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日明

作品数:188 被引量:1,156H指数:17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1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服务贸易
  • 24篇服务业
  • 18篇对外贸易
  • 18篇实证
  • 16篇经济增长
  • 16篇出口
  • 13篇制造业
  • 13篇价值链
  • 11篇实证研究
  • 11篇自由贸易
  • 11篇面板数据
  • 11篇竞争力
  • 11篇一带一路
  • 9篇中国服务业
  • 9篇全球价值链
  • 8篇失衡
  • 8篇区域经济
  • 8篇自由贸易区
  • 8篇贸易区
  • 7篇对外直接投资

机构

  • 184篇辽宁大学
  • 9篇大连民族学院
  • 5篇沈阳理工大学
  • 5篇浙江万里学院
  • 4篇鲁东大学
  • 4篇沈阳工业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工商学院
  • 2篇山东经济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黄淮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85篇崔日明
  • 24篇李丹
  • 21篇张志明
  • 10篇张楠
  • 9篇张欣
  • 7篇包艳
  • 7篇张婷玉
  • 5篇张悦
  • 5篇李兵
  • 4篇刘志中
  • 4篇邱爱莲
  • 4篇张玉兰
  • 3篇徐昱东
  • 3篇邹东颖
  • 3篇刘利民
  • 3篇郭浩淼
  • 3篇段丽娜
  • 3篇孙天竺
  • 3篇郭艳娇
  • 2篇俞佳根

传媒

  • 12篇国际贸易问题
  • 8篇辽宁大学学报...
  • 8篇国际经贸探索
  • 7篇亚太经济
  • 6篇价格理论与实...
  • 5篇国际贸易论坛
  • 4篇国际贸易
  • 4篇国际商务(对...
  • 4篇沈阳工业大学...
  • 3篇国际经济合作
  • 3篇世界经济
  • 3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经济经纬
  • 3篇经济学家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第五届国际服...
  • 3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17篇2014
  • 14篇2013
  • 11篇2012
  • 16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增加值视角下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力评估被引量:7
2019年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增长,而发达国家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缓慢发展,这种现象不由得引发学者们思考在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化与重塑过程中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能否赶超发达国家。本文基于增加值全新视角下研究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力,从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构建了五个指数,使用UIBE GVC Index数据库(WIOD子数据库)的增加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贸易盈余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方面,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力强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份额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方面,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力较发达国家弱。总之,目前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化程度高,但由于参与产业总体技术含量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占有市场份额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崔日明张玉兰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贸易竞争力
产业内贸易——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回顾传统贸易理论引导出产业内贸易理论。基于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后,提出了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其中通过开展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使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直接得到动态提升,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为制造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提升做准备,但二者的开展都提高了阶段性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崔日明姜颖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规模经济
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23年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所在。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质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投入服务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入服务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分投入服务来源后发现,投入的国内外服务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但国外服务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区分投入服务结构后发现,不同类型服务质量都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正向效应,但信息通讯和金融保险服务质量的效应更显著;区分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后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知识密集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是投入服务质量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作用渠道。
崔日明宋换换李丹
关键词:技术创新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通过对2001~2005年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结论,但各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较大,运输和通讯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并通过计算各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中日两国在各服务业的竞争力情况。
崔日明陈付愉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TC指数产业竞争力
日本与美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服务贸易结构是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采用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对日本和美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历程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阶段性划分,进而对日本和美国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发展阶段进行对比,指出两国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李丹崔日明
关键词:服务贸易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演变的实证分析——来自SITC(Ⅱ)数据(1987-2012)的经验证据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使用SITC(Ⅱ)四位数数据考察了中国1987年至2012年间对外贸易模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2012年与1987年相比,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模式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动态性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并且,其它(非农)初级产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最强,大宗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模式的动态性次之,高价值农产品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最弱。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不具有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特征,动态和演进的对外贸易模式理论更适合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张欣崔日明
关键词:对外贸易模式动态性
关于“十一五”沈阳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研究
本文探讨了“十一五”沈阳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了沈阳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就、不足与原因,提出了沈阳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与路径选择。
崔日明李兵刘志中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战略
文献传递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演进与中国的角色变迁被引量:13
2017年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为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改革滞后导致了治理低效率问题。全球性的新问题接连爆发,反全球化的浪潮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加快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已经从"适应规则""、参与规则"逐步向"引领规则"转变,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话语权也不断提升,中国日益成为加快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改革和完善的引领者。
刘志中崔日明
关键词:多边贸易体系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
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与企业创新被引量:4
2022年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中间品贸易是技术溢出和扩散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全球生产外包模型,纳入了企业创新行为,揭示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WIOD)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专利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2)利润增加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大效应是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作用渠道。(3)与来自中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相比,来自高收入经济体的中间品内嵌技术更能促进企业创新。(4)对于外资企业、中高技术、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高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更为明显。(5)企业吸收能力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内嵌技术的创新效应,同时技术差距发挥着调节效应。
李丹宋换换崔日明
关键词:进口中间品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
2023年
文章从就业结构角度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基于2003~2019年中国23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自贸区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区设立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了所在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了制造业就业比重,由此促进了就业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劳动力流动、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改变所在城市的就业结构。自贸区设立显著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比重,降低非高技术制造业就业比重,但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同时,沿海城市设立自贸区能显著增加服务业就业比重并降低制造业就业比重,而内陆城市设立自贸区的就业效应不显著。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会显著减少邻近城市服务业就业比重,产生虹吸效应。文章结论对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区域就业的引导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永胜崔日明李丹
关键词: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金融发展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