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夏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5篇实验性结肠炎
  • 4篇肾上腺
  • 4篇肾上腺素
  • 4篇腧穴
  • 4篇埋线
  • 4篇膜损伤
  • 4篇病方
  • 3篇电针
  • 3篇信号
  • 3篇穴位
  • 3篇穴位埋线
  • 3篇针灸
  • 3篇肾上腺素受体
  • 3篇配伍
  • 3篇黏膜
  • 3篇黏膜损伤
  • 3篇胃黏膜
  • 3篇胃黏膜损伤

机构

  • 7篇湖北中医学院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山西省针灸研...
  • 4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张夏毅
  • 6篇王海军
  • 6篇张天生
  • 5篇沈霖
  • 5篇范恒
  • 5篇冀来喜
  • 5篇梁丽
  • 4篇王博
  • 3篇廖弈
  • 3篇金晓飞
  • 3篇闫丽萍
  • 2篇廖奕
  • 1篇靳聪妮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World ...
  • 1篇北京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腧穴“胃病方”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延髓和下丘脑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腧穴"胃病方"的针刺信号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延髓和下丘脑中的传导途径。方法:将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模型组、模型组、胃病方组4组,每组10只。造模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胃病方组取内关、中脘和足三里,针刺入穴位后施以疏密波,频率10 Hz~30 Hz,电流强度以大鼠肢体微颤为宜。电针20 min,电针治疗结束1 h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延髓和下丘脑的c-fos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胃病方治疗后,延髓和下丘脑中c-fos阳性细胞个数明显增多。结论:腧穴"胃病方"在针灸刺激后,c-fos阳性细胞在延髓的孤束核、三叉神经背核及背侧网状亚核等核团和下丘脑背外侧区表达较多。
闫丽萍冀来喜王海军王博张夏毅张天生金晓飞
关键词:电针胃黏膜损伤C-FOS蛋白下丘脑
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 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的影响(英文)
2010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的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 p65减少(P<0.01),而β2AR的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 p65和β2AR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 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张夏毅沈霖范恒廖弈梁丽
关键词:结肠炎穴位埋线
师怀堂新九针疗法学术创新概要被引量:17
2007年
本文对师怀堂新九针疗法的学术创新点进行了概述,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针具的研制与开发、疗法的继承与创新三方面详细探究了师怀堂教授创立新九针针具及疗法体系的学术思想。
靳聪妮张天生张夏毅师爱玲
关键词:针灸器械针具新九针名医经验
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检测TNBS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大鼠在穴位埋线治疗前后的NF-κBp65和STAT6mRNA的表达水平,初步阐明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理。方法:18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改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也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F-κBp65和STAT6mRNA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NF-κBp65和STAT6mRNA减少(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通过NF-κB和STAT6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张夏毅沈霖范恒梁丽廖弈
关键词:结肠炎穴位埋线NF-ΚBP65STAT6
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两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的表达,与正常组(86.22±8.09)相比,模型组(249.70±13.66)的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219.02±7.42)的表达减少(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的表达,与正常组(957.45±171.56)相比,模型组(594.97±173.22)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埋线组(1335.93±244.34)的表达增多(P<0.01)。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的表达增多,而穴位埋线组中IL-17的表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β2AR、NF-κBp65的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张夏毅沈霖范恒廖奕梁丽
关键词:结肠炎穴位埋线Β2肾上腺素受体核因子ΚBP65白细胞介素17
电针保护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基本腧穴配伍“胃病方”的筛选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治疗胃病最常用的3个腧穴不同组合配伍的效应比较,选出最优的穴位组合。方法:将48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8组,即模型组、足三里组、中脘组、内关组、足三里+中脘组、足三里+内关组、中脘+内关组、足三里+中脘+内关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除模型组外,其它组大鼠在相应穴位施以电针。电针治疗结束1 h后,取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分别进行胃溃疡指数的计算、组织学观察,并运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个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显著降低(P<0.05)。足三里+中脘+内关组与其它6个电针组相比,两项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超微结构观察见模型组胃黏膜壁细胞、主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溶解;各电针组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足三里+中脘+内关组更为明显。结论:同时电针"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优于其单穴或双穴使用,因而可作为治疗胃病的基本处方。
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王博张夏毅张天生金晓飞
关键词:胃黏膜损伤电针腧穴配伍
《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被引量:12
2007年
分析《内经》所载针灸处方规律,择穴有局部选穴、远部取穴和随证选穴三种原则,并体现出少而精、以经代穴、重视特定穴和顺应四时的择穴思想;配伍上有局部与远端选取穴的原则,包括本经配穴法、局远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和前后配穴法;组方上有局部与整体兼顾、腧穴主辅有别、施术先后有序和针灸方法各异四大特点。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冀来喜(指导)
关键词:《内经》针灸处方经络辨证循经取穴
针刺治疗胃病腧穴配伍的研究近况被引量:3
2007年
张夏毅张天生冀来喜(指导)
关键词:胃病针刺腧穴配伍
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两组大鼠均采用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42 g/(kg·d)灌胃;治疗15 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IL-17、β2AR、-βarrestin2、NF-κB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β2AR,-βarrestin2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 mRNA的表达。结果美沙拉嗪组大鼠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改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也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F-κBp65和STAT6 mRNA表达增多(P<0.01),β2AR和-βarrestin2的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STAT6 mRNA表达减少(P<0.01),而β2AR和-βarrestin2的表达增多(P<0.01)。IL-17在正常组和美沙拉嗪组呈低表达,而在模型组呈高表达。结论 IL-17、β2AR、-βarrestin2、NF-κBp65、STAT6在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张夏毅沈霖范恒梁丽廖奕
关键词:结肠炎Β2肾上腺素受体核因子-ΚBP65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研究概况被引量:13
2007年
本文从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相对规律性、现代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相对特异性,并提出穴位病理反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研究中现存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冀来喜
关键词:脏腑经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