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进华

作品数:146 被引量:714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1篇介入
  • 60篇静脉
  • 52篇血栓
  • 48篇动脉
  • 39篇静脉血
  • 38篇静脉血栓
  • 37篇介入治疗
  • 33篇血栓形成
  • 28篇溶栓
  • 26篇静脉血栓形成
  • 24篇深静脉
  • 23篇深静脉血栓
  • 21篇下肢
  • 19篇血管
  • 18篇溶栓治疗
  • 18篇髂股
  • 16篇置管
  • 16篇股静脉
  • 14篇栓塞
  • 13篇置管溶栓

机构

  • 80篇南京医科大学
  • 6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淮安市肿瘤医...
  • 1篇江苏省溧水县...

作者

  • 145篇宋进华
  • 127篇顾建平
  • 118篇楼文胜
  • 118篇何旭
  • 116篇陈亮
  • 116篇陈国平
  • 114篇苏浩波
  • 97篇汪涛
  • 38篇施万印
  • 23篇赵伯翔
  • 13篇徐克
  • 9篇黄昊
  • 8篇刘璐
  • 7篇王自正
  • 4篇王峰
  • 4篇黄鹰
  • 3篇马坤
  • 3篇周云
  • 2篇刘龙
  • 2篇端木浩

传媒

  • 2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2篇第十届中国介...
  • 16篇中华放射学杂...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7篇中国临床研究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中国医疗设备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2010CI...
  • 3篇全国第七次外...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同位素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放...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2篇2012
  • 15篇2011
  • 11篇2010
  • 3篇2009
  • 1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1篇1900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5.44,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0.02)。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4.15,P<0.05)和运动障碍(χ2=9.42,P<0.05)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χ2=18.10,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10.01,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9.11,P<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5.44,P<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12.37,P<0.05)、高血压(χ2=7.96,P<0.05)及吸烟(χ2=8.18,P<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14.00,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4.24,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夏彩凤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
关键词:急性肢体缺血下肢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周围动脉瘤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周围血管动脉瘤12例(其中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病变部位分别为锁骨下动脉3例,髂总动脉5例,股动脉3例,腘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
陈亮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汪涛
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应用。 方法:12例12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4例,右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1例。 ...
何旭顾建平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文献传递
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罕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施万印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赵伯翔
关键词:咯血腹腔干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血管腔内治疗的初步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汪涛徐克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
介入置管溶栓治疗肾动脉血栓栓塞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介入置管溶栓治疗肾动脉血栓栓塞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肾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经螺旋CT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均为一侧肾动脉血管栓塞。首先导丝穿通血栓,并将导管置入肾动脉血栓内,经导管团注尿激酶25万U,然后留置导管经输液泵持续尿激酶溶栓治疗1-3天,术后24、48、72 h行肾动脉造影复查,如果造影明确肾动脉重新开通,则予拔除留置导管。结果 9例患者患侧肾动脉成功开通,腰腹痛等临床症状迅速缓解。1例患者溶栓治疗72 h,肾动脉主干未能有效开通,远端分支血运有所好转,改行外科取栓术。所有病例6个月随访时肾动脉均保持通畅,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脏器出血及相关性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术治疗肾动脉栓塞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起到挽救肾脏的作用。
何世明宋进华顾建平
关键词:接触性溶栓肾动脉血栓栓塞放射学介入性
^(59)Fe示踪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应用59Fe对谷氨酸包被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nano Fe2O3Glu)进行示踪标记,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59Fe标记谷氨酸修饰共沉淀法制备nano59Fe Fe2O3Glu,经肝间质或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nano59Fe Fe2O3Glu在血液、心、肝、脾、双肾、肺、脑、眼、性腺等主要组织器官中的放射性,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包括吸收、分布、消除的特点,组织蓄积及可能作用的靶器官。结果:nano59Fe Fe2O3Glu粒径15nm,59Fe标记的nano Fe2O3Glu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1h和2天肝和脾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48.9%ID/g和22.9%ID/g;肝间质注射后肝8天、脾24h达到高峰,在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肝脏分别为41.3%ID/g、20.8%ID/g和14.6%ID/g,脾分别为23.6%ID/g、21.2%ID/g和12.5%ID/g。脑、眼、性腺亦含有一定的放射性,表明纳米颗粒Fe2O3可通过血脑、血睾等屏障。经尾静脉和肝间质注射药物后,血液的放射性均在16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48天仍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结论:59Fe示踪nano Fe2O3Glu体内生物学分布灵敏、准确,其在体内主要的靶器官是肝和脾,无血液毒性与细胞毒性。
尹其华刘璐顾宁黄鹰刘岚宋进华崔云
关键词:三氧化二铁纳米微粒生物学分布
髂-股动脉阻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及临床疗效随访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52例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症状(按Fontaine分型和踝/肱指数)的变化进行随访。结果52例共计112支病变血管,74支进行PTA及支架置入术,24支仅行PTA,14支未行处理,共置入87枚支架,支架均成功置入于髂/股动脉内,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随访1—24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例数分别是21、22和2例,5例无变化,1例下降1级(1例因1周后行膝下截肢术,不计入临床症状的随访);踝/肱指数术前为0.57±0.14,术后1、6、12和24个月分别为0.91±0.21、0.90±0.04、0.87±0.08和0.86±0.1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陈国平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放射学介入性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陈亮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徐克
关键词: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置管溶栓治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50例患者发生的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经股动脉插管行上肢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先用泥鳅导丝行血栓闭塞段导丝穿通术,然后经导管团注尿激酶25万u,如果血栓不能完全清除则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 d,置管溶栓治疗后24、48、72 h行造影复查,如血管造影显示血栓完全溶解则终止溶栓。结果 67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8例次经过尿激酶团注治疗透析道恢复通畅;在置管溶栓后24、48、72 h造影复查时分别有34例次、18例次及5例次显示血栓完全溶解而停止溶栓治疗;2例次溶栓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在置管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微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宋进华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汪涛徐克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栓溶栓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