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志海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磁
  • 2篇地磁场
  • 2篇黄土
  • 1篇地质公园
  • 1篇洞穴石笋
  • 1篇有机质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宇宙成因核素
  • 1篇中国黄土
  • 1篇人口
  • 1篇生命表
  • 1篇石笋
  • 1篇示踪
  • 1篇示踪法
  • 1篇数字博物馆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分析
  • 1篇全新世
  • 1篇全新世地层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8篇康志海
  • 4篇鲜锋
  • 3篇程鹏
  • 3篇周卫健
  • 3篇余华贵
  • 3篇杜雅娟
  • 3篇孔祥辉
  • 2篇武振坤
  • 2篇祝一志
  • 1篇安芷生
  • 1篇李卫朋
  • 1篇于世永
  • 1篇宋少华
  • 1篇陈茂柏
  • 1篇冯添
  • 1篇卢雪峰
  • 1篇刘起
  • 1篇李娟
  • 1篇骆菲菲

传媒

  • 3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0Be产率-地磁场转换方程的建立及其在黄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建立了10Be产率-古地磁场强度的便捷转换方程,并以洛川剖面最近80ka的10Be浓度记录结合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新的LGM分离方法将影响黄土10Be浓度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进行了分离,成功示踪了末次冰期阶段拉尚(Laschamp(42ka))、莫诺湖(Mono Lake(32ka))等古地磁漂移事件,进而定量重建了最近80ka地磁场强度变化历史.重建结果与全球典型地磁场强度曲线(SINT-200,NAPIS75等)具有几乎同步的变化特征,从而表明采用LGM方法和新的转换方程在利用黄土10Be记录示踪和重建古地磁场强度研究中的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表明,季风区降水的不均匀性是导致黄土10Be浓度无法直接示踪古地磁场漂移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来自粉尘源区的尘降10Be浓度和尘降磁化率具有"准恒定分布"特征.
鲜锋安芷生武振坤J.Warren Beck余华贵康志海程鹏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
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死亡模式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主体,人口因素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编制生命表,对陕西潼关南寨子遗址4个墓葬出土的人骨进行古人口学分析,计算出关中平原东部地区仰韶文化中期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27.8岁,高出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约8岁,而与山东沿海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王因遗址较为接近。这可能与本区中全新世较大暖期东亚夏季风主导下的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农业社会较高的经济状况有关。分析发现南寨子遗址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显著高于女性,符合史前人口的普遍规律。我们的研究表明育龄妇女围产期较低的护理条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于世永康志海
关键词:半坡文化生命表
关中地区2万年以来黄土序列中蜗牛化石及其有机质的^14C-AMS测年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前人在黄土—古土壤地层的14C年代学研究中,探讨了不同测年物质的可靠性,但不同物质组分获得的年代差异较大,这是由于选用的样品不符合定年条件,所以选择可靠的样品组分和有效的前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对关中地区2万年以来黄土序列中有机质、花粉浓缩物和蜗牛化石进行了AMS14C年代学研究。运用现生蜗牛壳体的AMS14C测定来校正化石蜗牛的年龄,结合剖面中孢粉浓缩物、土壤有机质的AMS14C年代学对比研究,发现蜗牛化石壳体的文石可以提供较可靠的年代数据,为14C测年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祝一志余华贵程鹏卢雪峰康志海周卫健
北方季风边缘区洞穴石笋δ^18O序列预测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时域组合模型建立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万象洞及黄爷洞石笋δ18O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并对未来2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时域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周期信息,用其拟合实测数据精度较高;用其预测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时通过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树轮的预测结果对比显示,该地区在2012~2013年前后降水最少,随后20年里将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杜雅娟冯添康志海
关键词:季风边缘区
中国黄土^(10)Be记录中的古地磁场变化
2013年
因受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中国黄土10Be记录无法直接用于示踪地磁场变化,需开展信号分离研究.针对黄土10Be示踪古地磁场的复杂性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分离黄土10Be浓度所包含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的数理分析方法发展历史,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洛川和西峰2个黄土剖面的10Be记录进行主成分提取,进一步剔除了残差中可能存在的少量气候因素、噪声等随机信号,定量重建了130ka以来的大气10Be产率,与以往方法相比较取得了更优的结果.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复杂地质信号的分离,将有助于解决地质或其他信号分离的难题.
杜雅娟周卫健鲜锋孔祥辉康志海
关键词:古地磁磁化率气候分析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被引量:18
2010年
针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市场疲软,与黄土地质遗迹极高的科学、科普价值不匹配等问题,运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系统诊断,提出了加快现代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普效应、整合资源、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产权分离、广泛融资等发展战略,以期为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深度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李卫朋刘起鲜锋李娟孔祥辉骆菲菲康志海
关键词: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SWOT数字博物馆产权分离
基于“平均值概念”的“残差示踪法”——黄土高原降水重建的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对定量重建黄土高原降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发展的"残差示踪法"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古降水变化的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磁化率方法(SUS-approach),另一种是利用黄土^(10)Be浓度与^(10)Be产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10)Be方法(^(10)Be-approach)。上述两种方法定量重建的洛川地区13万年以来降水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但与前人利用现代观测数据建立的气候回归方程等传统方法重建的降水记录具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所建立的降水曲线具有明显的细节特征,揭示了粉尘稀释作用对降水指标的影响,显示了该方法的优势。文章同时指出,"残差示踪法"的数学涵义是基于"平均值概念"(MVC),并对此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论证。最后,就本文所提出的运用线性回归后的残差进行示踪的新方法与传统的示踪方法之差异作了对比分析。
周卫健陈茂柏孔祥辉鲜锋杜雅娟武振坤宋少华康志海
关键词:黄土高原
陕西东龙山遗址环境变迁与考古文化更替被引量:1
2011年
自然环境变迁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与更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认可。本文对陕西省商洛市东龙山遗址从仰韶、龙山文化至夏、商、周代时期连续的文化遗存和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孢粉分析、动物化石分类鉴定,考古遗址调查和^(14)C加速器测年,为的是进一步探讨环境变迁与考古文化更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该遗址区域内分别选定3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和考古遗址采集样品,进行高精度^(14)C加速器测年,根据测年数据建立合适的贝叶斯校正模型,以此进行^(14)C系列样品的贝叶斯校正,首次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和考古遗址的^(14)C年代序列。马兰黄土与全新世黄土-古土壤交界处的^(14)C年龄为9470~9130 cal BP,复合古土壤下部形成时期为8020~7940 cal BP:复合古土壤上部形成时期为4970~4840 cal BP;新黄土开始堆积时间为2960~2840 cal BP。仰韶文化始于复合古土壤下部形成之后:龙山文化始于复合古土壤上部形成时期;夏、商代始于4080~3840 cal BP;周代始于新黄土开始堆积时间。通过对东龙山地区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进入全新世初期时,气候逐渐转暖,此后古土壤开始发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夏代、商代文化繁盛期的出现均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相关联,自周代以后,气候转为干冷,开始堆积新黄土。而在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交替时段(5000 cal BP),龙山文化与夏代、商代交替时段(4000 cal BP)以及周代晚期(3000 cal BP)发生的降温事件在全球均有记录,这3次短暂而突然的气候降温事件的交替出现,导致温度和降水逐渐下降和减少,促进了古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衰更替。
祝一志杨亚长康志海程鹏余华贵
关键词:全新世地层环境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