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济昌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常规MRI联合DWI在鉴别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价值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的MRI及DWI影像资料,将非侵袭性(6例)和侵袭性垂体瘤(29例)分成A组和B组,选用Fisher检验对两组某些MRI表现的例数进行比较,而对肿瘤大小和ADC值比较用t检验。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周围侵犯、肿瘤形状、大小及ADC值等MRI特点的比较,A组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应用ADC值0.903×10-3mm2/s作为鉴别两组肿瘤的指标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常规MRI联合DWI(包括ADC值)对鉴别诊断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瘤及其邻近结构的受累均有重要价值。
- 唐作华钱雯冯晓源宋济昌周康荣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研究伴有出血、坏死等的侵袭性垂体瘤磁共振成像的MRI影像特征,同时评估其向外周侵犯的方式和范围以评价MRI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9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29例侵袭性垂体瘤,肿瘤平均大小2.8cm,范围1.0~7.0cm。其中,8例有坏死和(或)囊变,3例有出血。蔓延和(或)包绕是最常见的侵犯方式。海绵窦是最容易受累的结构(29.4%),其次是视交叉(21.8%)和斜坡(14.1%)。结论:常规MRI可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及明确对邻近结构侵犯的方式和范围,从而有助于手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唐作华钱雯宋济昌冯晓源
-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蝶鞍出血坏死
- 眼眶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分析眼眶神经鞘瘤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4例眼眶神经鞘瘤,其中 CT 扫描26例,MRI 检查4例,CT 加 MRI 检查4例。结果 27例肿块位于肌锥内,7例位于肌锥外,多呈椭圆形和类圆形。CT 平扫为等密度,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MRI 表现为肿瘤 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 呈中高信号,肿瘤囊变区 T_1WI 呈低信号,T_2WI 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实质部分呈均匀强化,而囊变部分不强化。结论 CT 与 MRI 均能显示眼眶内的肿块,MRI 对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优于 CT。
- 包兵钱雯宋济昌
- 关键词:眼眶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 会厌癌的CT诊断及评价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会厌癌的CT 表现、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 例经病理证实的会厌癌的CT 资料。结果:43 例会厌癌中源发于会厌喉面23 例;会厌舌面7 例;混合型13 例。肿瘤呈结节状、团块样及不规则弥漫性浸润,增强后可呈不均匀强化。侵犯会厌前间隙18 例;喉旁间隙7 例;舌根部3 例。6 例有甲状软骨破坏,30 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 扫描在会厌癌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其直接征象可为手术方式、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
- 孙爱民钱雯乔向红戚梅宋济昌
- 关键词:CT会厌癌
- 耳部正常结构及病变的CT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唐作华钱雯宋济昌周康荣
- 关键词:耳部CT诊断MSCT多层螺旋CT
- 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被引量:4
- 1996年
- 分析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提高本病CT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术前采取横断面、冠状面、平扫和/或增强后CT检查.结果:CT表现为:1)所有病例均涉及上颌窦,密度不匀,增强轻度.2)上颌窦内侧壁有吸收破坏(31/43),窦腔有膨大(28/43).3)骨质既有吸收破坏,又有硬化增厚.本组病例CT术前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3.7%.结论:CT可对出血坏死性息肉作出明确诊断,应作为本病首选检查方法.
- 钱雯宋济昌包兵司诚王文忠
- 关键词:出血坏死性息肉上颌窦鼻腔CT鼻息肉
- 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 唐作华冯晓源钱雯宋济昌周康荣
- 关键词:MECKEL腔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诊断及预后估计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进一步认识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术后疗效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诊断与临床分期相符率以及Chandler各期的复发率。结果 :CT显示大多数鼻咽纤维血管瘤密度高而均匀 ,增强显著 ,边界清楚 ,常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较多侵犯的部位为 :鼻咽(34/34) ,翼腭窝(22/34) ,蝶窦(16/34) ,眶下裂(10/34)。诊断准确率97.1 %。Chandler分期中的Ⅲ、Ⅳ期肿瘤复发率高。结论 :CT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
- 林岳鑫钱雯宋济昌
- 关键词:鼻咽纤维血管瘤CT预后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肿块位于眼眶肌锥内,2例深达眶尖部;另10例占据肌锥内外或仅发生于肌锥外。横断面扫描显示34例肿块位于眼球后,其中20例紧贴球后壁;冠状位扫描较难分辨眼球与球后肿瘤的前后界限。横断面扫描中,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界限不清;但在冠状位可显示两者受压移位。43例肿瘤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10例呈不规则或团块状,且边界欠清,另2例两个瘤体呈哑铃状相连。38例密度不均或欠均,其中6例有高密度斑点或片状阴影,2例为钙化或静脉石。30例增强后扫描中20例部分增强明显,且增强后肿瘤的边界、形态、大小更加清楚。结论:横断面在辨别肿瘤与眼眶及眼球的关系,冠状位在区分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时各有优势,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血管瘤的CT诊断率。将横断面增强扫描和冠状位平扫相结合,能使CT检查对血管瘤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 唐作华钱雯宋济昌
- 关键词:眼眶海绵状血管瘤CT
- 眼眶淋巴瘤CT和MRI诊断分析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分析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病理证实的眼眶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70例均做CT检查,9例加做MRI检查,分析肿瘤部位、密度、信号、形态和骨质等表现。结果男女之比4∶1,中位年龄57岁,68例(97%)为B细胞型淋巴瘤,5例(7%)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淋巴瘤。双侧眼眶发病19例(27%),共计70例/89眶。影像学表现:(1)侵犯部位:肿瘤弥漫侵犯眼球前后和肌锥内外间隙18例/24眶,球后20例/24眶(肌锥内间隙为主14例/16眶,肌锥外间隙为主6例/8眶);局限于眼睑7例/9眶,结膜4例/5眶,泪腺区11例/14眶,泪囊区5例/5眶,眼外肌3例/6眶,眼眶鼻侧和筛窦2例/2眶。(2)密度和信号:多数肿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分别为87%和81%),48例(90%)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多数肿瘤(8/9)在T1WI和T2WI上呈中等、均匀信号,与脑灰质相仿,T2信号略高于T1,强化均匀。(3)形态边缘:肿瘤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呈浸润状,沿眼球壁、泪腺、视神经、眼外肌、眶隔或眶壁蔓延生长。(4)眶骨:66例(94%)无骨质改变。结论眼眶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些特征,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部分病例与炎性假瘤和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鉴别较困难。
- 钱雯李萌昌宋济昌陈荣家
- 关键词:眼眶淋巴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