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显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大豆
  • 4篇SSR
  • 3篇性状
  • 3篇大豆新品种
  • 2篇选育
  • 2篇有性杂交
  • 2篇杂交
  • 2篇审定
  • 2篇温湿度
  • 2篇系谱
  • 2篇系谱法
  • 2篇系谱法选育
  • 2篇高产
  • 2篇QTL定位
  • 2篇SDS
  • 2篇SSR标记
  • 2篇DNA提取
  • 1篇电泳
  • 1篇短果枝
  • 1篇形态性状

机构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大豆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7篇宋显军
  • 8篇谢甫绨
  • 8篇张伟
  • 5篇郭玉华
  • 5篇曹萍
  • 2篇王海英
  • 2篇张惠君
  • 2篇孙明明
  • 2篇王萍
  • 1篇邱强
  • 1篇丁雪丽
  • 1篇韩晓增
  • 1篇乔云发
  • 1篇李禄军
  • 1篇石一鸣
  • 1篇闫晓艳
  • 1篇李娜

传媒

  • 8篇大豆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大豆新品种中黄35创高产纪录
2008年
宋显军
关键词:大豆育种新大豆1号高油大豆
大豆上部节位叶片生产效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以5个亚有限型大豆品种和3个有限型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主茎上部各节位的叶面积、粒重及粒叶比。结果表明,两种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均存在顶端结荚优势,使倒数第2节位的粒重受到很大影响。亚有限型大豆品种植株上部9个节位的叶面积与粒重极显著相关,而有限型品种因受顶端结荚优势影响较大,植株上部5个节位的叶面积与粒重不相关。不同品种间植株不同节位的叶面积大小不能直接反应其对应节位的粒重大小。换算成各节位单位叶面积的籽粒生产能力时发现,存在较大的品种间差异,高产品种的叶片具有较高的籽粒生产效率。
张伟谢甫绨宋显军张惠君王海英
关键词:大豆粒叶比
201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被引量:2
2011年
1黑农61 1.1品种来源 以合97-793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 1.2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30.9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9.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3.8 kg.hm-2,
宋显军
关键词:大豆审定系谱法选育有性杂交
大豆SSR标记PAGE银染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7
2006年
比较改进后的两种最常用的银染方法Bassam和Sanguinetti,建立了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简便快捷的应用于大豆SSR标记的PAGE银染检测方法。
宋显军张伟曹萍郭玉华谢甫绨
关键词:银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SR大豆
不同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25
2008年
作物光合作用与产量密切相关,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差异,选用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光合速率,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整个生育期间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不同,有的品种前期光合速率高,后期衰减较快,有的品种则相反,有的品种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都较高;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从壮龄叶开始向下呈下降趋势,但品种间的下降幅度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叶片正面、背面光合速率相差较大,不同生育时期背面光合速率占正面光合速率比率也不同;不同环境下品种间光合日变化差异很大,在相同环境下由于各品种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一样,使日变化仍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高光效品种时应兼顾各项光合特性指标。
张伟宋显军谢甫绨闫晓艳邱强石一鸣
关键词:大豆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
2012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被引量:2
2012年
1黑农 691.1品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菽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黑农44为母本,垦农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哈06-1939。品种审定编号:
宋显军
关键词:大豆审定系谱法选育有性杂交
大豆顶端花序和短果枝特异株型性状的QTL定位
2007年
以地理远源大豆杂交组合沈农6号xOhioFG1衍生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遗传图谱为基础,利用QTL Cartographer V2.5和QTL Mapper2.0软件对顶端花序粒重、短果枝数、短果枝粒重和短果枝茎重4个大豆顶端花序、短果枝相关性状的2年试验结果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QTL CartographerV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稳定检测到的顶端花序、短果枝相关性状的主效QTL均位于L连锁群的Sat 099-Sattt373区间,这些主效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亲本沈农6号,且均解释大于15%的遗传变异;利用QTL Mapper2.0联合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控制顶端花序、短果枝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于L连锁群的Sat 099-Satt373区间。本研究的结果为大豆顶端花序和短果枝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宋显军张伟谢甫绨曹萍郭玉华
关键词:大豆短果枝QTL
适于SSR分析的大豆干种子中DNA快速提取被引量:16
2007年
为了探寻大豆干种子中的DNA快速提取方法,以2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为材料,在SDS提取液中加入蛋白酶K、NP-40、Tween-20情况下,并减少氯仿/异戊醇的抽提次数,研究对提取DNA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S提取液中加入3种试剂后,即使使用氯仿/异戊醇抽提1次,其DNA的0D260/0D280值也在1.8—2.0之间,能够满足SSR扩增模板的需求。说明此方法既可获得较高纯度的DNA,又可大大缩短大豆干种子中的DNA提取时间。
张伟谢甫绨宋显军曹萍郭玉华
关键词:大豆DNA提取SDSSSR
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存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稳定机制被引量:54
2012年
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影响农田土壤有机截获的主要因素及土壤固碳的稳定机制,有助于控制和加强农田土壤碳库的固碳潜力,以及正确评价农业生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影响农田土壤碳含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详细阐述了土壤碳固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机制。并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对今后土壤固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认为从土壤微生物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微生物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机制,并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讨土壤碳素稳定性机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雪丽韩晓增乔云发李禄军李娜宋显军
关键词:农田土壤碳固定影响因素
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号的冠层特性与产量性状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数维持的时间长,后期下降缓慢;在结荚期前辽豆14号生物产量的积累与辽豆11号差异不显著,但在结荚期以后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在结荚期以后辽豆14号光合产物向荚的累积速度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使辽豆14号最终粒茎比较大。【结论】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盛荚期到鼓粒末期的叶层结构有利于冠层保持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较高的LAI和光合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及光合产物转化能力,这是超高产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
张伟谢甫绨张惠君宋显军王海英
关键词:超高产形态性状生理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