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轴索
  • 8篇轴索损伤
  • 8篇弥漫
  • 8篇弥漫性轴索
  • 8篇弥漫性轴索损...
  • 7篇脑损伤
  • 6篇颅脑
  • 6篇颅脑损伤
  • 6篇出血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META分析
  • 3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6篇宋锦宁
  • 16篇张斌飞
  • 11篇马旭东
  • 8篇李丹东
  • 8篇赵永林
  • 5篇庞宏刚
  • 5篇黄廷钦
  • 4篇张明
  • 4篇刘尊伟
  • 4篇赵雅慧
  • 3篇罗显华
  • 3篇安吉洋
  • 3篇李文涛
  • 2篇王钢
  • 2篇翟海程
  • 2篇白立曦
  • 2篇魏艳
  • 2篇赵君杰
  • 1篇胡明军
  • 1篇王军锋

传媒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9例TN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Gamma2TPS系统定位、剂量规划后,采用OUR-XGD γ 刀行三叉神经痛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治疗靶点位于三叉神经根近脑干侧,其中44例采用双4mm准直器,另外5例采用单4mm准直器,放射中心剂量为60~80Gy,平均(71.7±9.3)Gy。结果经3~36月随访观察,平均(26.0±7.3)月。依据Brisman三叉神经疼痛治疗的判定标准:治愈28例(57.1%),显效11例(22.4%),有效7例(14.3%),无效3例(6.1%),总有效率达93.9%,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刀治疗TN总体安全有效,适用于临床推广。
李文涛魏艳张斌飞刘永宏宋锦宁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
二十碳五烯酸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二十碳五烯酸(EPA)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EPA治疗aSAH后CVS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0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3个研究,307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PA降低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6,95%可信区间(CI)为0.29—0.72,P=0.0006]、持续性SCVS发生率(RR=0.13,95%CI为0.04—0.46,P=0.002)、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发生率(RR=0.27,95%CI为0.14~0.51,P〈0.0001),但并不改善3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RR=1.15,95%CI为0.98~1.33,P=0.08)、180dmRS评分(RR=1.03,95%CI为0.91~1.16,P=0.65)。结论EPA可预防aSAH后CVS,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斌飞宋锦宁张明安吉洋赵永林王军锋马旭东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二十碳五烯酸META分析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G蛋白rab10在大脑皮层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DAI后rab10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随机分为1d、3d、7d组及对照组。采用Gless嗜银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DAI后神经轴索形态和凋亡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rab10的分布及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大脑皮层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结果嗜银染色显示DAI后1d神经轴索形态损伤最严重,3~7d时损伤逐渐减轻;TUNEL染色显示DAI后1d凋亡细胞数开始升高,3~7d时凋亡数量更高,呈迟发性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DAI后1d大脑皮层rab10的表达显著增加,3d后稍降低,7d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提示正常神经元内几乎不表达rab10,DAI后神经元内rab10表达在1~3d较高,7d时较前降低。结论大鼠DAI后大脑皮层rab10表达水平先增加,随后降低;神经元内rab10的表达变化可能与DAI后神经轴索修复有关。
赵永林宋锦宁马旭东张斌飞张明李丹东庞宏刚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神经元皮层颅脑损伤
Rho/ROCK通路在大鼠实验性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RhoA和Nogo-A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的动态表达,并探讨Rho/ROCK通路抑制对DAI后脑内Nogo-A表达的调控及其在DAI中的作用。方法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观察DAI后RhoA和Nogo-A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和严重程度依赖性,并用辛伐他汀和Y27632药理性抑制RhoA/ROCK通路的活性,观察该通路在DAI后神经修复中的作用。用HE染色和PTAH染色指示DAI后脑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RhoA和Nogo-A的表达,并检测β-APP的表达来指示轴突的损伤程度。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指示RhoA和Nogo-A表达的空间相关性。结果 DAI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和轴突变性、断裂等病理改变;DAI后RhoA和Nogo-A的表达趋势一致,两者的表达量均随着DAI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也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增加,经免疫荧光双染色显示两者在脑内的表达有显著的同一性;用辛伐他汀和Y27632抑制RhoA/ROCK通路后能明显改善DAI后神经功能,并降低β-APP的表达,同时两者也能明显减少Nogo-A的表达。结论DAI后脑内RhoA和Nogo-A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抑制Rho/ROCK通路可改善神经功能并减轻轴突损伤。
李丹东宋锦宁庞宏刚赵永林马旭东张斌飞黄廷钦赵雅慧
关键词:弥漫性轴突损伤辛伐他汀NOGO-A神经保护颅脑损伤
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对照研究,时间截止2013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人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2.3软件进行。结果纳入3个研究,共2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RR=0.46;95%CI=0.30~0.71;P=0.0005)、血管造影脑血管痉挛(RR=0.60;95%CI=0.44~0.81;P=0.0008)、血管痉挛性脑梗死(RR=0.38;95%CI:0.22~0.67;P=0.0008)发生率,但不改善短期临床预后(RR=1.28;95%CI=0.98~1.66;P=0.07)。结论西洛他唑可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影响还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宋锦宁张斌飞马旭东罗显华白立曦翟海程黄廷钦
关键词:西洛他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ETA分析
