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喜林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第一性原理研...
  • 3篇O2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2篇氢化
  • 2篇掺杂
  • 2篇DFT-D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界面活性
  • 1篇活化
  • 1篇泛函
  • 1篇泛函理论
  • 1篇NI
  • 1篇PT
  • 1篇CO吸附
  • 1篇CRN
  • 1篇O
  • 1篇TIN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张喜林
  • 5篇杨宗献
  • 4篇路战胜
  • 2篇徐国亮
  • 2篇张岩星
  • 2篇李燕
  • 2篇李硕
  • 1篇毛建军
  • 1篇李东霖
  • 1篇董珊
  • 1篇陈志明
  • 1篇魏丹丹
  • 1篇李沙沙
  • 1篇殷岩
  • 1篇薛洁

传媒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Cr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被引量:12
2016年
掺杂是调制graphene催化特性的有效方法 .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具有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DFT-D)系统的研究了O_2在CrN_4掺杂的石墨烯上的吸附和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_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Cr顶位,形成O-Cr-O三元环结构,吸附能为1.75 e V;(2)O_2在Cr N4-Gra上更倾向于直接分解成O+O,并进一步氢化为O+OH,反应的限速步为O_2的分解,相应的反应势垒为0.48 e V.
许庆冉李硕李燕薛洁张喜林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DFT-D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Ti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金属与N共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O2在TiN4掺杂的Graphene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Ti顶位,形成O-Ti-O三元环结构;2)O2在Ti N4-Graphene上更倾向于以分子形式直接氢化,形式OOH结构,并进一步解离为O+OH,反应的限速步为O2的氢化,对应的反应势垒为0.52 eV.
路战胜李燕程莹洁李硕张喜林徐国亮杨宗献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
Ni与钇稳定的氧化锆(111)表面相互作用以及界面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Ni原子在钇稳定的氧化锆(YSZ)(111)和富氧的YSZ(YSZ+O)(111)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以及CO和O_2分子在Ni_1(单个镍原子)/YSZ和Ni_1/YSZ+O表面吸附的几何与电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单个Ni原子倾向于吸附在O原子周围,几乎不吸附在Y原子周围,且Ni原子在氧空位上吸附最稳定;2)和YSZ相比,单个Ni原子在YSZ+O表面易发生氧化现象,Ni原子失去1.06 e电子,被氧化成了Ni^+,吸附能力更强;3)被氧化的Ni催化活性大幅下降,大大减弱了表面对O_2和CO等燃料气体的吸附作用.
董珊张岩星张喜林许晓培毛建军李东霖陈志明马款范政权魏丹丹杨宗献
关键词:CO吸附第一性原理
O_2在Si掺杂石墨烯上吸附与活化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D)研究了O2在Si掺杂石墨烯(Si-Gra)上吸附与活化.研究结果表明:1)与纯净石墨烯相比,Si掺杂极大的增强了石墨烯对O2的吸附能力.O2的最稳定吸附构型是以Side-on模式吸附在掺杂的Si的顶位,形成O-Si-O三元环.次稳定吸附构型是与Si及近邻的一个C形成O-Si-C-O四元环结构.两个吸附构型对应的吸附能分别为-2.40和-1.93eV;2)O2有两种分解路径:直接分解路径(势垒为0.53eV)和整体扩散后的分解路径(势垒为0.81eV);3)分解之后的两个O原子分别吸附在Si的顶位和相邻碳环的两个碳原子的桥位;4)电子结构分析表明吸附的O2从Si-Gra获得较多电荷,从而被活化.总之,Si-Gra具有较强的催化氧气还原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良好的非金属氧还原催化剂.
程莹洁张喜林薛鹏雁徐国亮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O2DFT-D
S在Pt皮肤Pt_3Ni(111)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S原子在Pt皮肤Pt3Ni(111)面不同位置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S原子在Pt皮肤Pt3Ni的fcc位吸附最强,吸附能为5.49eV;与S原子在纯净的Pt(111)表面吸附相比较,S原子在Pt皮肤Pt3Ni(111)面相应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变小,与近邻Pt原子形成的S-Pt键变长,表明掺杂的Ni会减小相应位点S原子的吸附能,降低体系对S原子的吸附能力,进而减弱S吸附对体系催化能力的影响;态密度分析发现,S原子的吸附使得Pt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主要是S的2p电子引起的;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研究Pt基合金电极抗S中毒效果以及探究S原子吸附后Pt3Ni的活性位提供依据.
张喜林殷岩李沙沙张岩星路战胜杨宗献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