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

作品数:24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瘦素
  • 7篇儿童
  • 5篇肥胖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瘦素水平
  • 4篇体格
  • 4篇体格发育
  • 4篇基因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脂
  • 3篇重度肥胖
  • 3篇癫痫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性早熟
  • 2篇孕妇
  • 2篇孕妇肥胖
  • 2篇载脂蛋白

机构

  • 24篇武汉大学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嘉鱼县人民医...

作者

  • 24篇张晓
  • 11篇夏光
  • 5篇罗劲松
  • 5篇张海菊
  • 5篇张婧
  • 4篇邓巍
  • 4篇姚宝珍
  • 3篇凌伟
  • 2篇李爱斌
  • 2篇黄星原
  • 2篇王军陵
  • 2篇魏丽
  • 2篇麦根荣
  • 1篇牛萍
  • 1篇陆军
  • 1篇艾志龙
  • 1篇董卫国
  • 1篇李志新
  • 1篇周艳红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OR信号抑制剂对幼鼠痫性发作后早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mTOR抑制剂对幼鼠痫性发作后早期炎性因子的影响,为预防慢性癫痫形成寻找新的途径。方法:侧脑室注射海人藻酸(KA)诱导幼鼠(P10d)痫性发作(SE),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在SE发作后4h腹腔注射给药进行干预1周。分为KA组,KA+RAP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观察慢性期自发性癫痫(SRS)发生率在各组的差异。痫性发作1周后实时定量RT-PCR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移生长因子-1(TGF-1)及环氧合酶-2(COX-2)在各组的表达差异。SE发作后2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述3种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的差异。结果:在KA组,20只幼鼠中有14只观察到SRS发作,SRS发生率为70%,而在KA+RAP组中,21只幼鼠中有10只观察到SRS发生,发生率为47.6%,RAP干预明显降低慢性期SRS的发生率(P<0.05)。SE发作后1周IL-1β、TGF-1和COX-2基因表达水平在KA组表达明显增高,KA+RAP干预组较KA组减低,但较NS组表达增高。SE发作后2周IL-1β、TGF-1和COX-2基因表达水平在KA组表达明显增高,KA+RAP干预组较KA组减低,但较NS组表达增高。三种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在三组呈现相似变化趋势。结论:mTOR抑制剂能减少慢性期SRS的发生,抑制痫性发作后早期炎性因子IL-1β、TGF-1和COX-2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可能为预防慢性癫痫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张海菊姚宝珍张晓凌伟
关键词:癫痫形成炎性因子
临床与生化检测及超声检查在鉴别性早熟与乳房早发育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及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对女性性早熟(PP)与乳房早发育(PT)患儿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证据。方法本实验收集从2015~2016年因早期乳房增大(年龄<8岁)来笔者医院儿科就诊的女性患儿,按照诊断标准分为PP组与PT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乳房超声检查,并按照评判标准进行分级。同时检测两组间临床与各激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对差异性明显指标进行RO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女性患儿,其中PP与PT患儿分别为30例。超声乳房分级与年龄、骨龄、乳腺芽直径、LH水平、FSH水平及E_2水平呈正相关,但与骨龄和实际年龄无相关性。且PP与PT间乳房超声分级与乳房芽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激素水平时发现,PP组患儿的基础LH与FSH、基础LH/FSH、LF与FSH峰值与LH/FSH峰值显著高于PT组患儿(P<0.05)。用ROC分析发现LH/FSH峰值比>0.25诊断PP的敏感度为100%且特异性为85%,基础LH>0.1的敏感度为72%且特异性为65%。两组间SHBG水平是唯一没有重叠的指标[PP:80.6(62.3~95.4)vs PT:114.5(107.6~121.5)]。kisspeptin、leptin与neurokinin B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超声检查通过分级与乳房芽测量可有效评估女性性早熟患儿的乳房发育水平,但并不能鉴别PP与PT。研究发现SHBG浓度及LH/FSH峰值比可有效鉴别PP与PT,但kisspeptin、neurokinin B与leptin不足以鉴别PP与PT。
张婧张晓邓巍
关键词:性早熟乳房早发育超声检查性激素神经肽
上眼睑肿胀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上眼睑肿胀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病程小于5 d,具有上眼睑肿胀、发热和淋巴结肿大者早期诊断 IM,然后与最后的标准诊断进行对比,同时调查病程超过一周的非早期诊断组眼睑肿胀的发生率,并对两组病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早期诊断组初步诊断与标准诊断符合率97.14%,非早期诊断组上眼睑肿胀发生率60.8%,两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在退热、眼睑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眼睑肿胀在 IM的早期诊治中有重要的意义。
张晓魏丽张婧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治
中重度肥胖儿童治疗前后瘦素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肥胖儿童治疗前后体格指标和血脂、瘦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CRP)的变化。方法对12~15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予以饮食控制加运动进行6个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体格发育指标、血脂、瘦素和hCRP的变化。结果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下降(P<0.05);TC、LDL-C、TG和hCRP浓度亦明显下降(P<0.05);HDL-C和瘦素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和限制饮食治疗会改善血脂和hCRP等与成人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张晓王军陵
