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建勇

作品数:26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反演
  • 8篇全波
  • 7篇全波形
  • 5篇频率域
  • 3篇地震
  • 3篇叠前
  • 3篇岩石
  • 3篇岩石物理
  • 3篇盆地
  • 3篇面波
  • 3篇成像
  • 2篇灯影组
  • 2篇地层
  • 2篇多次波
  • 2篇英文
  • 2篇有限差分
  • 2篇震旦
  • 2篇震旦系
  • 2篇震旦系灯影组
  • 2篇正演

机构

  • 2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九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26篇宋建勇
  • 9篇秦臻
  • 8篇徐基祥
  • 7篇郑晓东
  • 5篇张研
  • 5篇石玉梅
  • 4篇曹宏
  • 3篇张才
  • 3篇卢明辉
  • 3篇李艳东
  • 3篇宋雪娟
  • 2篇晏信飞
  • 2篇王尚旭
  • 2篇李凌高
  • 2篇李劲松
  • 2篇魏超
  • 2篇郭宏伟
  • 2篇杨志芳
  • 2篇马召贵
  • 2篇杨昊

传媒

  • 5篇Applie...
  • 3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石油物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矿山微地震全波自动定位的层析成像方法(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在矿山微地震监测过程中纵横波及其传播速度难以确定的难点,在球坐标系中以波动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矿山微地震全波自动定位的层析成像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参数选择准则,藉此可以获得微地震成像能量最大值及其对应参数。通过判断能量最大值在风险区内的位置,可以将风险区内外的微地震事件区分出来。对于能量最大值位于风险区域内的微地震事件,其震源位置和震动时间以及传播速度与能量最大值对应的坐标参数相同,能量最大值对应于震源函数相对强度;当能量最大值位于风险区域边界上时,微地震事件不在风险区域范围之内。理论模型试算和矿山实际微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层析成像方法无需纵横波识别和传播速度假定,只要给定事故风险区域范围及其传播速度范围,便可完成微地震事件定位,是一种全波全自动定位方法,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缪华祥姜福兴宋雪娟宋建勇杨淑华焦俊如
关键词:断层成像波场
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的突破及意义——以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针对四川盆地GS1井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地震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严重不匹配现象,开展层间多次波辨识与压制技术研究。(1)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方法,通过叠后和叠前多次波正演模拟等8种手段,结合VSP资料论证了该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2)利用剥层法井点和联井剖面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结合多次波周期性分析,明确了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是灯影组层间多次波的主要来源。(3)在层间多次波准确识别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传统Radon方法创新应用,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突破了由于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使得现有方法难以奏效的困境,结合基于模式识别的压制技术,形成了适用、有效、可复制的压制处理方案。(4)提出了一种多次波发育强度评价指标,编制了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多次波发育强度分布图。该方案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压制后剖面结构特征更加符合沉积规律,横向分辨率更高,小断裂与小异常体特征更清晰,并在灯影组发现了串珠反射。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储集层预测符合率从60%提高到90%,基于双相介质的烃类检测符合率从70%提高到100%。
甘利灯肖富森戴晓峰杨昊徐右平冉崎魏超谢占安张旋刘卫东张明宋建勇李艳东
关键词:多次波波形分类烃类检测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
一种基于部分分式展开的隐式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正演方法
2023年
网格离散造成的数值频散是限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精度的关键问题。隐式高阶有限差分算子随着差分阶数的增加能迅速地逼近理论精度,但是涉及带状矩阵的求解导致计算效率较低。本文基于平面波理论,推导一种在波数域部分分式展开的低阶隐式差分算子(PFIFD)来逼近理论算子精度。这种算子将常规的多对角矩阵表示成不同方向上多级并联的三对角线性矩阵,简化了稀疏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复杂程度。同时利用追赶法求解三对角矩阵线性方程组,提高了隐式差分正演中计算空间偏导数方法的计算效率。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比较,在保持相当的计算效率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
