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井志

作品数:84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专利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化学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换热
  • 49篇换热器
  • 23篇壳体
  • 20篇管壳式
  • 20篇管壳式换热器
  • 17篇管箱
  • 16篇数值模拟
  • 16篇值模拟
  • 14篇流体
  • 14篇板式换热器
  • 13篇数据连接
  • 13篇微通道
  • 13篇除垢
  • 12篇热管
  • 11篇热源
  • 10篇管板
  • 10篇管束
  • 10篇传热
  • 9篇环路热管
  • 8篇两相流

机构

  • 76篇山东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泰安市特种设...
  • 1篇中船重工电机...
  • 1篇山东省特种设...

作者

  • 84篇张井志
  • 56篇张冠敏
  • 53篇田茂诚
  • 36篇魏民
  • 36篇冷学礼
  • 28篇邱燕
  • 28篇柏超
  • 25篇孙晨
  • 25篇刘磊
  • 16篇王逸隆
  • 10篇雷丽
  • 9篇李蔚
  • 8篇辛公明
  • 8篇周乃香
  • 8篇王进
  • 6篇王鑫煜
  • 3篇刘帅
  • 3篇范明秀
  • 3篇刘恒
  • 3篇张政

传媒

  • 5篇化工学报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压力容器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化工装备技术
  • 1篇制冷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2012年江...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二十九届全...

年份

  • 2篇2024
  • 13篇2023
  • 17篇2022
  • 11篇2021
  • 17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换热器的压力除垢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压力除垢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管板,换热部件内部设置压力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换热部件内部的压力,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压力来控制电加热器是否进行加热。本...
张冠敏刘磊孙晨于耀朱玉熙邱燕冷学礼柏超魏民田茂诚张井志
文献传递
流速控制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管板,管束自由端内部设置速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管束自由端内的流体的流速,所述速度检测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流体的速度来控制电加热器是否进行加...
冷学礼朱玉熙魏民于耀刘磊孙晨邱燕张冠敏柏超田茂诚张井志
文献传递
板式换热器触点分布对换热阻力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进一步提升人字形板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对其触点分布进行研究,得到触点分布与下层波峰线到板换长度方向对称轴的距离L的关系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单流道模型L改变时,换热和阻力的变化情况。随着L的变化,第一层触点位置周期性变化,压降与Nu数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半周期位置获得最小值;面积质量因子j/f的变化也呈现周期性,趋势和压降、Nu数变化相反,由于流场分布的均匀程度不同,j/f在半周期位置获得最大值。触点分布对换热阻力的影响,随着Re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结果表明:选择L为半周期时,可以在板式换热器的3个基本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板换的综合性能。
张井志田茂诚张冠敏冷学礼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数值模拟换热
T型微通道内液滴形成过程及长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截面为400×400μm的正T型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动特性,离散相(硅油)和连续相(质量分数为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蒸馏水)的体积流量范围分别为1~5、2~110 mL/h.结果表明,两相流型主要为弹状流和滴状流,前者的形成机理为挤压机理,后者为剪切机理.液滴的长度随离散相体积流量和离散相与连续相体积流量之比的增大而增大,随连续相的体积流量和毛细数的增大而降低.液柱长度的变化规律与液滴长度相反.液滴生成时间随离散相与连续相的体积流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剪切机理生成液滴所需时间小于挤压机理.依据实验结果,采用离散相与连续相体积流量比和连续相的毛细数,总结出无量纲液滴、液柱长度及液滴生成时间的预测关联式.
张井志陈武铠周乃香雷丽梁福顺
关键词:微通道两相流液滴微尺度
一种智能距离分布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距离分布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管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下管箱、上管箱和换热管,换热管与下管箱和上管箱相连通,形成加热流体封闭循环,所述下管箱、上管箱的两端...
冷学礼刘磊孙晨于耀朱玉熙张冠敏柏超魏民田茂诚张井志邱燕
文献传递
一种根据温度差切换热源的环路热管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温度差切换热源的环路热管换热器,左侧管、中心管、右侧管内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左侧管、中心管和右侧管内的温度,控制器根据时间顺序提取左管箱、右管箱和中管箱的温...
张冠敏修蓬岳王进田茂诚张井志魏民王逸隆
文献传递
一种环形布局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壳体是横截面为圆形壳体,壳体中设置多个换热部件,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的中心,成为中心换热部件,其它的围绕壳体的中心分布,成为外围换热部件。通过如此结构设计,可以使得壳体内流体充分达到振动目的,提高换热效果。
魏民朱玉熙于耀刘磊孙晨邱燕冷学礼张冠敏柏超田茂诚张井志王逸隆
文献传递
倾角不同波纹板片组合板式换热器流动换热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倾角不同板片组合的板式换热器单流道模型换热和阻力的情况,并结合场协同理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传热因子j、阻力因子f及面积质量因子j/f均随Re的增大而降低,其值均偏向于倾角较小的板片组合。协同角θ随着Re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场协同数Fc随着Re的增大而下降,倾角较大组合的协同性要优于倾角较小的组合。j、f均随着上壁面倾角β_t的增大而增大,在下壁面倾角β_b≤60时变化趋势较大,βb>60时,变化趋势降低。倾角不同的板片组合换热器的性能介于构成"热混合"的常规板片性能之间。
张井志田茂诚张冠敏李蔚马连湘冷学礼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场协同数值模拟
一种带有逆流区的歧管式微通道散热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逆流区的歧管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微通道上盖板、Z型歧管结构、微通道分流板和微通道热沉,所述Z型歧管结构设置有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均为梯形区域,所述入口段与四个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出口段与...
张井志安俊周乃香王鑫煜辛公明雷丽张冠敏田茂诚
一种根据速度差切换热源的环路热管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速度差切换热源的环路热管换热器,管束自由端内部设置速度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管束自由端内的流体的流速,所述速度感知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时间顺序提取流速数据,通过相邻的时间段的流速数据的比较...
田茂诚修蓬岳王进张井志魏民张冠敏王逸隆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