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桂娜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别尔嘉耶夫
  • 4篇主义
  • 3篇社会主义
  • 3篇托尔斯泰
  • 3篇民主
  • 2篇虚无
  • 2篇哲学
  • 2篇社会主义观
  • 2篇生命
  • 2篇人格主义
  • 1篇奠基
  • 1篇奠基者
  • 1篇虚无主义
  • 1篇学界
  • 1篇演进逻辑
  • 1篇艺术
  • 1篇义务
  • 1篇语言
  • 1篇哲学语境
  • 1篇正义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7篇张桂娜
  • 2篇李尚德

传媒

  • 3篇世界哲学
  • 2篇学术交流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俄罗斯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俄罗斯学刊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万·伊里因的以强力抗恶思想探析——兼论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思想被引量:1
2012年
伊里因以强力抗恶思想的提出源于对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批判,源于对俄罗斯知识分子未能使俄罗斯摆脱恶的侵害后的反思。通过对善与恶外化本性的分析,伊里因论证了以强力抗恶的必要性;为了防止抗恶的强力变成滋生恶的暴力,他又严格规定了以强力抗恶的前提条件。与托尔斯泰不同,伊里因主张通过内在精神措施和外在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去抵抗恶,这两种方法各有侧重、不可偏废。外在强制措施服务于内在精神措施,需要谨慎对待强制措施,但面对恶行要勇于应战。伊里因与托尔斯泰在如何抗恶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与他们二人不同的政治取向密切相关,托尔斯泰是否定国家政权的无政府主义者,而伊里因则是主张建立强大国家政权的国家主义者。
张桂娜
关键词:托尔斯泰
伊万·伊里因的以强力抗恶思想及其政治诉求被引量:1
2012年
以强力抗恶思想是俄罗斯著名政治哲学家伊万·伊里因的重要思想,它从对外在强制措施的相对必要性的理论论证出发,最终落实在对国家的合法性与限度的彰显上,使得对抗恶方式问题的伦理学探讨充当了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从其内在的逻辑推演过程来看,既实现了驳斥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目的,也为其国家主义学说提供了理论论证。伊里因的国家主义学说受到以普京为代表的当代俄罗斯政治家们的高度重视,重新审视他的以强力抗恶思想及其蕴含的国家主义学说,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俄罗斯社会的发展方向;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政权建设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张桂娜
早期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被引量:2
2005年
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开拓者,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结合上世纪20年代俄国的理论状况,将早期瞿秋白客居俄国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接受及回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传播活动进行梳理,从源头和环境方面,考察瞿秋白的理论构成和理论传播活动,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确立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光辉形象。
李尚德张桂娜
关键词:瞿秋白马克思主义
死亡想象与生命救赎——L.托尔斯泰生死观视角下的宗教哲学被引量:3
2019年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谜,对于它,人类永远无法形成积极的、确定的认识,而只能想象,但是,每个人对死亡的不同想象,却会造就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方式。托尔斯泰大半生为死亡问题所困,从最初的虚无死亡观到后来的灵魂不灭论,经历了生命的震撼、断裂和重建,留下了关于生命与死亡问题的大量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和社会思想。本文重新考察托尔斯泰的生死观,进而构勒出其生死观、宗教思想和社会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展现出托尔斯泰宗教哲学思想的有机整体性和高度统一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托尔斯泰有神论宗教观的无神本质。
张桂娜
自由·神人类·历史——别尔嘉耶夫历史形而上学初探
2008年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历史如何开始、又将如何终结的问题,对它的研究,既有助于有效反思他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第一哲学(自由哲学)。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深入解读别尔嘉耶夫主要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构勒出这一问题在他那里的发展脉胳:历史形而上学问题为何会进入他的视界,恶之自由造成历史的开始,神人类是历史终结的途径。
张桂娜
伊万·伊里因的创造民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伊里因(Ubari Ulbun,1883—1954)是俄罗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的民主思想对当代俄罗斯政治家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俄罗斯是一个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如何从传统社会转变成现代的民主社会,一直是其现代化道路上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伊里因生活的时代,自由主义一度在俄罗斯十分盛行,民主不仅视为俄罗斯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政治理想,而且还被看作是一种世界观和道德基础,甚至是拯救俄罗斯的唯一出路。面对人们的民主狂热,伊里因对民主持谨慎和保守的态度,他提出“创造民主”的概念,并深入思考了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经历的每个发展阶段几乎逐一印证了伊里因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关于俄罗斯民主化进程的思考,而且俄罗斯主权民主道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伊里因的创造民主思想,因此,伊里因凭借其先知般的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被俄罗斯的学者称为20世纪俄罗斯最为清醒、最为深刻的政治思想家。
张桂娜
关键词:民主思想民主化进程苏联解体后民主社会
当代俄罗斯学界对I.伊里因思想资源的重新呈现
2024年
通过研究伊里因的身份定位、政体观、强力抗恶论问题,当代俄罗斯学者意在表明:伊里因的哲学思想虽脱胎于西方哲学,却力求超越西方哲学,彰显着俄罗斯传统哲学的典型特征;其有机政体论,主张每个国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政体模式,应当成为俄罗斯探索独特政体模式的理论资源;其强力抗恶论对勿以暴力抗恶论的批判则是两种俄罗斯式的道德理论围绕“抗恶手段的选择”这个普遍的伦理问题进行的理性对话。当代俄罗斯学者的研究路径,体现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学者挖掘本国传统思想资源的价值时的一种典型研究立场和学术心态,可以为相似境遇中的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张桂娜
以终结为意义的历史——《现代性危机及其精神救赎》中呈现的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图景
2017年
俄罗斯思想家喜欢探究意义问题,别尔嘉耶夫尤为突出。他不仅执着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力求为个体生命找寻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还在时代危机意识激发下不断进入以人为主体的历史领域,寻求历史的意义,探索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层本质和未来趋向。历史哲学在别氏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张桂娜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现代性危机精神救赎个体生命
作为义务的自由——俄罗斯宗教哲学语境中的自由思想之管见
2018年
由于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更偏重于它的权利面相,然而,自由的涵义是丰富的,不同的民族由于民族性格和思想传统的差异,对自由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在俄罗斯思想家那里,自由更多地与人的内在命运和本质联系在一起,更多地是一项人之为人而不得不履行的沉重义务。本文从自由的义务面相问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的突显入手,依次梳理这一问题在别尔嘉耶夫和伊里因思想中的发展脉络,呈现自由在俄罗斯思想史中获得的理论阐释,揭示其不同于权利面相的义务面相,并由此展现出一个思考自由问题的独特视角。
张桂娜
哲学是我们的原意识
2013年
完美的哲学文本是无字的(бессловесный),而完美的语言是无声的,文本的“无字”和语言的“无声”创造了一个使“复古(apxe)”与先锋(авангард)连接起来的考察问题的范围。存在,不是在场,不是和时间或者地点有关的东西,而是在流逝的状态中存在着的东西。对于生活来说,拥有感性的语言才算足够,而对于真理来说,只要有思维的语言就足够了,但是,思维的语言并不适用于生活,在真理缺位的时候,这种语言会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虚假的文化空间。虚假化和时间性的、假设性的东西具有根本的同一性,而可以对抗时间性的东西只有前语言(дословное)。
Ф.吉列诺克张桂娜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哲学前语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