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入路
  • 5篇疗效
  • 5篇脑出血
  • 4篇外侧裂
  • 4篇颅脑
  • 4篇高血压
  • 4篇侧裂
  • 3篇手术
  • 3篇外侧裂入路
  • 3篇经外侧裂入路
  • 3篇基底
  • 3篇侧裂入路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引流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术后
  • 2篇小骨窗

机构

  • 18篇淄博矿业集团...

作者

  • 18篇张伟
  • 7篇李业生
  • 6篇祝广林
  • 4篇孙凯
  • 4篇张文怡
  • 2篇齐鸿飞
  • 1篇谭红
  • 1篇王学林
  • 1篇吴铁军
  • 1篇张延平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8
2018年
偏头痛发作与血小板功能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将116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从结果可以看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可能通过提高血管活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提高治疗效果,对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伟李爱红
关键词:偏头痛盐酸氟桂利嗪阿司匹林临床症状血管活性因子
乙状窦后入路术后皮下积液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乙状窦后入路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7年收治的289例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患者,分为皮下积液组58例,无皮下积液组231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肿瘤类型、骨瓣大小、脑脊液压力、头部绷带的使用等临床资料,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方法。结果骨瓣直径>3 cm、脑脊液压力升高、未使用绷带加压是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减小开颅骨瓣面积与术后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可以有效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
张伟李爱红侯波祝广林李业生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皮下积液
HAIC治疗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在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8月入院治疗的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HAIC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毒副反应、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2周期后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用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2个周期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肝脏毒性、腹泻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2个周期无瘤生存率、40个月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用于全身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张伟
关键词:全身化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探究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患者中选择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划分为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其中常规组采用气管插管术,研究组采用气管切开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予以治疗,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帮助患者尽快自主呼吸,应用价值高。
张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重症脑外伤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大骨瓣清除血肿,实验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传统组,且生活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传统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张伟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标准改良翼点入路治疗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张延平王学林祝广林李业生吴铁军曲良锁张伟谭红
关键词:颅脑损伤伤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并凝血功能异常32例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凝血功能异常使颅脑损伤的救治更加困难。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现报告如下。
李业生曲良锁张伟段祺峰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
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并脑疝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并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的15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合并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以上123例,80%~90%3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按日常生理能力分级:Ⅰ级33例,Ⅱ级72例,Ⅲ级26例,Ⅳ级10例,Ⅴ级7例,死亡8例。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手术能及时并彻底清除血肿、可靠止血,疗效满意,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脑疝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祝广林张伟齐鸿飞
关键词:基底节区外侧裂入路脑疝小骨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急症手术治疗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根据实际治疗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监测各组的术后再出血率和疗效满意率。结果采用GOS评分体系,良好5例、轻残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19例;治疗A组术后再出血率、疗效满意率分别为50.0%和62.5%,治疗B组术后再出血率、疗效满意率分别为20.0%和80.0%,而对照组病例术后再出血率、疗效满意率分别为64.3%和28.6%。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谨慎仔细的手术操作、严格的术后管理是提高疗效满意率的关键。
曲良锁毛涌馨张文怡祝广林张伟王谋龙段祺峰
关键词:脑出血手术
一种新型的侧裂分解器具(侧裂刀)
2018年
经翼点入路,分开侧裂,手术治疗颅内病变,是常用的术式。而分开侧裂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通过双极电凝镊撕开或精细剪刀剪开的方法。这些传统的方法耗时长且易损伤侧裂血管及其分支,引起出血,因此,寻求一种简捷、安全、有效的侧裂分解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受到农村用犁耕地的启发,我们便设计发明了侧裂刀。侧裂刀有刀头、刀颈和刀柄三部分组成(图1A、1B)。刀头有椭圆球面部分和微镰型刀部分组成,椭圆球面部分有分离作用,微镰型刀部分有切割作用。
李业生张伟段祺峰
关键词:颅脑手术翼点入路外侧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