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辉

作品数:2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11篇冬小麦
  • 7篇冀中南
  • 6篇土壤
  • 5篇栽培
  • 4篇输送机
  • 3篇栽培模式
  • 3篇含水量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形状可调
  • 2篇有效磷
  • 2篇筛分装置
  • 2篇蔬菜清洗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土壤有效
  • 2篇碾磨
  • 2篇切料
  • 2篇切碎
  • 2篇切碎装置
  • 2篇小麦产量

机构

  • 22篇石家庄市农业...
  • 5篇辛集市农业技...
  • 4篇河北乐土种业...
  • 2篇藁城市农业技...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石家庄市农产...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河北萌帮水溶...

作者

  • 22篇张广辉
  • 14篇孙明清
  • 12篇张辉
  • 12篇侯大山
  • 12篇宋小颖
  • 11篇高倩
  • 11篇李光
  • 10篇刘强
  • 8篇李月华
  • 4篇董胜旗
  • 2篇任素梅
  • 2篇杨晓丽
  • 2篇冯立辉
  • 2篇曹龙飞
  • 2篇许永红
  • 1篇孙志军
  • 1篇邰凤雷
  • 1篇张新仕
  • 1篇韩江伟
  • 1篇左秀丽

传媒

  • 10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是利用深松旋耕机械将肥料分层施于距土壤表面8~25 cm的土层中。为了探明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对小麦季土壤磷素分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2014~2015年同时在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赵县试验站和辛集试验站,以肥料地表撒施后旋耕为对照(CK),分析了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对冬小麦产量以及0~60 cm土壤磷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技术后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平均增加4.52%,穗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产量平均提高2.88%;翌年春季至收获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较对照增加52.63%,且0~40 cm土层的有效磷分布更加均匀。深松旋耕分层施肥能够明显提高20~40 cm土层的磷素含量,使小麦群体数量增加较多,产量有所提高。
李娟茹刘强张广辉李中健宋小颖邰风雷刘鑫翠常苑苑李光
关键词:冬小麦深松旋耕分层施肥
冀中南冬小麦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明确冀中南麦区冬小麦在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种量,实现产量和效益相统一,以轮选103为试验材料,在适宜播期内通过不同播量播种来研究播量对冬小麦基本苗、出苗情况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出苗率则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减少,穗数与基本苗的比值也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小;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播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冬小麦的产量则是先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量为225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240.9kg/hm^2;然后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
高倩孙明清范存志侯大山张广辉刘强李娟茹李月华柴玉博李志合
关键词:冬小麦适期播量
一种蔬菜切碎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蔬菜切碎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属于蔬菜切碎技术领域,蔬菜切碎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单元和切碎单元,切碎单元包括切碎机架、板式输送机、固料机构、切碎机构以及集料机构,固料机构和切碎机构并列设置在切碎机架上,切碎...
张广辉张辉宋小颖侯大山刘鑫翠常苑苑曹龙飞张振冉孟金薇刘胜蓝孙明清王瑞文张润博
冬小麦“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模式水分运筹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进一步研究冬小麦节水灌溉,明确其水分运筹规律,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在冬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与常年相当的情况下,采取趁墒播种等技术措施,示范研究了"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模式。试验表明:石家庄地区近十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132.4 mm,仅占平均需水量三分之一左右;不考虑0~40 cm水分活跃层的情况,4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下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小麦拔节前各土层的含水量均在萎蔫系数之上;"一水千斤"模式下全生育期冬小麦平均耗水量4404.0 m^3/hm^2,土壤平均耗水量1852.5 m^3/hm^2,全生育期耗水量与常规灌溉模式下接近;明确了冀中南地区实施"一水千斤"模式实现节水与高产相统一,冬小麦灌水量应在1200 m^3/hm^2以上,全生育总耗水量应达到4650 m^3/hm^2以上。
孙明清李月华张广辉侯大山李娟茹刘强高倩何煦赵锁辉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
