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娣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1
- 2007年
- 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剖析了该区新生界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得到了本区新生代油气分布的几点规律:下干柴沟组上段(E23)和上干柴沟组(N1)作为本区的主力烃源岩是形成油气田的先决条件;深大断裂控制了油气藏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分布;构造发育史、圈闭和生烃条件的匹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通过构造运动、圈闭和生烃史匹配关系研究发现新近纪的构造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圈闭;新构造运动以来形成的浅层滑脱断层对原生油气藏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 曹海防夏斌胡勇张娣范立勇刘平
- 关键词:油气分布规律新生界烃源岩柴达木盆地西部
- 东营凹陷坨71块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坨71断块进行沉积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坨71断块沙三下亚段砂岩储集体是由北部陈家庄凸起供给物源,由北向南快速堆积的深水水下浊积扇体,其主体为中扇水下辫状水道。其中扇中辫状水道微相、扇根主沟道槽微相是储层较发育的相带。
- 张娣
- 松辽盆地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探讨被引量:14
- 2006年
- 地层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追踪流体运移及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松辽盆地水化学测试数据的分析,阐明了该盆地水化学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指出水化学的时间演化特征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再通过研究水化学中C l--HCO3-和N a+-K+-Ca2+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该盆地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N aC l)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流体盐度的增高,随后的钠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Ca2+的富集与N a+的亏损,形成了CaC l2型流体。最后指出松辽盆地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证明,认为地层水化学可以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有广泛的用途。
- 曹海防夏斌张娣向才富张辉
- 关键词:水动力场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松辽盆地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被引量:24
- 2007年
-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的研究,并结合该区基本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该区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孔隙流体异常压力裂缝;裂缝成因机制有所不同,各机制对本区裂缝的形成和发育程度影响也不同。构造作用是本区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成岩作用对裂缝的生成及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流体异常压力仅对深部储层中裂缝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裂缝油气藏成藏组合均为自生自储,断裂带及其背斜轴部裂缝带控制了裂缝油气藏的总体分布。由于岩性及其组合对裂缝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导致纵向上裂缝性储层及油藏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较发育的层段和碳酸盐岩向膏岩过渡的层段。
- 曹海防夏斌范立勇张娣胡勇
- 胜坨油田胜一区微型构造研究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 油层顶、底面上的微型构造对地下油水运动规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油井的生产及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了达到胜坨油田高速、高效的开发效果,从胜一区整体构造入手,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落实了砂体顶面微构造的准确形态,分析微...
- 张娣
- 关键词:微构造剩余油
- 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砂砾岩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 2013年
- 在东营凹陷北带东段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研究,深入探讨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地层压力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分析认为:沉积相和岩性是控制有效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效储层百分含量与沉积微相相关性最好;地层压力是通过抗压实作用、抑制胶结作用和形成裂缝来控制储层物性,成岩作用主要通过溶解作用来改善储层;通过分析对比说明地层压力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要强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 张娣
- 关键词:东营凹陷砂砾岩有效储层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