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逸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地质
  • 2篇油气
  • 2篇成藏
  • 1篇新生代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盆地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建设
  • 1篇石油地质
  • 1篇期次
  • 1篇清洁生产
  • 1篇资源潜力
  • 1篇污染
  • 1篇西太平洋
  • 1篇裂谷盆地
  • 1篇绿色油田
  • 1篇环境污染
  • 1篇构造-沉积演...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篇张云逸
  • 2篇鲍志东
  • 2篇宋健
  • 2篇田作基
  • 2篇茆书巍
  • 2篇覃勤
  • 1篇吴义平
  • 1篇陈委涛
  • 1篇彭建龙
  • 1篇邓堃

传媒

  • 1篇油气田环境保...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泰国彭世洛盆地与泰国湾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对比
泰国彭世洛盆地和泰国湾盆地是巽他陆块内部新生代形成的裂谷盆地,它们都经历了前新生代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的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基本都属于渐新世至今这个年代区间。主力烃源岩都是中中新统湖相泥岩,储集层是上渐新...
张云逸
关键词:裂谷盆地成藏模式
文献传递
绿色油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分析了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绿色油田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对国内外绿色油田建设现状的调研与对比,总结出目前我国建设绿色油田的瓶颈,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并展望了建设绿色油田的前景。
陈委涛彭建龙张云逸
关键词:绿色油田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日本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据等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俯冲期、盆地发育期、沉降期和挤压变形期4个阶段,其中沉降期为新近纪中新世,是油气生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赋存于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的新近纪地层中,同时前新近系基底裂缝性储层油气亦较为丰富,平面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零星式分布,且纵向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研究区存在三大油气成藏模式,即垂向运移—断裂通道式、侧向运移—斜坡通道式和自生自储式,且以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为主。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含油气盆地8个成藏组合进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表明新泻盆地、关东盆地、庆尚盆地和北上盆地是日本地区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区。
茆书巍鲍志东田作基吴义平宋健张云逸杨尚锋覃勤何陵沅
关键词:石油地质成藏组合资源潜力
西太平洋中段沉积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西太平洋中段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为发育的地区,主要发育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陆架边缘盆地。文中通过综合研究西太平洋中段17个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和沉积特征后认为:(1)各类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均经历4个期次。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可分为俯冲期(K2-E)、盆地发育期(N11-N13)、沉降期(N14-N15)和挤压期(N2-Q):俯冲期发育火山岩和变质岩基底,局部为海相碎屑岩;盆地发育期以海相沉积为主,伴有火山活动,局部发育陆相沉积;沉降期以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为主;挤压期以三角洲相和海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河湖相沉积。陆架边缘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也分为4期,分别为前裂陷期(K2-E1)、裂陷期(E2-E31)、拗陷期(E32-N13)和沉降期(N14-Q):前裂陷期和裂陷期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体系,火山活动强烈;拗陷期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沉降期以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2)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各不相同:弧前盆地构造以挤压和板块俯冲为主,平均沉积厚度为3.6km,总体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弧后盆地构造受板块俯冲后撤和弧后洋壳扩张作用控制,平均沉积厚度为4.8km,总体由海相向海陆过渡相演化;陆架边缘盆地构造呈下断上拗双层结构,平均沉积厚度超过10km,总体由陆相演化为海相。
何陵沅鲍志东覃勤田作基茆书巍宋健张云逸邓堃
关键词:西太平洋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构造期次沉积充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