冀中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周年循环及高效利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在冀中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自然生产条件下,对2 m土体磷素周年循环及盈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磷素高效利用的施用方法。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土体磷素含量周年变化呈"M"型;磷素纵向移动性差,多累积于耕层,周年变化幅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变小;当前生产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磷素循环呈盈余状态,磷肥施用应以减为主,在施用上以全部或重施于小麦效果较好。
李娟茹李月华许永红李建波赵军华张广辉刘亚
关键词:小麦磷素
冀中南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在冀中南冬小麦生育期内,对麦田土壤2m土体储水量的周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到收获2 m土体总储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到小麦收获时2 m土体总储水量减少了134.6 mm;各土层含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0~40 cm土层含水量降幅最大,150 cm 以下土层含水量降幅最小。说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小麦对150 cm以下土壤水利用较少。
田红卫李月华丁月芬赵锁辉许永红马吉利张广辉
关键词:麦田土壤水分含水量
春灌1水条件下灌溉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为明确石家庄地区春灌1水条件下的最佳灌溉时期,在辛集选取当地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栽冬小麦品种16个,以春灌0水(CK1)和春灌2水(CK2)为对照,在春灌1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时间(拔节前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灌1水条件下,冬小麦穗数随灌溉时间的推迟呈略微增多趋势,其中,拔节后期灌水处理的穗数最高,达到了685万穗/hm2;小麦穗粒数范围为27.4~28.0粒/穗,受灌溉时间影响不明显;小麦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随灌溉时间的推迟呈下降趋势,且指标值均以拔节前期灌水处理最高,分别为39.4 g和6198 kg/hm2。正常年份,石家庄地区冬小麦春灌1水条件下灌溉时间以拔节前期(春5叶前)为宜,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起身期单位面积茎数和阶段降雨量灵活调整。
孙明清江彦军张辉李腾李光宋小颖高倩张广辉冯立辉刘强安庆学
关键词:冬小麦灌溉时间
甘薯氮磷钾肥效试验研究
2024年
通过氮、磷、钾肥料的不同配比回归试验,明确了石家庄市中高肥力地块甘薯最高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及亩产≥3500 kg的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可增产24.64%,增施氮肥可增产22.43%,增施磷肥可增产20.31%。各试验处理中最高产量地块的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10.88 kg/亩、8.70 kg/亩、17.82 kg/亩;N、P_(2)O_(5)、K_(2)O的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0.62 kg/亩、8.11 kg/亩、16.51 kg/亩;亩产≥3500 kg地块的N、P_(2)O_(5)、K_(2)O施肥量分别为10.52~11.27 kg/亩、8.40~9.20 kg/亩、17.47~18.85 kg/亩。
靳建红张广辉宋小颖杨晓丽李璞张彦聪常苑苑
关键词:甘薯氮磷钾肥效
冬小麦“一水千斤”栽培模式养分运筹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冬小麦"一水千斤"栽培模式下的养分管理方式。[方法]试验在赵县韩村镇韩村进行,播种前、收获后采集2 m土体土样,测定土样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存储量。[结果]2m土层中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全氮的含量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而有效磷的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2 m土体纵向变化幅度较小,80 cm土层以下速效钾含量虽有所减少,但含量比较稳定;冬小麦全生育期内2 m土体全氮和有效磷存储量呈盈余状况,有效磷存储量呈亏缺状态。[结论]无论是"一水千斤"栽培模式还是常规栽培模式,麦田土壤养分运筹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
孙明清李月华张广辉张辉高倩侯大山刘强李娟茹张建李光任素梅丁莉何煦
关键词:冬小麦栽培模式
冀中南冬小麦“一水千斤”栽培模式理论与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缓解冀中南地下水超采,充分利用灌溉水、自然降水和土壤水,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解决冬小麦高产与节水之间的矛盾,于2011—2016年在河北省中南部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节水栽培技术试验,明确了常规灌溉管理模式下冬小麦收获后可利用水分达934.05~1479.15 m3/hm2;常规灌溉管理模式下冬小麦全生育期间15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均在16%左右,深层储水还能够供应小麦生长需要;"一水千斤"栽培模式下全生育期冬小麦平均总耗水量4404.0 m3/hm2,与常规灌溉管理模式下高产麦田总耗水量接近,土壤水消耗量平均提高了507.5 m3/hm2。探索了一套以一水两用、晚播增量、播后镇压、等行全密、春灌一水为主要技术措施的冬小麦"一水千斤"栽培模式,连续两年度进行示范,2014—2015年产量达到8074.5 kg/hm2,2015—2016年产量达到8130 kg/hm2。
孙明清李月华张广辉高倩侯大山刘强李娟茹张辉李光
关键词:冬小麦节水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