宋建勇曹宏卢明辉杨志芳胡新海李红兵晏信飞
关键词:波动方程正演
基于多网格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频率域全波形反演虽然克服了时间方向上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但是地下介质的复杂性使其在空间域仍然存在局部极小值缺陷。在优化梯度法基础上,本文采用预条件双共轭梯度稳定算法和多重网格方法计算反演中的波场传播和目标函数的梯度,在保证计算速度的同时,减小计算机内存的消耗。频率域波形反演和多重网格的多尺度性质有效改善问题极小值缺陷,加快反演的收敛速度。以局部非均匀的三孔模型和Marmousi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宋建勇郑晓东秦臻苏本玉
间断有限元方法数值正演模拟与有限差分法对比
1.引言数值模拟方法是地震勘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不仅为我们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结构的传播规律提供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是所有反演方法的基础。但地球内部结构复杂,起伏的地表环境和不规则的地层界面导致信号传播变形,接收到的地震勘探...
黄建东胡天跃李劲松李艳东宋建勇
文献传递
解耦纵横波反射波走时反演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常规弹性波动方程的反射波走时反演结合走时和反射波信息可以有效的摄取模型参数中的低波数成分,然而纵横波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纵横波速度对波场的敏感性差异,导致反演的非线性问题增强.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解耦波动方程的反射波走时反演,并提出改进的时移互相关目标函数,分别隐式计入射波场快照与反传波场快照的时移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纵波、横波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高纵横波速度低波数信息的反演质量.最后模型测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宋建勇王官超王大兴李劲松石玉梅叶月明
多尺度频率域全波形反演
频率域全波形反演虽然克服了时间方向上的局部极小值问题,但是地下介质的复杂性使其在空间域仍然存在局部极小值缺陷。本文在优化梯度法基础上,对声波介质的速度进行不同频率的波形反演。利用预条件双共轭梯度稳定法和多重网格法对反演中...
宋建勇张研郑晓东徐基祥秦臻
文献传递
频率域叠前波动方程反演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反演是地球物理反演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利用全波场信息反演的弹性参数对预测地下储层的含油气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推导了频率空间域全波形反演公式,并将波动方程写成矩阵形式,反演过程中采用波场回传技术和可控共轭梯度算法来更新模型参数。推覆体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地质体,经过几十次迭代可以收敛到真实速度模型。在我国西部某气田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反演出的弹性参数与井数据吻合较好,能够为流体识别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参数。
李国平姚逢昌石玉梅宋建勇黄文锋
关键词:频率域波动方程反演体积模量
频率域速度谱中提取面波的多模频散曲线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从面波记录中提取出多模频散曲线更加有利于分析和解释瑞利面波的频散特征。常用方法有F^K分析法和τ~p变换法,前者提取精度较低而后者实现过程复杂,另外两者的结果还受频率带宽影响。针对上述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在频率域速度谱中提取面波多模频散曲线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最直接、提取的精度高、分析的频率范围更宽。
秦臻姚姚张才宋建勇
关键词:面波多模频散曲线
井-地与井间电位技术联合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分布(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电法测井有很高的分辨率,但是它的探测半径仅限于井孔周围;井-地电位技术虽然可以探测到足够大的范围,但是它的分辨率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油水分布或者结构复杂的储层。本文试图通过井-地电位技术和井间电位技术的联合来研究地下储层油水分布范围。具体方法是,采用井-地电位技术研究油水分布在在横向上的展布情况,利用井间电位技术研究油水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布,然后采用井间电位结果标定井地电位结果,两者结合提高纵向分辨率,从而确定剩余油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中通过研究注水初期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淹期数值模拟结果之差,求取剩余油分布范围。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表明:井-地电位技术与井间电位技术联合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剩余油分布。
苏本玉藤光康宏徐敬领宋建勇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垂直分辨率测量范围数值模拟水库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