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嵊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小檗碱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丙酸睾酮诱导建立前列腺增生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选择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盐酸小檗碱低剂量(10 mg/ml)组、盐酸小檗碱中剂量(20 mg/ml)组、盐酸小檗碱高剂量(40 mg/ml)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 d后,记录各组小鼠每日尿量及10 d累计尿量,计算给药前后各组小鼠体重减轻值,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TNF-α、IL-6、IL-10及IL-1β水平,取小鼠前列腺组织并计算脏器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VEGF、AKT、caspase-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累计尿量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每日尿量逐渐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连续给药10 d后,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减轻值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体内TNF-α、IL-6、IL-10及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前列腺脏器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排列整齐,腺体乳头向腔内扩张明显缩小,盐酸小檗碱中、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细胞形态圆润,结节样增生少见,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小鼠的前列腺组织腺体乳头无异常突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小檗碱各剂量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VEGF及AKT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caspase-12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能够抑制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小鼠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前列腺组织VEGF、AKT及caspase-12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 卢毅林建喜莫启旺张晓俞凌岑斌俞鹏奎吴极钟荣邓金平
-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前列腺增生丙酸睾酮AKTCASPASE-12
- FZD5在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FZD5基因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寻找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内FZD5基因表达水平。将siRNA转染入PC3细胞后使FZD5基因沉默,继而观察PC3细胞迁移、增殖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小鼠胫骨注射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模型,之后每周在胫骨腔内注射对照siRNA或FZD5基因沉默siRNA,于0、1和3周拍X平片观察肿瘤骨破坏,在3周后取材,行HE染色观察肿瘤骨破坏情况。结果:将FZD5基因沉默siRNA转染入前列腺癌PC3细胞后,细胞内FZD5基因表达量下降约70%。基因沉默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ZD5基因沉默48 h后,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下降了30%(P<0.05)。小鼠模型胫骨腔内注射对照siRNA或沉默siRNA 3周时,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可见溶骨性破坏,但FZD5基因沉默组破坏相对较少,仍可见部分残留骨小梁。结论:通过抑制FZD5基因,可减少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可能辅助减少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及骨破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为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 张晓莫启旺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破坏小鼠PC3细胞
- 巴弗洛霉素A1抑制前列腺癌转移的初步探讨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质子泵V-ATPase酶的相关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V-ATPase酶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在治疗前列腺癌转移中的潜在价值。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中质子泵V-ATPase酶相关基因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巴弗洛霉素A1刺激PC3细胞,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内酸化等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质子泵V-ATPase酶V-ATPaseV1A1、V-ATPase V1E和V-ATPase V0A1亚单位在PC3细胞内表达高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8、-19.33、-13.45,P均<0.05)。利用V-ATPase酶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10 nmol)处理96 h,仅有12.00±3.00%的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5)。与此同时,利用2.5 nmol巴弗洛霉素A1处理时,发生迁移的前列腺癌细胞数量从对照组的(233.33±20.55)个/孔,下降为(105.00±7.02)个/孔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P<0.05)。进一步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表明,2.5 nmol巴弗洛霉素A1可完全抑制V-ATPase介导的酸化。结论应用巴弗洛霉素A1可使前列腺癌细胞酸化受影响,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
- 张晓邓金平卢毅莫启旺秦安
- 关键词:前列腺癌BAFILOMYCINA1
- 唑来膦酸注射液通过骨代谢延缓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及肿瘤骨转移进展的延缓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47例未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3),两组均给予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产物水平,比较两组骨转移率、骨转移时间及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L_(1~4)的骨密度、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_(1)、L_(3)的骨密度及PINP、β-CTX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转移率、骨转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相关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降低骨代谢产物水平,改善骨代谢平衡和骨密度,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其在降低骨转移率和骨转移时间方面无明显优势。
- 张晓卢毅莫启旺吴极钟荣
- 关键词:唑来膦酸注射液前列腺癌骨转移骨代谢
- MicroRNA-200a-3p通过靶点蛋白ZEB2和e钙粘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miR-200a-3p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选取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9例膀胱癌患者,采用qPCR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iR-200a-3p水平、组织学分析肿瘤形态、WB法测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200a-3p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下调。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黏膜坏死与肉芽组织增生、多核巨噬细胞聚集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有关。蛋白表达结果显示E-钙粘蛋白显著上调、ZEB2蛋白显著下调。推测miR-200a-3p可与E-cadherin和ZEB2相关调控膀胱癌的侵袭和迁移。结论miR-200a-3p可以作为靶向ZEB2的生物标志物,负调控ZEB2的表达,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寻找新的膀胱癌治疗靶点。
- 卢毅俞凌俞鹏奎林建喜张晓孟宏舟
- 关键词:E-钙粘蛋白膀胱癌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医院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的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36例,取清洁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4株占70.15%,革兰阳性菌40株占29.85%;革兰阴性菌中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9株,革兰阳性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株;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率<10.0%,革兰阳性菌包括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复杂性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邓金平卢毅莫启旺张晓竹青
- 关键词:肾脏输尿管结石病原菌
- 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20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的体会。方法本组20例尿道损伤患者在电视直视下带半管鞘0度尿道镜插入膀胱,退出尿道镜,保留半管鞘于尿道,沿半管鞘置入F16气囊尿管,气囊注入生理盐水20~30ml,再退出半管鞘。对于部分尿道完全断裂,移位严重,寻找尿道近端较困难者,在耻骨上做一小切口,切入膀胱,用F16或F18尿道探子从膀胱内口进入后尿道,尿道镜在尿道探子引导下进入膀胱。结果本组19例(95.0%)行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成功,1例(5.0%)中转开放行尿道吻合术,尿道狭窄严重1例(5.0%)术后4个月行内镜下冷刀切开,其余经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2例(10.0%)。结论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无尿瘘发生。
- 康信瑶邓金平卢毅张晓吕欣
- 关键词:尿道损伤尿道镜尿道会师术
- 气肿性肾盂肾炎1例两年随访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0年
-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病情进展迅速的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等仍缺乏共识.本院收治1例典型的EPN合并2型糖尿病及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患者,在初诊时出现误诊,5d后及时修正诊断,合适处理后病情好转,目前已经随访2年,恢复满意.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张晓吴极钟荣俞鹏奎卢毅
- 关键词:梅毒血清试验气肿性肾盂肾炎病情进展文献复习
- 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342例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6例以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治疗,166例以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结果临床资料整理:剜除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短于电切组而前列腺体切除重量大于电切组,各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尿道功能与性功能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初期尿失禁率比较电切组低于剜除组(P<0.05)。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与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各具优势、整体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电切术治疗后初期患者发生尿失禁的潜在概率更低。
- 卢毅俞凌孟宏舟林建喜张晓莫启旺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剜除术尿道功能尿失禁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我院诊治的50例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清除率、结石及囊肿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及囊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囊肿合并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联合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囊肿及结石的清除率高、复发率低等多个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张晓谢波莫启旺
-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囊肿经皮肾穿刺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