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浩成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民俗
  • 3篇鲁迅作品
  • 3篇民俗文化
  • 2篇叙事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视野
  • 2篇小说
  • 2篇鲁迅小说
  • 2篇教育
  • 1篇地域文化
  • 1篇地域文化视野
  • 1篇独语
  • 1篇性格
  • 1篇叙事空间
  • 1篇叙事意义
  • 1篇学习网络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化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材

机构

  • 10篇绍兴文理学院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宋浩成
  • 1篇岳文雨
  • 1篇周思红
  • 1篇尧生
  • 1篇王黎君

传媒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2015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域形象的载体
内容提要:民俗是地域文化体现个性的核心内容,以节庆、饮食、婚丧、方言、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方式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之中,是地域形象产生的标志。本文试图从地域形象塑造的角度重新解读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由酒店、茶馆、药店、寺庙以及...
宋浩成
关键词:民俗
文献传递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白马湖散文
2020年
20世纪20年代前期,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人因为教育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汇聚于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他们结庐于白马湖畔,彼此情投意合,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现象——白马湖散文。白马湖散文是形成于特定地域文化中的创作现象,这一文人群体在清幽宁静的白马湖畔教学写作,从而在散文创作中呈现出对教育的思考,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整体风格趋向清新素淡又自成境界。白马湖作家对佛学有着自觉的靠近,他们认同世间的苦难,并以心灵的平静去超脱苦难。他们以心理上的亲和来感悟佛教与人生,以宗教的虔诚靠近儿童生命的本质,在现代散文史上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
宋浩成
关键词:地域文化教育理想
“‘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4年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尧生宋浩成
关键词:越文化
百年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研究
2020年
鲁迅,是中学语文中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自1920年当时的教育部颁发命令,要求国民学校低年级的国文课教育统一运用白话开始,用白话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语文教材。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更是在各个时期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尽管在近百年的历史中,语文教材的选编经历了多重的变革,然而鲁迅作品,无论是入选篇目还是数量,都是教材中最为丰富的。
宋浩成
关键词:鲁迅作品鲁迅创作
基于简单循环单元(SRU)深度学习的汇率预测
1994年1月1日,中国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开启了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05年7月21日,中国央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非...
宋浩成
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预测混沌时间序列
文献传递
地域形象的载体--论鲁讯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民俗是地域文化体现个性的核心内容,以节庆、饮食、婚丧、方言、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方式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之中,是地域形象产生的标志。本文试图从地域形象塑造的角度重新解读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由酒店、茶馆、药店、寺庙以及鲁镇、未庄...
宋浩成
关键词:鲁迅作品民俗文化
文献传递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徐渭被引量:1
2004年
在越地民间流传的徐文长传说是对徐渭历史形象的演绎,更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表达方式。其中大量存在的内容复杂、形象暧昧的传说是民间文化性格的对象化显现,也是底层百姓的一种精神体操。在民间文化视野中,徐渭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风物,是民众历史情感和于越民间文化性格的对应物。
宋浩成
关键词:民间传说文化视野民间文化历史情感
乡土的重构——新时期三十年“鲁迅与民俗”研究述评
2010年
新时期三十年来的"鲁迅与民俗"研究,从鲁迅作品中的民俗表现、鲁迅与民俗学学科的关系、民俗生活对鲁迅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展开,体现了时代的意义,并从更多的侧面解析了鲁迅之所以成为文学巨匠的文化基因。
宋浩成
关键词:民俗乡土文化
比较文学视野中的鲁迅与夏目漱石
2022年
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观念与技巧上有契合之处。在小说、散文、散文诗等不同体裁的文学创作中,鲁迅与夏目漱石都存在着文学上的关联。《呐喊》与《我是猫》注重以空间叙事来完成小说结构的建构;《朝花夕拾》与《永日小品》里展示出来的是文字的“余裕”;《野草》与《梦十夜》是生命独语的展现。然而,《呐喊》空间建构上的复杂和多元、《朝花夕拾》里温暖的情感和自由率性的笔墨趣味、《野草》的凌厉和冷峻,又显示出鲁迅的独特创造。
宋浩成
关键词:夏目漱石比较文学
地域形象的载体 ——论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
内容提要:民俗是地域文化体现个性的核心内容,以节庆、饮食、婚丧、方言、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方式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之中,是地域形象产生的标志。本文试图从地域形象塑造的角度重新解读鲁迅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由酒店、茶馆、药店、寺庙以及...
宋浩成
关键词:民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