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玲玲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
- 2019年
- 在柞蚕秋季制种过程中要大量选留交尾后的雄蛾,次日再次交尾使用。本文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在柞蚕秋季制种高温条件下,当雄蛾系微粒子病蛾,再次交尾使用时会进一步加重不受精卵率。子代孵化率高于90%的比例仅为47.06%,孵化率为0和低于90%的比例高达29.41%和23.53%。
- 赫英姿于庭洪贾姝赵翀左玲玲宋策
- 关键词:柞蚕不受精卵孵化率
- ApNPV侵染对柞蚕幼虫生长和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 2020年
- 为研究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后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柞蚕4龄幼虫被ApNPV侵染后生长发育和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柞蚕幼虫被ApNPV侵染后,其摄食量增加,于第3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柞蚕幼虫体重逐渐升高,但始终低于对照,至第7、8天幼虫体重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血淋巴总糖含量在第2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添毒幼虫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幼虫;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显著升高。结果表明,ApNPV的入侵和繁殖扰乱了柞蚕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功能,从而导致蚕患病直至死亡。
- 于庭洪贾姝宋策赫英姿赵翀左玲玲
-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血淋巴营养物质
- 线虫寄生后柞蚕幼虫脂肪体超微结构观察
- 2020年
- 分析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脂肪体组织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明确其对柞蚕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脂肪体的病理变化,线虫寄生柞蚕14 d后,柞蚕脂肪体细胞脂肪球变形,数量减少,颜色变浅;线粒体中嵴和颗粒体的数量减少;多数细胞核解体,少数未裂解的细胞核核膜表面凹凸不平,染色质分布也较为分散;内质网肿胀并且排列紧密,未见核糖体颗粒。
- 贾姝赫英姿于庭洪赵翀左玲玲宋策
- 关键词:柞蚕线虫脂肪体超微结构
- 生物农药在柞蚕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2021年
- 概述了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防治蚕病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农药在柞蚕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 赵翀宋策赫英姿于庭洪左玲玲贾姝
- 关键词:生物农药
- 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研究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可以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明确线虫在柞蚕体内完成寄生生活史的生理生化调控机制。检测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血淋巴营养物质含量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6~11 d,其摄食量和体质量变化不明显,血淋巴总糖、海藻糖含量短暂性升高,随后便急剧下降,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和酯酶活性升高,甘油酯含量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被寄生12~15 d,柞蚕摄食量升高、体质量增加,中肠蛋白酶活性升高,而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海藻糖含量、海藻糖酶活性、甘油酯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此时是线虫迅速生长的时期,蚕体营养物质被线虫大量消耗;被寄生15 d后摄食量急剧下降,血淋巴中能源物质含量极显著降低,中肠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线虫寄生柞蚕幼虫后与寄主形成营养竞争关系,造成蚕体营养物质严重缺乏、消化能力减弱、生长发育迟缓。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线虫对柞蚕的致病机制以及利用索科线虫进行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 贾姝宋策赫英姿刘孝良于庭洪赵翀左玲玲
- 关键词:柞蚕线虫生长发育营养物质
- 一种用于防治柞蚕空胴病的生防菌株及其应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防治柞蚕空胴病的生防菌株及其应用方法,具体包括S1、S2、S3三大步骤。本发明的生防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F‑49来源于柞园表层土壤,对柞蚕幼虫、环境及人畜都是安全的,不会像一部分...
- 贾姝张俊涛宋策李喜升赫英姿于庭洪赵翀左玲玲张浏彦
- 文献传递
- 一种柞蚕母蛾研磨用注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柞蚕母蛾研磨用注水装置,所属柞蚕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安装结构、至少两个连接件、注水结构、电磁阀、监测结构和接料组件;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座;安装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杆、两个安装座和固定横板,两...
- 于庭洪赫英姿赵翀左玲玲贾姝宋策
- 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腹节分布的研究
- 2016年
- 研究柞蚕微粒子虫在母蛾不同部位的分布,对提高柞蚕制种过程中镜检准确性,确保柞蚕种质量及柞蚕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共检测了30只患病母蛾不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分布情况,发现不同感染程度的母蛾均是第一或第二腹节的微粒子孢子数量最多,说明病原位置主要密集在第一第二腹节;重度感染病蛾,各腹节均可见较多的微粒子孢子,而中度感染和轻微感染母蛾其它腹节微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在柞蚕制种镜检时,点片取样位置不同会影响镜检结果。
- 贾姝宋策赫英姿刘孝良于庭洪赵翀左玲玲
- 柞蚕种卵的二次感染途径及预防
- 2022年
- 柞蚕种卵二次感染的危害极大,在实际生产中又经常发生,找准其发生的途径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从春秋期柞蚕种卵发生二次感染的2个阶段叙述了二次感染的途径,并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方法。
- 左玲玲
- 寄生线虫对柞蚕幼虫保护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研究线虫寄生对柞蚕幼虫保护酶活性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可以从免疫学角度揭示柞蚕寄生线虫的致病机制。测定柞蚕5龄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酚氧化酶原(PPO)、凝集素(lectin)和溶菌酶(lysozyme)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被线虫寄生后,其血淋巴SOD活性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逐渐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值45.78 U/mL,随后逐渐下降,被寄生第6天CAT活性略高于对照组,随后寄生组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GST和溶菌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凝集素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呈往复波动趋势,PPO编码基因表达被抑制,并且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贾姝赫英姿于庭洪赵翀左玲玲宋策
- 关键词:柞蚕线虫保护酶免疫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