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宽

作品数:8 被引量:3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日数
  • 3篇气候特征
  • 3篇夏季
  • 3篇夏季高温
  • 3篇高温
  • 3篇高温日数
  • 2篇气温
  • 2篇最优插值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代际变化特...
  • 1篇平均气温
  • 1篇气候要素
  • 1篇气温资料
  • 1篇热岛效应
  • 1篇最优子集回归
  • 1篇相对湿度
  • 1篇协方差
  • 1篇协方差矩阵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浙江省气象局

作者

  • 8篇张德宽
  • 5篇张尚印
  • 4篇廖要明
  • 4篇宋艳玲
  • 3篇杨贤为
  • 3篇王守荣
  • 2篇姚华栋
  • 2篇徐祥德
  • 1篇尹东屏
  • 1篇董文杰
  • 1篇沈树勤
  • 1篇胡宝昆
  • 1篇邹旭恺
  • 1篇张海东
  • 1篇张永山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北区年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7
2006年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间的年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信度达到了99%;也使用该模型做出华北地区2003—2005年3年的高温日数趋势预测,对2003年和2004年做出的趋势预测效果较好。
张德宽姚华栋杨贤为廖要明
关键词:最优插值
华北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历年立了能较好代表华北区域高温总体演变趋势的平均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显...
张德宽杨贤为姚华栋廖要明
关键词:高温日数协方差矩阵最优插值
文献传递
我国东部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预测被引量:53
2004年
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61~2002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上述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建立该地区高温及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石家庄、南京、福州等12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观测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近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建立月气候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夏季月高温日数,预测误差不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应用价值.
张尚印王守荣张永山张德宽宋艳玲
关键词:气候特征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9
2005年
利用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高温资料,探讨了石家庄、南京、福州的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分析及东亚副热带高压(下称东亚副高)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不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我国东部地区近40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
张尚印张海东徐祥德张德宽廖要明宋艳玲
关键词: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被引量:57
2005年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 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张尚印张德宽徐祥德廖要明沈树勤尹东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被引量:103
2004年
利用我国华北地区1961~2000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探讨了华北地区主要城市高温过程,建立该地区强高温过程较完整的序列.分析华北主要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市等夏季危害性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的活动特点.观测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对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与相对湿度大小有密切关系.东亚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变性高压的活动是造成华北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北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候、旬、月评估方法.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影响评估有应用价值.
张尚印宋艳玲张德宽王守荣
关键词:气候特征夏季城市高温
北京市城、郊气候要素对比研究被引量:41
2003年
利用北京市市区4个站点和郊区3个站点40a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北京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40a来北京市城、郊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城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43℃/10a,郊区气温平均升温幅度为0.21℃/10a。北京市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城、郊气温年代变化特征中,城、郊温差20世纪60年代最小,90年代最大;在城、郊气温年际变化特征中,1961~1977年城、郊温差较小,1978~2000年城、郊温差较大。在城、郊气温季变化特征中,冬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大,春季城、郊季平均气温温差最小。近几年虽然高温(≥35℃)日数明显增多,但是年最高气温变化不大,只有1997年、1999年和2000年年最高气温超过38℃。北京市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40a来日照时数下降幅度为78.9h/10a,城、郊日照时数差异随季节有不同的变化,并且秋季最大,1961~2000年秋季郊区日照时数比城区平均多0.34h。40a来北京市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且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很大,城区40a来降水量减少幅度为45.2mm/10a,由于城市化影响,下垫面性质改变,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远远小于郊区,40a间城区<10mm的降雨日数比郊区少603d。1981~2000年间北京市城区水平能见度2月份、5月份、9月份和10月份较好,北京市城、郊低值能见?
宋艳玲董文杰张尚印张德宽王守荣胡宝昆
关键词: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热岛效应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在高温极值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03年
根据南京等城市 1961年以来历年气温极值资料序列 ,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 ,而且对未来 1~
张德宽杨贤为邹旭恺
关键词:气温资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