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雨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冬小麦
  • 3篇蒸腾
  • 2篇底肥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方法
  • 2篇作物
  • 2篇温度
  • 2篇抗旱
  • 2篇冠层
  • 2篇冠层温度
  • 2篇播种
  • 2篇播种方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
  • 1篇蒸腾作用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胁迫
  • 1篇水分胁迫指数
  • 1篇水分状态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

  • 7篇张小雨
  • 7篇张喜英
  • 4篇孙宏勇
  • 4篇邵立威
  • 3篇陈素英
  • 3篇王艳哲
  • 2篇刘秀位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冬小麦采用四个相等窄行距15cm,加1个宽行距20cm的模式播种,播种密度为300粒/m<Sup>2</Sup>;B、在冬小麦拔节期浇54m<Sup>3</Sup...
张小雨孙宏勇陈素英邵立威张喜英
文献传递
大气气溶胶增加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总称。近年来空气污染带来了一些区域大气气溶胶浓度上升明显,一定程度上对作物生长环境带来影响。国内外关于大气气溶胶增加可能对作物产生的影响表现在:(1)大气气溶胶增加会导致直接辐射减少,而散射辐射可能会有一定程度增加;散射辐射增加有利于一些作物整个冠层光合能力的提高。(2)大气气溶胶带来辐射的改变也会影响近地面小气候环境,尤其是大气昼夜温度变化,从而影响作物干物质积累;而辐射与温度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农田蒸散和最终水分利用效率。(3)大气气溶胶形成的干沉降会停留在叶片表面,减少光合有效辐射到达叶片的量,同时对作物叶片结构和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未来关于大气气溶胶增加对作物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大气气溶胶带来的作物生长环境改变对作物碳同化、积累和消耗的影响以及直接和散射辐射比例改变如何影响作物光合和蒸腾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大气气溶胶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田间应对技术。
刘秀位张小雨张喜英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作物
冬小麦冠层温度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用冠层温度指示作物缺水的情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物的冠层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灌溉制度下,不同肥料供应情况和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对冬小麦的...
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张小雨邵立威王艳哲
关键词:冠层温度冬小麦影响因素
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小麦抗旱抗蒸腾增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冬小麦采用四个相等窄行距15cm,加1个宽行距20cm的模式播种,播种密度为300粒/m<Sup>2</Sup>;B、在冬小麦拔节期浇54m<Sup>3</Sup...
张小雨孙宏勇陈素英邵立威张喜英
文献传递
应用基于红外热画像技术的CWSI简化算法判断作物水分状态被引量:12
2013年
以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Jackson理论模式和Jones简化模式分别计算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并以理论模式计算值为参考,对Jones模式反映华北地区冬小麦水分胁迫的表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模式得出的CWSI值与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冬小麦根层土壤含水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但Jones模式可更好地指示作物缺水状态,对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更敏感。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冬小麦高产条件下的CWSI阈值。本研究显示Jones简化模型能准确反映作物水分状态,并易于实现田间多点观测,可用于准确指导农田灌溉。
张小雨孙宏勇王艳哲张喜英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
小麦和玉米根系取样位置优化确定及根系分布模拟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确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mays)根系的最优取样位置和更准确地模拟根长密度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浆后期,采用根钻法取样,比较了不同取样位置对根系分布的影响;采用Gerwitz和Page模型对根长密度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冬小麦行间和行上取样在0–10cm土层根长密度差异显著,在10cm以下土层差异减少。在确定根长密度分布的取样中,在0–20cm土层应考虑根长密度分布的空间差异,即行上密度大于行间密度;而在20–100cm土层,需要考虑行间根长密度大于行上的空间差异;在1m以下土层两个位置的差异逐渐消失,可不考虑空间差异。夏玉米根长密度在上层土壤表现出距离植株不同位置差异显著的特征。植株位置(株上)、距植株10cm和距植株20cm位置根长密度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是:0–10cm土层3个位置根长密度差异在50%以上,根长密度大小是株上>距植株10cm>距植株20cm;而在10–30cm层次,根长密度表现为距植株10cm>株上>距植株20cm,30–50cm土层株上位置的根长密度最小,50cm以下各位置根长密度差异不明显。对于玉米根系取样,50cm以上土层需要考虑根长密度的空间差异,50cm以下土层可不考虑。采用Gerwitz和Page模型,结合华北平原机械化耕作下形成的土壤犁底层变厚及其犁底层容重增加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在模型中加入土壤容重参数订正可以使模型更准确地模拟根长密度在土壤剖面的分布。
王艳哲邵立威刘秀位张小雨张喜英
关键词:小麦玉米
抗蒸腾剂研究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4年
作物应对干旱胁迫时,气孔在协调蒸腾和光合作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气孔行为与植物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上,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式调节气孔运动和改善气孔微环境,在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同时促进作物产量形成。其中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使用抗蒸腾剂。本文介绍了近些年研究较多的成膜型抗蒸腾剂和代谢型抗蒸腾剂的作用机理,并对两类抗蒸腾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抗蒸腾剂研究新动向,一是数学模型在抗蒸腾剂研究中的应用,将抗蒸腾剂对植物作用分解为环境因子变化并引入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耦合模型,从而建立抗蒸腾剂新品种快速筛选与适用性评估机制的可能性;二是通过红外测温法评估抗蒸腾剂效果,红外测温法能够快速获得大面积植被蒸腾瞬时信息且测温仪便于携带,在田间试验中可用于喷施抗蒸腾剂后作用效果连续观察,并且基于测定数据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SI)在抗蒸腾剂改变作物抗旱能力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最后指出未来抗蒸腾剂研究应针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特点与生产要求,建立包括多种抗蒸腾剂品种在内的组合使用方法,进一步扩大抗蒸腾剂应用范围,优化其使用效果。
张小雨张喜英
关键词:抗蒸腾剂干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