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丹桃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认知
  • 1篇置胃管
  • 1篇上下颌骨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品管圈
  • 1篇品管圈活动
  • 1篇缺如
  • 1篇颌骨
  • 1篇微量元素
  • 1篇胃管
  • 1篇细胞
  • 1篇下颌
  • 1篇下颌骨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丹桃
  • 2篇翟凤仪
  • 2篇朱晓菁
  • 1篇林爱华
  • 1篇徐评议
  • 1篇刘焯霖
  • 1篇林芳宇
  • 1篇郑民樱
  • 1篇周玲
  • 1篇杨海华
  • 1篇邓石凤
  • 1篇曾讯
  • 1篇朱雯
  • 1篇林芝
  • 1篇洪小英
  • 1篇陈红英
  • 1篇骆飞飞
  • 1篇林广云
  • 1篇王根群
  • 1篇李毅

传媒

  • 3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例右上下颌骨缺如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
2014年
下颌骨是人体面部重要骨性结构,与口腔及面部的外形和功能有密切关系。临床由于肿瘤、感染、外伤等原因所造成的下颌骨缺损不仅会造成患者面部畸形,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生理功能[1]。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够将食物由口腔送入胃内,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因此应对患者积极诊治[2]。
张丹桃翟凤仪朱晓菁
关键词:经口留置胃管护理
灵孢多糖对MPP^+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GLPS)对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PP+或GLPS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以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的改变;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H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的表达。【结果】MPP+处理48h后,细胞活力降至对照组的52%,经GLPS(100、200、300!g/mL)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分别为65%,75%,79%(P<0.05)。MPP+处理48h后,上清液中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不同浓度的GLPS预处理后,上清中LDH水平有所下降(P<0.05),且TH阳性细胞数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MPP+组。【结论】灵孢多糖对MPP+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杨海华李毅张丹桃徐评议刘焯霖朱雯骆飞飞
关键词:PCI2细胞帕金森病
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血清铜、锌、铁、钙、镁含量。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病患者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铜、血清钙含量比较明显低下(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清锌、铁、镁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铜测定能作为肝豆状核变性病的诊断指标,血清钙测定对肝豆状核变性病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陈红英林广云许燕春林爱华张丹桃郑民樱林芳宇邓石凤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病血清微量元素
CT增强检查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CT增强检查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本院CT室初次接受CT增强检查的295例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相关知识的认知与需求状况调查. 结果 患者对CT增强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19.0%~51.5%,患者对CT增强检查相关知识需求在62.4%~87.1%,患者期望获取CT增强检查知识的方式主要为医务人员专人宣教、阅读宣传资料、观看视频. 结论 患者对CT增强检查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CT增强检查相关知识有较高的需求. 医学影像科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需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CT增强检查患者对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翟凤仪张丹桃林芝黄万利曾讯
关键词:CT增强检查知识认知护理
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科未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实践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科未按需使用安全标识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提高药物标识、防意外标识、医院感染标识、护理安全标识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未按需使用药物标识、防意外标识、医院感染标识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未按需使用药物标识、防意外标识、医院感染标识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后未按需使用各种护理安全标识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安全标识管理实践,能有效降低急诊科未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情况,从而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
洪小英朱晓菁张丹桃王根群周玲
关键词:急诊科品管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