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恒利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痤疮
  • 6篇痤疮丙酸杆菌
  • 6篇细胞
  • 5篇活性
  • 5篇黑素
  • 5篇黑素细胞
  • 4篇细胞生物
  • 4篇细胞生物活性
  • 4篇表皮
  • 4篇表皮黑素
  • 3篇兔耳
  • 3篇痤疮模型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 2篇乳头瘤病毒
  • 2篇皮肤

机构

  • 8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14篇廖恒利
  • 14篇林新瑜
  • 10篇王芳
  • 9篇刘伟
  • 7篇王艺淳
  • 5篇陈明懿
  • 3篇刘刚
  • 2篇程石
  • 2篇蔺敏
  • 1篇喻华
  • 1篇黄湘宁
  • 1篇陈静宇
  • 1篇陈明懿
  • 1篇张璐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22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22对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包括黑素细胞的增生、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细胞凋亡,从而研究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为色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IL-22作用于黑素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L-22对黑素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L-DOPA法检测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 IL-22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抑制黑素细胞的增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浓度为100 ng/ml的IL-22培养黑素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为23.0%,空白对照组为5.1%。结论 IL-22随着浓度的增加明显抑制黑素细胞的增生,呈时间依赖性,当培养时间为72 h时,所有浓度均抑制黑素细胞的增生,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也随着IL-2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黑素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均提示IL-22可引起黑素细胞的损伤。
王芳林新瑜刘刚廖恒利陈明懿刘伟王艺淳
关键词:黑素细胞白细胞介素-22酪氨酸酶
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确定芍药苷对人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分别使用MTT法、L-DOPA法、NaOH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以及黑素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能显著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上调酪氨酸酶活性,且10μ/mL是产生这两方面作用的最佳浓度;芍药苷也能促进黑素的合成,50μg/mL时作用最显著。芍药苷在20μg/mL时显著促进黑素细胞迁移。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芍药苷单体可能是白芍中促进黑素细胞迁移的主要活性成分。
王艺淳林新瑜王芳廖恒利刘伟陈明懿
关键词:芍药苷补骨脂素黑素细胞
婴儿巨大尖锐湿疣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儿女,70d,藏族。20d前其母亲发现患儿外阴处有一米粒大小增生物,无糜烂溃疡、水疱等表现,未做任何处理。增生物进行性增大,于2012年6月18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系足月顺产,生后母乳喂养1个月后改为人工喂养。
廖恒利林新瑜
关键词:巨大尖锐湿疣婴儿进行性增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患儿
痤疮丙酸杆菌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
林新瑜张璐廖恒利刘伟程石王芳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基质金属蛋白酶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扁平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分析
林新瑜陈静宇王芳廖恒利蔺敏
白介素-10,白介素-17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介素-10,白介素-17对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白介素-10,白介素-17作用于黑素细胞后,采用CCK-8法测定白介素-10,白介素-17对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L-DOPA法测定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凋亡率。结果 1 50μg/ml IL-10组对黑素细胞的增殖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当培养48h和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随着IL-10浓度的升高,其增殖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有下降趋势,200μg/ml IL-10组培养黑素细胞48h和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 IL-17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黑素细胞的增殖,50μg/ml IL-17组培养黑素细胞48h和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μg/ml IL-17组和200μg/ml IL-17组培养黑素细胞48h和72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在培养48h后,50μg/ml IL-10组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升高,较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50μg/ml、100μg/ml、200μg/ml IL-17组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用浓度为100μg/ml的IL-10,IL-17培养黑素细胞,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2%、32.1%,空白对照组为5.1%。结论 1适当浓度的IL-10可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2 IL-17对黑素细胞有损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的试验和探讨。
王芳林新瑜刘刚廖恒利刘伟陈明懿王艺淳
关键词:黑素细胞白介素-10白介素-17
痤疮丙酸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痤疮是好发于青春期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其发病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大量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及炎症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
廖恒利林新瑜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致病机制炎症性皮肤病性激素水平青春期
中药水提物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6种中药水提物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家兔7只,采用改良Kligman法造模,将煤焦油外涂于双侧兔耳管开口2cm×2cm处,每日1次,连续2周,于造模第7天时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浓度为1.0×10^8CFU/m1,每侧约50弘l。造模成功后以随机分组方式将14只兔耳分为7组,每组2只,其中6组擦拭中药水提物,第7组1只兔耳擦拭夫西地酸乳膏,另1只兔耳擦拭生理盐水进行对照,每日1次,分别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分别擦拭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苦参、连翘6种中药水提物后兔耳红肿均消退,其中擦拭黄柏、黄芩、大黄3种中药水提物后兔耳毛囊口角栓及丘疹脱落、粉刺减少变平。结论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连翘、苦参6种中药水提物对兔耳痤疮模型均具有治疗作用。
廖恒利林新瑜刘伟王芳王艺淳陈明懿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痤疮模型
白细胞介素-23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23对黑素细胞增殖、凋亡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IL-23作用于黑素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L-23对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L-DOPA法检测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IL-23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黑素细胞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浓度为100 ng/m L的IL-23培养黑素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0%,空白对照组为5.1%;100 ng/m L和200 ng/m L IL-23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IL-23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起抑制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其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生发展,但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实验和探讨。
王芳林新瑜刘刚廖恒利刘伟陈明懿王艺淳
关键词:黑素细胞白细胞介素-23白癜风
扁平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扁平疣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92份扁平疣皮损标本中HPV阳性88例,检出率是95.65%;检测出5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HPV18,HPV6,HPV59,HPV58。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0.86%,多重感染达到34.78%。二重感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HPV11和HPV18,HPV11和HPV6,HPV11和HPV59。有2例为三种感染,均为HPV6、HPV11和HPV59。结论:四川地区扁平疣患者以低危型HPV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林新瑜陈静宇王芳廖恒利蔺敏
关键词:扁平疣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