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绍良

作品数:63 被引量:681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中医
  • 14篇中药
  • 11篇慢性
  • 11篇慢性疲劳
  • 10篇综合征
  • 9篇疲劳综合征
  • 9篇气虚
  • 9篇中医药
  • 9篇慢性疲劳综合...
  • 8篇药疗
  • 8篇药疗法
  • 7篇血证
  • 7篇医药疗法
  • 7篇统血
  • 7篇脾不统血
  • 7篇脾不统血证
  • 7篇脾气虚
  • 7篇中医药疗法
  • 5篇虚证
  • 4篇动物

机构

  • 61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市中西医...
  • 3篇北京联合大学
  • 3篇国家食品药品...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小汤山疗...
  • 2篇北京市宣武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

  • 63篇季绍良
  • 22篇王天芳
  • 21篇陈家旭
  • 16篇陈易新
  • 13篇刘晓兰
  • 10篇康纯洁
  • 10篇刘燕
  • 9篇瞿德竑
  • 9篇薛晓琳
  • 7篇梁嵘
  • 6篇李峰
  • 5篇杨维益
  • 4篇张力
  • 4篇徐洪雁
  • 4篇张翠珍
  • 3篇刘文兰
  • 3篇李卫真
  • 3篇刘雁峰
  • 3篇黄雪琪
  • 3篇王琳

传媒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中国医药学报
  • 7篇中国中医药信...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医药学刊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河南中医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广西科学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9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10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厚苔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8年
舌象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舌苔增厚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关于厚苔形成的机理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就这一专题文献作一综述。1口腔理化环境对厚苔形成的影响1.1舌的自洁作用舌的自洁作用包括咀嚼、谈话及唾液分泌等因素,其中以咀嚼的机械摩擦作用最大。由于...
刘文兰张波张颖季绍良
关键词:厚苔舌象
中药新药的分类与选题立项被引量:5
2000年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宪法中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把中药纳入国家法规管理的国家。198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办法》,此办法于1985年7月开始执行,同时卫生部发布了《新药审批办法》。1989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1992年9月,卫生部又发布了《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为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根据现阶段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1999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新的《新药审批办法》,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上一系列政策、法规使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季绍良陈易新
关键词:中药新药
从复方枣仁胶囊的综合评价引发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启示被引量:7
2013年
该研究通过对复方枣仁胶囊国内外上市后有效性、安全性临床研究信息进行全面回顾与分析,提出该制剂有一定疗效,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上市后临床研究提示用药后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头晕、恶心、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并有超大剂量服用后引起迟发性锥体外系反应的个案病例报告;加拿大卫生部还通报了该方中左旋四氢巴马汀可能引起孕妇肝损害的风险。该研究同时还总结了该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点、影响因素和风险控制措施;初步提出我国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推动我国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和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青山高林张力贾建平刘新民季绍良杨晓晖
关键词:复方枣仁胶囊中西药复方制剂风险管理
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动物前列腺素的作用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复合因素的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 ,以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酮 PGF1α)和血栓素B2(TXB2 )作为观测指标 ,对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大鼠血浆和子宫前列腺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剂量组益气止血药能降低脾不统血证模型血浆和子宫的 6 酮 PGF1α及子宫 6 酮 PGF1α/TXB2 比值。说明 6 酮 PGF1α及 6 酮 PGF1α/TXB2 比值升高可能是脾不统血证的重要机理之一。
瞿德竑陈家旭季绍良金永三
关键词:益气止血脾不统血证前列腺素动物实验中药
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中药“体复康”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6
2001年
作为一种应激 ,运动会引起机体血液供应的重新分配。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是一对调节局部组织血液供应的拮抗因素。本实验采用递增强度的跑台运动方式 ,经过 7周训练 ,塑造了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 ;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 ,结合图像分析 ,观察了运动训练中不同负荷和运动后不同恢复时相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ET - 1mRNA的表达 ,以研究运动时脑组织中NOS和ET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探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以及纯中药制剂“体复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NOSmRNA在安静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和丘脑等部位均有基础表达 ;进行适量运动的训练对照组与安静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说明适量运动对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影响不大 ;强化训练组表达明显减弱 ,说明大负荷运动会使脑组织中NOS活性减弱 ;而同样负荷的强化训练中药组表达明显强于强化训练组 ,说明该中药制剂可提高NOS活性 ;另外 ,在一次大强度的运动后即刻 ,强化训练组NOSmRNA表达明显减弱 ,至运动后 30分钟时略有恢复 ,到运动后 3小时时恢复到接近安静对照组的水平 ;而强训中药组在运动后即刻表达明显高于同时相的强化训练组 ,至运动后 30分钟时与强化训练组相同 ,到运动后 3小时时恢复到接近安静对照组的水?
李峰杨维益季绍良冯连世高大安梁嵘吕丹云刘晓兰王天芳康纯洁刘燕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
中医内、妇、儿科教材有关“疲劳”术语的使用与规范被引量:3
2007年
疲劳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既可存在于健康人中,又可作为一个非特异的症状,几乎可见于各系统的疾病中。早在《内经》时代就有对疲劳相关术语的描述和认识,继《内经》之后,与疲劳相关的术语描述也可见于诸多书籍中。本文选择了使用疲劳相关术语较多的《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中医临床教材,对其中的疲劳术语描述进行了归纳,并对这些教材中疲劳相关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规范疲劳术语的观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黄文杏薛晓琳王天芳季绍良
哮喘治疗经验被引量:4
1996年
哮喘,中医称为“哮”,为顽固难愈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如哨鸣,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常突然发作,短者仅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长者可持续几天或更久。 哮喘的病因病机,古人已有精辟的论述,如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哮病》言:“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
季绍良张秋云
关键词:哮喘中医药疗法
运动性疲劳舌象观察——20名国家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训练后舌象变化
2001年
赵建明孔筠季绍良陈家旭李峰瞿德竑陈易新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舌象舌诊
慢性疲劳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慢性束缚致大鼠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单胺类物质的改变及中药调节作用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来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中药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已研制的慢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高压液相观察了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物质的改变。结果 :单胺类物质代谢紊乱 ,下丘脑和垂体中 NE、DA升高 ,5 - HT下降 ;血浆 NE降低 ,而 5 - HT升高。结论 :服用中药复方和人参皂甙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慢性疲劳动物的单胺类神经物质的紊乱。这可能是中药显著改善慢性疲劳动物的疲劳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原因之一。
陈易新王天芳季绍良康纯洁刘晓兰刘燕
关键词:慢性疲劳动物模型单胺类物质5-HT病理机制
“消疲怡神”配方颗粒干预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王天芳李力王佳佳李冠儒季绍良武留信赵燕吴秀艳赵润栓薛晓琳张雅静韩萍李真王文萍邢建民王庆波汤宇
关键词:疲劳性双盲法安慰剂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