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书梅

作品数:35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基因
  • 4篇性病
  • 4篇球菌
  • 3篇真菌病
  • 3篇生殖道
  • 3篇天疱疮
  • 3篇皮肤
  • 3篇喹诺酮
  • 3篇喹诺酮类
  • 3篇腺炎
  • 3篇淋球菌
  • 3篇毛囊
  • 3篇泌尿
  • 3篇泌尿生殖
  • 3篇泌尿生殖道
  • 3篇耐药
  • 3篇抗体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性病门诊

机构

  • 2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5篇张书梅
  • 22篇杨森
  • 11篇杜文辉
  • 11篇周文明
  • 11篇张学军
  • 8篇林达
  • 8篇王培光
  • 7篇梁波
  • 5篇李卉
  • 5篇胡晓莉
  • 4篇杨春俊
  • 4篇朱一元
  • 3篇曹慧敏
  • 3篇赵建龙
  • 3篇沈颂科
  • 3篇王再兴
  • 3篇王红艳
  • 3篇沈玉君
  • 2篇周伏圣
  • 2篇郝宗耀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与湿疹临床特征及BP180抗体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与湿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BP180抗体检测对两种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6月收治的40例中老年BP患者及40例湿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程、临床表现、伴发疾病、血清BP180抗体指数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老年BP患者和湿疹患者临床皮损表现不典型,BP组BP180抗体指数显著高于湿疹组(P<0.05),血清BP180抗体指数与BP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BP组和湿疹组最常见伴发疾病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27.50%)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7.50%)。结论中老年BP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多见,早期皮损不典型,易和湿疹混淆;BP180抗体检测对于早期中老年BP和湿疹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可作为BP病情评估的指标。
梁波张书梅高金平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湿疹BP180疾病严重程度
面癣96例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张书梅王培光梁波林达周文明杨森
关键词:面癣真菌学
Marie Unna型遗传性稀毛症的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研究和报告一中国散发的MUHH病例U2HR区域的基因突变情况,并进一步验证该病的这一新的致病机理。方法: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的U2HR区域,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
蔡丽琼张书梅杨森张学军王培光高敏陆闻生徐生新方巧云周文明林达杜文辉
寻常痤疮中糠秕孢子菌致病性的探讨被引量:1
1997年
对166例面部寻常痤疮的脂栓及40例正常人或其他面部皮肤病的毛囊内容物予以革兰染色油镜镜检。结果表明,寻常痤疮中糠秕孢子菌(PO)阳性率及菌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或其他皮肤病。对21例寻常痤疮PO阳性者予以酮康唑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以上结果均提示在相当一部分寻常痤疮病因中PO也起了重要作用。
胡晓莉张书梅范利
关键词:寻常痤疮糠秕孢子菌微生物学病因学
体外观察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甲侵袭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体外观察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甲侵袭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浸泡过不同浓度的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及两者混合药液的健康甲片,接种须癣毛癣菌作为甲模型,27℃孵育观察不同时间甲模型真菌生长抑制现象及超微结构变化,确定各药的MIC。结果: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药液MIC较伊曲康唑为低;联合用药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但<2。结论: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有一定抑制相加作用。
胡晓莉杨森张书梅杨春俊杜文辉林达朱一元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临床联合用药体外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母子同患念珠形发2例被引量:1
2002年
报告2例(母子)念珠形发。子,10月,出生后7月始头发变脆、营养不良性脱发,并且变短、发黄。母,33岁,于幼年始出现上述症状,且母亲的症状较患儿明显。患儿的舅舅也有同样症状。提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扫描电镜显示患发卷曲、呈念珠状结节,结节上多数毛小皮破坏、消失,结节与结节间峡部毛小皮消失,仅见平行排列的纵脊和裂隙。
胡晓莉杨春俊林达张书梅张学军
关键词:扫描电镜病例分析
疥疮110例分析及提高疥螨检出率的探讨被引量:11
2007年
疥螨是疥疮的病原体,属蛛形纲螨目。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面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皮肤病。典型的疥疮由于其侵犯的部位和皮损形态均具有特征性,故可仅从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但由于疥疮广泛流行,不典型的疥疮增多,从确诊和确定流行因素出发,检出病原体仍有意义。笔者将直接镜检阳性的110例疥疮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张书梅林达王培光李卉周文明杨森
关键词:疥疮寄生虫学
大疱性疥疮1例
范星付旭晖李蔚然杜鑫王再兴李卉林达张书梅张学军杨森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6年收治的29例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改变和误诊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年龄40 d^49岁,≤2岁16例;皮疹形态多样,斑丘疹型CM(MPCM)22例(75.86%),肥大细胞瘤3例(10.35%),弥漫型CM 4例(13.79%);2例伴有大疱,1例成人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临床误诊13例(44.83%)。组织病理发现肥大细胞真皮弥漫性浸润13例,其中2例见表皮下水疱;浅层血管周围浸润16例。29例患者Giemsa染色均见异染颗粒。结论 CM多见于儿童,皮损形态多样,其中MPCM最为常见,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特别是成年人。临床需加强对不典型CM的关注,借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李卉林达郭泽杜文辉张书梅
关键词: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病理误诊
C-C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存在问题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1997年至今,笔者应用C-C法检测性病门诊有尿道炎症状或有不洁性交史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抗原,认为国内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尤其普遍采用的C-C法有待完善,对男性拭子导致的假阳性,必须引起重视。
张书梅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