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sIL-2R及免疫指标的检测在RA及AS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1997年
- 血清sIL┐2R及免疫指标的检测在RA及AS疾病中的意义鲁静张洪峰赵丽娟(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风湿免疫科,沈阳110001)检测RA及AS患者血清sIL-2R及免疫指标水平,探讨其在RA、AS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患者分为RA...
- 鲁静张洪峰赵丽娟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SIL-2R免疫指标
- 白芍总苷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观察白芍总苷(帕夫林)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与安全性。选择 SS 患者27例,符合2002年修订的 SS 国际诊断标准,均为女性,年龄38~62岁,病程1~9个月,无心、肺、肾、肝及消化道受累,未采用糖皮质激素、硫...
- 张洪峰侯平肖卫国
- 文献传递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活动期风湿性关节炎(RA)是否有治疗作用,有无不良反应。方法70例RA患者分为疏血通组(40例):常规治疗+疏血通注射液,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测定晨僵时间、Ritche指数、Thompson指数、血沉及纤维蛋白原。记入与疏血通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时疏血通组好转明显(P<0.01),而常规治疗组4周时有好转(P<0.05)。治疗1周时疏血通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晨僵有明显好转(P<0.01),2周、4周时疏通组晨僵、Ritche指数、Thompson指数、血沉及纤维蛋白原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无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活动期RA有效,未见不良反应。
- 张洪峰肖卫国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疏血通注射液晨僵纤维蛋白原
- 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末梢血中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γ-球蛋白(γ-G)及血沉,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对72例SLE患者做狼疮活动性测量(SLAM)评分。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25±9.15/57.00±10.41,P<0.01)。在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IgG、γ-G及血沉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SLAM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活动期SLE患者(n=46)E-CR1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26)E-CR1水平(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有非常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血沉和SLAM有负的线性相关(P<0.011)。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SLE发病的起始环节之一;免疫球蛋白(IgG及γ-G)水平升高及RBC、HGB、HCT降低可能与E-CR1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从而使SLE病情加重;E-CR1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 张洪峰肖卫国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
- 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0
- 2011年
-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9例连续服用TGP5年以上的SLE患者(TGP1组)及47例连续或间断服用TGP1~5年的SLE患者(TGP2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患病时间、尿蛋白及SLE活动性指数(SLEDAI)与TGP1组及TGP2组匹配的SLE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TGP1组、TGP2组及对照组治疗5年后3组间的日平均泼尼松用量、环磷酰胺(CTX)总量、尿蛋白、SLEDAI评分、复发例数及感染事件。结果 TGP1组日平均泼尼松用量、CTX总量及SLEDA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平均泼尼松用量、CTX总量及SLEDAI评分明显小于TG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P2组日平均泼尼松用量和CTX总量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减少(P<0.05)。3组间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中复发情况,TGP1组有1例,TGP2组有9例,对照组有7例。5年中TGP1组发生感染事件3例,GTP2组17例,对照组18例。3组间均未发现与TGP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TGP治疗SLE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日平均泼尼松用量及CTX总量,减少复发例数及感染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连续服用5年以上。
- 张洪峰肖卫国侯平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芍总苷蛋白尿复发
- 肿瘤坏死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
-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能够使初始型T细胞活化的唯一的抗原递呈细胞。体内广泛分布着不同分化阶段的DC,参与抗原的识别、加工处理和递呈。DC对初次免疫应答的启动是不可缺少的,未成熟的DC还具有细胞接触和吞噬作用。DC与...
- 侯平张洪峰肖卫国
- 文献传递
- 白芍总苷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0
- 2007年
-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TGP)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NSI-S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口服TGP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TGP组,27例),选择阳性药硫酸羟基氯喹(HCQs)口服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1、3、6、12及24个月)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血清γ-球蛋白及两药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唾液流量:两组从治疗6个月时开始明显增加(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chirmer试验:对照组从治疗6个月开始后,TGP组从治疗12个月开始后均明显改善(P<0.01),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γ-球蛋白:对照组从治疗3个月开始后,TGP组从治疗6个月开始后均明显下降(P<0.01),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GP组有1例因严重腹泻撤出治疗。对照组1例因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6个月时)、1例因视力下降(9个月时)撤出治疗。结论TGP治疗NSI-SS疗效与HCQs相当,起效时间在治疗6~12个月,且安全性好于HCQs。
- 张洪峰侯平肖卫国
- 关键词:白芍总苷唾液流量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IgA肾病一例
- 2007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滑膜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为0.32%~0.36%.致残率高。既往认为RA的关节外损害主要为皮下结节、肺部症状及血管炎等.而肾脏损害被认为是很少见的,且常与治疗药物相联系。可是近15~20年文献报告的RA肾脏病理结果显示.虽不像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EE)的肾脏损害为100%,RA的肾脏损害可能为常见的关节外损害。被称之为类风湿性肾病(rheumatoidnephropathy,RN)。正确认识、重视并及早发现肾脏损害对制定治疗计划、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实际的意义。本文报告1例RA合并IgA肾病(Ⅳ级)。
- 张洪峰肖卫国蒋丽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IGA肾病肾脏损害关节受累皮下结节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与补体及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 张洪峰肖卫国
- TNF-α对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诱导作用及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纯化人CD34+细胞,在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存在下,与TNF-α共同体外液体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扩增细胞倍数及表面标记,显微镜观察扩增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TNF-α抑制红系细胞特异性标记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阳性细胞的生长,促进GPA阴性的非红系细胞的生长。这些GPA阴性的非红系细胞形态学上具有DCs的特点,表达DCs的表面标记。与DCs发生直接接触的红系祖细胞形态学上出现了细胞凋亡的改变。结论:TNF-α抑制红系造血可能与诱导DCs增生有关,DCs与红系祖细胞的密切接触,可能是导致红系祖细胞凋亡的原因。
- 侯平张洪峰肖卫国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树突状细胞红系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