穗草和无芒披碱草为两株天然杂种可能的亲本供体,且短芒曲穗草为母本。
侯晨曦翟星光吴丹丹周永红周永红张海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