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远熹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芳基
  • 2篇氮化合物
  • 2篇导电
  • 2篇导电材料
  • 2篇衍生物
  • 2篇有机导电材料
  • 2篇有机发光
  • 2篇有机发光材料
  • 2篇色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氢化
  • 2篇氢化钠
  • 2篇全氟
  • 2篇中药
  • 2篇重氮
  • 2篇重氮化
  • 2篇重氮化合物
  • 2篇烯烃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合物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廖远熹
  • 4篇郭寅龙
  • 4篇祝诗发
  • 3篇朱士正
  • 3篇王昊阳
  • 1篇苏越
  • 1篇朱仕正
  • 1篇程志红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科技开发动态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篇质谱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
2004年
朱士正祝诗发廖远熹
关键词:衍生物缩合反应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中组分图谱提取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被引量:9
2007年
由于离子阱质谱中容易发生分子-离子反应,致使质谱图发生改变,影响与主要由四极质谱建立的参照图谱的匹配效果.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中组成色谱峰的所有全扫描质谱进行提取,提取后的质谱图能够有效克服分子-离子反应和基线干扰的影响,应用不同的匹配算法均能很好地和参照图谱匹配,和传统方法相比匹配度显著提高,对目标化合物定性准确.
苏越廖远熹郭寅龙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离子阱质谱
中药柴胡挥发性成分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运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种不同产地柴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并运用质谱检索和保留指数相结合的手段对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6种柴胡中定性相对含量大于0.2%的挥发性成分60种。结果表明:柴胡的挥发性成分中脂肪醛类物质的含量最大,占总挥发性物质的25%~44%;萜类化合物占8.1%~17.3%;萜类衍生物占10.3%~37.0%。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0%~7.02%。本法可用于柴胡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廖远熹王昊阳郭寅龙邵应男
关键词:柴胡挥发性成分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硫黄熏制的柴胡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鉴别市售柴胡是否用硫黄熏制。方法:运用静态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市售柴胡是否经硫黄熏蒸,并从产地采集未经硫黄熏蒸的柴胡作为阴性对照药材与市售柴胡进行比较。结果:阴性与阳性药材差异显著,考察了9种不同产地的市售柴胡,其中的6种柴胡检出硫黄。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别市售柴胡是否经硫黄熏制。
廖远熹程志红王昊阳郭寅龙邵应男
关键词:柴胡硫黄中药
一种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其合成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其合成和应用。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类化合物是一种特殊的推拉型含氟烯烃,其是以全氟或多氟苯甲醛为原料,通过与对甲苯磺酰肼缩合形成腙,经氢化钠夺氢产生全氟或多氟...
朱士正祝诗发廖远熹
文献传递
一种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
朱仕正祝诗发廖远熹
本发明发展了采用三苯基砷或三烷基砷和重氮来直接制备1-芳基-2全氟苯基乙烯类化合物的方法。利用三苯基砷或三烷基砷叶立和醛反应的高活性及高的立体选择性,以重氮化合物为原料生成砷叶立德一锅法制备烯烃。生成的烯烃100%为反式...
关键词:
一种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其合成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及其衍生物、其合成和应用。1-芳基-2全氟或多氟苯基乙烯类化合物是一种特殊的推拉型含氟烯烃,其是以全氟或多氟苯甲醛为原料,通过与对甲苯磺酰肼缩合形成腙,经氢化钠夺氢产生全氟或多氟...
朱士正祝诗发廖远熹
文献传递
复方祛风湿止痛药粉末中挥发性成分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静态顶空 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方法对复方祛风湿止痛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运用质谱检索和保留指数对其中主要的60种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该药中各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萜类(54.5%)、萜类衍生物(9.6%)、酚醚类(15.0%)和脂肪醇醛(8.5%),主要为β 古芸烯(20.5%)、蒿脑(14 5%)、β 蛇床烯(6 0%)和β 绿叶烯(5.7%).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8.39%之间.
廖远熹王昊阳郭寅龙邵应男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