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祥

作品数:49 被引量:25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建筑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有限元
  • 8篇土压力
  • 7篇动土压力
  • 7篇边坡
  • 6篇非线性破坏准...
  • 5篇地基
  • 5篇应力
  • 4篇弹塑性
  • 4篇有限元分析
  • 4篇载力
  • 4篇主动土压力
  • 4篇承载力
  • 3篇弹塑性有限元
  • 3篇挡土
  • 3篇挡土墙
  • 3篇道路工程
  • 3篇地基承载
  • 3篇地基承载力
  • 3篇地震
  • 3篇序列二次规划

机构

  • 48篇中南大学
  • 5篇湖南城市学院
  • 5篇广州市市政集...
  • 3篇湖南科技学院
  • 2篇湖南理工学院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48篇张国祥
  • 8篇刘宝琛
  • 6篇李丽民
  • 5篇安关峰
  • 5篇张洪彬
  • 4篇魏伟
  • 4篇刘添俊
  • 3篇张磊
  • 3篇王恭兴
  • 2篇胡卫东
  • 2篇方万进
  • 2篇黄开国
  • 2篇林熠钿
  • 2篇马立秋
  • 2篇蒋建清
  • 2篇肖尚
  • 1篇聂勇
  • 1篇刘新华
  • 1篇张成平
  • 1篇何兆益