坏死性凋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中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通路的激活,探讨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Nec-1干预组、赋形剂组,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干预组术前30min侧脑室注射坏死性凋亡的抑制剂Nec-1或赋形剂。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评估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碘化丙啶(PI)荧光法检测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RIP3的表达升高,并出现核移位,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皮质及海马PI阳性细胞亦显著增加(P<0.01)。给予Nec-1后RIP3表达水平较SAH组降低,同时脑组织内坏死的神经细胞及脑组织含水量减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P<0.01)。结论坏死性凋亡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被激活并在神经功能损伤及脑水肿中发挥重要作用,RIP3可能作为坏死性凋亡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其中。抑制坏死性凋亡对SAH后早期脑保护及减轻脑水肿有重要意义。
王钢安吉洋宋锦宁孙雷涛李丹东马旭东张斌飞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坏死与自噬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necrostatin-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皮层细胞坏死状凋亡、自噬与坏死调节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赋形剂组、necrostatin-1组。赋形剂组经侧脑室给予二甲基亚砜2μL,necrostatin-1组给予necrostatin-1 5.2μg溶于2μL二甲基亚砜。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每组9只观察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变化,检测坏死状凋亡与自噬;9只腹腔注射碘化丙啶观察细胞坏死。对所有大鼠进行6、12、24hLoeffler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Necrostatin-1下调皮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的表达(P<0.05),减少皮层碘化丙啶阳性细胞数目(P<0.05),提高12、24h的Loeffler神经功能评分(P<0.05),有改善SAH预后的作用。结论 Necrostatin-1可能在抑制SAH后脑细胞坏死状凋亡时也下调了自噬与坏死水平。
张斌飞安吉洋宋锦宁张明罗显华黄廷钦翟海程白立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坏死自噬脑皮质细胞
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原发组)、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失眠患者(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结果原发性失眠组及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相比,颅脑损伤(TBI)后失眠组患者血浆中DA、5-HT、Ach、NE、Glu、GAB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血浆中各项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可能与颅脑损伤后失眠有关。
胡明军王钢宋锦宁纪玉强崔健叶妮庞宏刚张斌飞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递质失眠
神经内镜手术与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66例效果比较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66例,分为内镜组36例和引流组30例。内镜组在神经内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引流组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分析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①术后48 h内镜组36例中12例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60%~90%,3例清除<60%,引流组30例中1例血肿清除>90%,8例清除60%-90%,21例清除<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c=5.146,P<0.01)。②内镜组1例(2.7%)发生颅内感染,引流组4例(13.3%)发生颅内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252);内镜组2例(5.6%)发生脑积水,引流组11例(36.7%)发生脑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3,P=0.004)。③术后6个月内镜组ADL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率为88.89%(32/36);引流组ADL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为6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907,P=0.004)。结论神经内镜下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较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较少,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切。
杜昌旺王茂德宋锦宁白晓斌张斌飞祁磊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神经内镜引流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脑海马区的表达,探讨caveolin-1的表达变化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caveolin-1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caveolin-1与GFA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从1d开始显著降低,并持续降低至7d(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DAI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GFAP的表达从1d后逐渐升高,3d后达峰,7d后稍降低,但仍高于正常(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DAI后caveolin-1与GFAP的共定位细胞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大鼠DAI后海马区caveolin-1的表达减少,GFAP的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caveolin-1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GFAP升高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机制之一。
赵永林宋锦宁马旭东张斌飞张明李丹东庞宏刚罗显华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小窝蛋白1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海马CAVEOLIN-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