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方旭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个案
  • 2篇大学生
  • 2篇整容
  • 2篇身体
  • 2篇市民
  • 2篇市民化
  • 2篇逆城市化
  • 2篇农业
  • 2篇农转非
  • 2篇个案研究
  • 2篇个体化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三分法
  • 1篇社会风险
  • 1篇社会学
  • 1篇身体社会学
  • 1篇求美
  • 1篇目光
  • 1篇类型化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方旭
  • 2篇文军
  • 2篇沈东
  • 1篇陈彧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前沿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农转非”到“非转农”:大学生逆城市化流动的个案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大学生以"非转农"为表现形式的逆城市化流动。本文通过对L的深度访谈和跟踪调查,发现是"农转非"的"被城市化"引发了大学生"非转农"的"逆城市化"。从"农转非"到"非转农",国家、社会以及个体以不同的姿态介入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呈现出不同的面相,并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大学生的逆城市化流动。大学生"非转农",不仅反映了逆城市化的本土实践,同时也折射出逆城市化的实践逻辑。
沈东张方旭
关键词:逆城市化城市化城乡关系农转非
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建构——一项身体社会学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整容中的身体是由社会与个体共同建构的,社会主要对个体生物性的身体给出了"建构",而社会关系中的身体即社会性的身体则是个体建构的重点。社会与个体在身体建构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社会对身体的建构是有意识且有导向性的。个体只能被动的接受社会建构出的身体形象,但社会建构的内容必须通过个体的自我建构才能实现。当人们觉得由社会与自我共同建构出的美丽身体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益处时,他们就可能选择整容。整容中的身体处于被社会与个体循环建构之中,只要循环不打破,整容就会一直风靡下去。
张方旭文军
关键词:身体整容身体社会学
我的身体,他的目光:整容过程中的身体建构 ——以上海某整容医院的求美者为例
商业整容自出现以来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报纸、杂志、学术文章中都有不少关于整容的论述。它从最开始只是有着少数受众的神秘领域,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大众化的趋势。它的神秘面纱已经被慢慢揭去,面纱下的“面孔”的确十分“吸引”人...
张方旭
关键词:身体整容
文献传递
社会风险的“三分”类型学被引量:1
2012年
社会风险是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造成的损失性的一种拟象。认识社会风险,可以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划分,甄别不同类型的社会风险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本文试图从"三分"法的角度对社会风险的类型进行探讨。
陈彧张方旭
关键词:社会风险类型化
个体化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研究 ——以陕西富家村为个案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在随后的会议中逐渐阐明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可见,城镇化仍是我国...
张方旭
关键词:市民化个体化
文献传递
从“农转非”到“非转农”——大学生逆城市化流动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从2006年台州的'5000大学生非转农'到2010年义乌出台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户口'非转农'实施办法》,再到2015年'山西籍大学生毕业后无业欲非转农'的现实诉求,大学生'非转农'成为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去,读书考大学,在城市就业,是大学生'农转非'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频频发生已经实现'农转非'的大学毕业生,要求将户口迁回农村,
沈东张方旭
关键词:逆城市化农转非
从“脱嵌”到“嵌入”:个体化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从个体化的视角来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就是其从传统农村社会"个体-家庭"及"个体-集体"两条轴线中"脱嵌",并重新在城市社会中"嵌入"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与农村社会的个体化是相伴出现的,但却并非同步,这也是造成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制度及政策的变革是促使农业转移人口与传统农村社会"脱嵌"的直接原因,城市"嵌入"的过程又必须在城市社会现有制度及体系框架中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嵌入"需对其原有社会性消失的地方进行再造。当因群体性原因导致"嵌入"产生困难时,就有可能导致这一群体整体被城市社会边缘化的后果。
张方旭文军
关键词:个体化市民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