传媒

  • 6篇岩土力学
  • 3篇铁道学报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华东公路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2篇矿产勘查
  • 1篇交通科技与经...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路基工程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上限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传统的挡土墙土压力计算基于Mohr-Coulomb线性破坏准则,但大量试验数据表明,土体破坏时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为此,基于Mohr-Coulomb非线性破坏准则,将挡土墙后填土划分为多个刚性滑块组成的破坏机构,根据极限分析中的上限理论建立容许的速度场。根据岩土实际应力情况,不同边界采用不同的切线强度计算参数,提出一种"多切线法",推导得出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大型数学规划理论优化得到最优上限解。计算结果表明:当非线性破坏准则变为线性破坏准则时,结果与前人成果一致;非线性参数m、超载q、初始黏结力C0对被动土压力有重要影响;与单切线法相比,采用多切线法理论上更加严密,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李丽民张国祥王恭兴
关键词:被动土压力非线性破坏准则序列二次规划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新分析法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旋转挡土墙计算模型的变换法,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转化为在静力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求解问题。根据在静力条件下水平层分析法的主动土压力推导结果,直接获得在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强度分布、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位置的表达式,并运用图解法得到了临界破裂角的解析解。公式可考虑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不同墙背倾角、墙背和坡面倾角与填料存在黏结力和外摩擦角、存在均布超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式可以适用于在常用边界和地震条件下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旋转地震角法是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挡土墙计算模型旋转为在静力条件下挡土墙计算模型,但旋转挡土墙计算模型并不改变挡土墙和墙后填土的应力状态,按在静力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求解方法求解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主动土压力,该方法大大简化了在地震和拟静力法条件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统一了在拟静力法条件下的地震土压力求解,理论更加完善。
张国祥
关键词:黏性土水平层分析法土压力分布
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骨架密实型抗车辙级配检验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为解决抗车辙级配设计问题,基于分形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试验和计算,提出了一种骨架密实型抗车辙级配检验新方法.该方法应用分形理论,采用粗、细集料的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粗集料的分形空隙率、细集料在粗集料中的分形体积等指标,利用MATLAB自编程序对沥青针入度和粒径分形维数D进行双元曲线回归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经验公式进行级配检验,计算检验过程简单,解决了混合料级配设计的盲目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丽民李丽民张国祥
关键词:分形维数骨架密实型
墩台基底的倾覆稳定系数新定义被引量:3
2001年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墩台基底倾覆稳定系数新定义。新定义的倾覆稳定系数不仅与荷载有关 ,而且与地基极限承载力有确定的关系。通过算例分析 ,得出该方法所确定的倾覆稳定系数较常规值小 ,常规的倾覆稳定系数定义偏于不安全。新定义的倾覆稳定系数可用于工程设计。
张国祥刘宝琛
关键词:算例分析建筑工程
关于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2009年
复合土钉墙是一种新型边坡支护形式,在工程实际中已得到了广泛的成功应用,但就其工作机理以及设计方法而言还不是很明确。通过对长沙市某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表明了基本抗拔实验在复合支护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说明:预应力锚杆主要作用是提高边坡的抗滑移稳定性和减小边坡位移。
张磊张国祥
关键词: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锚杆
高速铁路涵洞覆土厚度选择的动应力分析
2006年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试验段上,通过对两个洞顶填土厚度不同的涵洞顶板进行的动应力测试,得到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涵洞顶板对行车速度动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涵洞洞顶不同填土厚度对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为高速铁路的涵洞设计提供参数。
马立秋张国祥
关键词:高速铁路动应力测试路基填土厚度
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车辙疲劳影响规律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解决柔性基层的车辙问题,从车辙破坏机理出发,采用英国壳牌设计软件及剪应变、弯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3个代表性指标,通过大量分析计算,得到了结构层厚度、模量等因素对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路面面层总厚度应不小于18cm,半刚性底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5cm,但半刚性底基层厚度的增加会引起中、下面层层内剪应变的增加,对抗车辙不利,不宜过大,面层和基层总厚度宜大于40cm;中面层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能明显增强柔性基层耐久性路面的抗车辙和疲劳性能;设计合理的抗车辙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柔性基层及其下层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李丽民张国祥
关键词:道路工程车辙耐久性沥青路面
粉喷桩复合地基大刚度垫层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刚度与垫层厚度和材质等密切相关,常规垫层的合理厚度和材质基本是靠经验选值,缺少理论依据。为此本文提出用大刚度块石垫层提高道路软土复合地基刚度的新方法,推导出新的垫层最小厚度理论公式。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对比,探讨道路粉喷桩复合地基大刚度垫层受力变形特点。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道路复合地基上大刚度垫层,垫层刚度提高明显降低路基表面弯沉值,以及存在合适的垫层刚度和厚度能让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能效果达到最佳。现已成功地将大刚度块石垫层方法应用于常德安乡大道低液限粉土粉喷桩复合地基垫层处理,道路运行多年状况良好。
尹检亮张国祥
关键词:粉喷桩复合地基垫层厚度承载力特性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岩石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0年
传统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基于Mohr-Coulomb线性破坏准则,但试验数据表明几乎各种岩石强度包线与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关系,岩石强度包线服从修正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为此,采用Hoek-Brown非线性破坏准则和"多切线法",根据极限分析中的上限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平台和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优化方法,编制相应程序来计算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分析岩石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岩石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的GSI和mi,但自重γ、超载q和开挖扰动系数D在GSI较小时对岩石地基承载力影响较大;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单切线法"会过高估计地基承载力值,存在较大的风险,采用"多切线法"理论上较之更加严密,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张国祥李丽民张成平曹鑫
关键词:岩石地基承载力序列二次规划影响因素
潜在滑移线法分析边坡滑动面及稳定性被引量:23
2002年
提出了用潜在滑移线 (面 )理论分析边坡滑动面及稳定性的新方法。该方法根据弹塑性有限元的应力分析结果 ,用数值积分方法确定边坡的潜在滑移线 (面 )、最危险潜在滑移面和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边坡算例和实例分析得出 ,本文所提出用潜在滑移线 (面 )理论分析边坡稳定及潜在滑面是正确的 ,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本文方法所得到的最危险潜在滑移线 (面 )形状和位置、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相差较大 ,常规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与相差较大 ;岩土的变形参数变化对潜在滑移线 (面 )的形状影响较大 ,对边坡最危险潜在滑移线 (面 )的形状、位置及平均稳定安全系数影响不大 ;坡顶荷载变化对潜在滑移线 (面 )的形状、位置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影响较大。
张国祥刘宝琛
关键词:数值积分边坡滑动面稳定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