关键词:瘦素C反应蛋白儿童
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的猫叫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09年
邓巍董卫国张晓陆军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猫叫综合征首发症状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病史采集
贫困地区6~14岁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2005年
目的研究贫困地区儿童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时血清瘦素水平及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9岁男童组、≤9岁女童组、>9岁男童组和>9岁女童组4组。调查其年龄、体质量、身高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量(BF%)及体脂含量(FM),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瘦素浓度,比较各组间瘦素浓度的差异,同时分析各组瘦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男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童:瘦素浓度9岁组较≤9岁组明显高(P<0.01);≤9岁组女童瘦素浓度较男童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9岁女童组瘦素浓度较男童明显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各组瘦素浓度均与BF%和BMI呈明显正相关(P均<0.01),≤9岁组男童瘦素与身高呈明显负相关(P<0.05);≤9岁组女童与FM呈显著性相关(P<0.05);>9岁组男童瘦素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9岁组女童瘦素与所有其他指标呈显著性相关(P均<0.01)。结论在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村,6~14岁儿童中瘦素在女童青春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不论性别和年龄,瘦素均与BF%和BMI密切相关。
张晓夏光罗劲松
关键词:瘦素儿童贫困区
血清淀粉样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重度肥胖儿童血脂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SA)A1基因多态性与重度肥胖儿童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65名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5名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检测血脂(TC、LDL-C、TG)和SAA浓度并进行对比,同时检测四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儿童四种SNPs的分布频率及各基因型间SAA的浓度。结果:重度肥胖儿童SAA血浆浓度和TC、LDL-C、TG一样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s12218和rs4638289两种SNPs分别频率在重度肥胖儿童中较正常组高,而其它两组SNPs则在两组儿童中无明显差异,但只有rs4638289基因多态性显示与SAA浓度有关。结论:SAA1基因多态性与重度肥胖儿童血脂密切相关。
张晓张海菊魏丽邓巍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肥胖
孕妇肥胖对子代出生1个月内体格发育和瘦素浓度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孕妇肥胖对子代出生1个月内体格发育和瘦素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孕妇和正常体重孕妇各60人,比较她们的子代在出生后及满1个月时的体重、身高和血清瘦素,浓度瘦素检测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①肥胖孕妇的瘦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孕妇(P<0·01);②肥胖孕妇组子代出生体重和脐血瘦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③肥胖孕妇组子代1个月的体重和血清瘦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孕妇肥胖对子代出生后第一个月的体重和瘦素浓度均有明显的影响。
张晓夏光李爱斌
关键词:肥胖孕妇体格发育瘦素
饮食控制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儿童重度肥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配合运动疗法对对重度肥胖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重度肥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饮食控制配合运动疗法治疗,0.5 a后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TC、LDL-C、HDL-C、TG)、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 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儿体质量下降不明显(P>0.05),身高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BMI明显下降(P<0.05);TC、LDL-C、TG、HCY、h CRP浓度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5);HDL-C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重度肥胖儿童予以饮食控制配合运动疗法可降低BMI,同时也可改善血脂、HCY和h CRP等与成人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张晓王军陵
关键词: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身体质量指数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Notch1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
牛萍姚宝珍张海菊张婧张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