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婕 作品数:11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徐汇区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徐汇区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社区试点探索肝炎疫情新形势下新的管理模式。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开展基线调查,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结果徐汇区和试点社区急肝发病率下降,慢肝管理病例保持稳定;建立肝炎患者签约管理制度,签约率100%;乙肝家庭成员疫苗接种率100%;已签约的慢肝患者满意率96.77%,试点社区人群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96.11%;为师生、事业单位、居民、患者共计3150人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活动。结论试点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还需增加个性化服务。 沈红 陈远方 张俊婕 邬安琪 刘景壹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上海市徐汇区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了解徐汇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徐汇区2005-2013年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对2014年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3年徐汇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811例,年均发病率为7.45/10万;高发期集中在4~6月份和12~1月份;男女比例为1.85∶1;811例病例中,学生占55.61%,幼托儿童占38.10%,散居儿童占6.17%,工人占0.12%;5~8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69.54%;流行控制图法预测2014年猩红热发病呈现散发.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有效控制猩红热疫情的目的. 张俊婕 沈红 刘景壹 石敏关键词:猩红热 流行病学 上海市徐汇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确定预警指标和权重系数。结果从传染源,传播途径,重点人群和防控相关因素等4个方面构建了28项预警指标,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2,第1轮咨询协调系数(W)为0.32(P <0.01),第2轮咨询协调系数为0.41(P <0.01),结论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张俊婕 吴强松 汪晨夕 周祺 刘景壹 玄泽亮关键词:预警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2013—2015年上海市徐汇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徐汇区诺如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徐汇区报告的疑似或确诊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腹泻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检测资料。结果共报告33起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数398例,总罹患率为2.29%。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M=4 d。秋冬季高发,10月至次年3月共发生28起(84.85%)。中学校和幼儿园共27起(81.82%),小学的罹患率最高(35.71%),各场所发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2,P<0.01)。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共265例(66.58%),呕吐伴腹泻94例(23.62%),发热123例(3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71,P<0.01)。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上海市徐汇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呕吐/腹泻发生的主要病原之一,诺如病毒GⅡ为主要病原体之一。 段蓉 刘景壹 沈红 张俊婕 张春华关键词:诺如病毒 聚集性疫情 病原学 上海市徐汇区1976—2017年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1976-2017年徐汇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流感病毒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特征。【方法】分析1976-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监测资料和2005-2017年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1976-2017年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全年有2个峰,即12月至次年1月冬季流行高峰期和7、8月份夏季流行高峰期。2004-2017年,各年发病率居于首位的均为25岁~年龄组;2004-2011年,15岁~年龄组与60岁以上年龄组交替居于第2位;2012-2017年,60岁以上年龄组始终居于第2位。0岁~和5岁~组自2008年以后的构成比明显下降。2005-2017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A型和B型毒株多为交替出现,多数年份于6月前后毒株类型发生改变,2007年B型毒株曾出现于夏季,2010年之后B型毒株多见于冬季。2009-2017年ILI就诊百分比高峰和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基本吻合。【结论】徐汇区1976-2017年间ILI呈现冬季和夏季2个流行高峰,且夏季高峰流行强度高于冬季高峰,A型和B型毒株交替呈规律性变化,多于6月前后发生改变。25岁~年龄组占ILI构成比首位。 陈远方 刘景壹 赵雪涛 李申生 张俊婕 孙晓冬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流感样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 上海市某小学1起流行性感冒暴发调查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某小学1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学校流感防控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该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7年12月14~18日,该学校共报告25例流感样病例,均为学生,无住院及重症病例,学生罹患率为2.36%(25/1059)。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10份,分离到乙型(Yamagata)流感病毒6株,阳性率为60.00%。结论此为1起由乙型Yamagata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 张俊婕 周祺 刘敏 刘景壹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流行病学调查 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徐汇区选择469名中小学生,对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差异。结果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健康教育前的75.44%提高至健康教育后的98.66%(P<0.01);各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提高,提高幅度在2.77%~37.96%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改变不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知,应开展综合、持续、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张俊婕 陈远方 龚睿婕 刘景壹 刘敏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 健康教育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H1N1流感疫苗免疫应答评价研究 2014年 本文通过比较单价pH1N1疫苗接种者、pH1N1流感感染病例、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对照人群的病毒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对p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效果进行了评价。采集4组人群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p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抗体中和能力,以及PBMC经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能力。发现pH1N1流感病例组中抗血凝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接种组、健康对照组和密切接触组,而疫苗接种组则高于密切接触组,但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和密切接触组的血凝抑制水平和分泌IFN-γ的PBMC数量均高于疫苗接种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特异性IgG与血凝抑制水平呈正相关,分泌IFN-γ的PBMC数量也与血凝抑制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认为,pH1N1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抗体中和能力均高于疫苗接种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疫苗接种组在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IgG方面虽然没有比健康人群表现出特别强的优势,但其较高的特异性IgG与血凝抑制水平,表明疫苗接种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产生保护性抗体的重要手段,但是和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反应相比,其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新型疫苗佐剂的选择使用等措施促进疫苗接种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保护作用的产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申生 华来庆 季萍 刘景壹 张俊婕 刘春敏 周颖 沈浩 汪轶颖 王颖关键词: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保护 2012-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现况。方法 2012-2016年收集监测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结果对4 660份标本进行流感检测:flu A 18.80%,flu B 6.78%。对364份标本中进行7种呼吸道病毒PCR阳性率18.68%,其中flu A+flu B 10.44%,HRV 2.75%,ADV、HBo V和PV1型均为0.82%;RSVB 0.55%,PV2、PV4均为0.27%,hm PV未检出。比较一个流行年不同监测点流感检出率无差异。2012-2016年聚集性流感样病例疫情11起,集中在冬春季,流感占90.91%,无暴发疫情。结论徐汇地区呼吸道病毒多样化,流感病毒最常见,且呈冬春季和夏季双峰流行,B型、季H3型、新H1H1型交替,夏季高峰多以季H3型为优势毒株。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与流感病毒检出率呈正相关。学校、托幼机构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聚集疫情重点防控单位。应长期监测主要呼吸道病毒活动水平。 沈红 张俊婕 赵雪涛 沈小婷 刘景壹 李申生 王雅新 张晓 汪澜关键词:呼吸道病毒 人博卡病毒 腺病毒 病原学 上海市徐汇区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徐汇区6家医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常见致病菌,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阳性菌株进行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常见致病菌54株,检出率为9.31%,其中ETEC占阳性菌株的57.41%,20~39岁年龄段人群致病菌检出率最高(14.15%),ETEC肠毒素类型以ST为主(ST>LT>ST/LT),ETEC对头孢他啶全部敏感。[结论]ETEC是徐汇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应对ETEC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给予足够的重视。 张春华 赵雪涛 张俊婕 刘志勇关键词: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 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