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成

作品数:116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3篇小麦
  • 33篇基因
  • 31篇穗发芽
  • 31篇发芽
  • 28篇粒重
  • 27篇育种
  • 26篇分子标记
  • 20篇抗性
  • 19篇千粒重
  • 19篇抗穗发芽
  • 16篇穗发芽抗性
  • 14篇休眠
  • 14篇小麦穗
  • 14篇小麦穗发芽
  • 14篇麦穗
  • 13篇籽粒
  • 12篇等位
  • 10篇等位变异
  • 10篇主效基因
  • 10篇小麦千粒重

机构

  • 99篇安徽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淮南农场
  • 1篇怀远龙亢农场
  • 1篇安徽省怀远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3篇常成
  • 97篇张海萍
  • 89篇马传喜
  • 60篇司红起
  • 60篇卢杰
  • 31篇曹佳佳
  • 24篇王升星
  • 23篇姜昊
  • 22篇朱玉磊
  • 14篇朱晓峰
  • 11篇马刚
  • 11篇刘鹏
  • 10篇邵辉
  • 10篇李保云
  • 10篇刘广田
  • 7篇胡明建
  • 7篇尤明山
  • 7篇刘凯
  • 6篇殷波
  • 6篇冯继明

传媒

  • 1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第六届全国小...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3篇第四届全国小...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国家小麦粉新...
  • 1篇种子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穗发芽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的挖掘
小麦穗发芽降低产量和品质,种子休眠被认为是小麦抗穗发芽的主要遗传因素.本研究于2012、2013、2014和2015年对遗传多样性丰富的260份自然群体进行整穗发芽率(GP)和种子发芽指数(GI)鉴定,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
朱玉磊姜昊王升星张海萍常成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休眠分子标记
小麦茎秆强度关联位点及优异等位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发掘与小麦茎秆强度紧密关联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资源,本研究以126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对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三个年度的茎秆强度进行标记位点关联分析,并对关联住点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mc83(2B)、gwm539(2D)、barc358(5A)、barc59(5B)和barc134(6B)均与茎秆强度显著关联,且可在3个环境下同时检测到,表型解释率均大于8%;共发掘出11种优异等位变异,分别为wmc83-A110、wmc83-A147、wmc83-A151、gwm539-A120、barc358-A179/161、barc358-A185/161、barc358-A185/179、barc358-A190/161、barc59-A182、barc59-A191和barc134-A194,其中wmc83-A110的增效效应最大。供试材料的茎秆强度随优异等位变异聚合数目的增多而增大,其中黄淮南片麦区、黄淮北片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的供试材料中携带2(40.3%)、1(27.8%)、1(35.3%)和4(50.0%)种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最高。内麦10号等9份材料聚合4种及以上的优异等位变异,且茎秆强度较高,可作为相应麦区小麦茎秆强度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
卢杰田胜明王胜陈璨司红起常成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茎秆强度分子标记等位变异
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与品种选育
穗发芽是造成我国小麦产量和价值降低的主要危害,也是世界性灾害.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存在收获前穗发芽现象,尤其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穗发芽发生.
马传喜朱玉磊常成张海萍司红起卢杰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为了探索雨养农业区不同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点,以黄淮南部大面积种植品种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225×10^(4)株·hm^(-2)、375×10^(4)株·hm^(-2)、525×10^(4)株·hm^(-2)和675×10^(4)株·hm^(-2)),对其分蘖特性、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茎秆强度、倒伏指数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处理密度增加,各品种的冬前茎蘖数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和茎秆强度呈下降趋势,倒伏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茎蘖数、穗数、成穗率及产量等性状变化趋势受品种及试点区域影响。在五铺和大杨试点,当处理密度由225×10^(4)株·hm^(-2)增加为675×10^(4)株·hm^(-2)时,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的冬前茎蘖数(2015年)分别增加75.2%和133.1%、72.3%和72.6%、127.1%和8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穗粒数(2015和2016年)平均分别减少13.0%和12.6%、12.6%和9.7%、19.9%和14.3%,且在五铺试验点2015年烟农19以及2016年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强度(2016年)分别减少36.3%和6.2%、22.8%和21.0%、45.6%和33.2%,且在五铺试验点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本区域小麦生产可通过选择茎秆强度高、抗倒伏的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最终获得高产。
卢杰董连生常成司红起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倒伏
控制小麦千粒重的主效基因TaTGW-2A及其CAPS标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控制小麦千粒重的主效基因TaTGW-2A,并且本发明还公开了涉及控制小麦千粒重的主效基因TaTGW-2A的CAPS标记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出与小麦粒重紧密关联的候选区域...
胡明建常成张海萍卢杰朱晓峰刘鹏马刚邵辉司红起马传喜
文献传递
小麦TaVQ14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TaVQ14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基因序列(CDS)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小麦TaVQ14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如SEQ ID No...
程欣然姚辉常成张海萍卢杰马传喜
文献传递
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所述基因被命名为TaHA7‑4A,所述TaHA7‑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并利用Ta...
江雅婷高威张海萍常成卢杰马传喜
小麦籽粒2A染色体PPO基因新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参照位于小麦2B染色体上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基因保守区序列(GenBank:AB254804)设计引物,以一组籽粒PPO活性两极端材料为扩增模板进行筛选,并以195份中国微核心种质材料对其有效性验证,旨在开发小麦籽粒PPO基因新分子标记。在设计的引物中,编号为F-4的引物PCR产物在籽粒PPO活性处于两极端的12份小麦品种中表现出规律性极强的多态性,在籽粒PPO活性极高的6个小麦品种扩增出了1条带(a),在籽粒PPO活性极低的6个小麦品种扩增出了3条带(a,b,c)。利用195个微核心种质材料对引物F-4进行有效性验证,其中123个材料扩增出了一条带(a带),其PPO均值为246.22A475U/(min·g·103),剩下的72个材料都扩增出3条带(a,b,c);其PPO活性均值为155.95A475U/(min·g·103);比前者低90.27A475U/(min·g·103),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将b条带定位于2A染色体上。扩增序列Blast分析发现,b序列与EF070148序列(2Ab)重合区域为99%,相似达99%,基本可以认定为同一序列;a序列与EF070149序列(2Da)重合区域达99%,相似为98%,基本可以认定为同一序列。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F-4可以在小麦PPO活性分子育种中加以应用。
周志良司红起闫小燕徐恩静常成张海萍卢杰马传喜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内含子等位变异
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粒重相关的基因、其Indel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粒重相关的基因<I>TaBAS1‑2B</I>及其Indel标记。本发明首次从小麦中分离克隆到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粒重相关的基因<I>TaBAS1‑2B</I>,并根据所克隆的<I>Ta...
朱晓峰常成张海萍曹佳佳张衡张礼廉曹雪莲卢杰司红起马传喜
文献传递
与小麦千粒重相关的Indel分子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小麦千粒重相关的Indel分子标记。本发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NCBI公布的小麦TaGSK1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根据不同千粒重小麦品种豫麦8679以及和尚麦之间的序列差异开发了与小麦千粒重相关的I...
朱晓峰常成张海萍司红起卢杰马传喜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