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荣

作品数:51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小麦
  • 33篇基因
  • 12篇克隆
  • 10篇基因克隆
  • 7篇蛋白
  • 7篇种子
  • 7篇胁迫
  • 6篇杂种
  • 6篇杂种优势
  • 6篇基因表达
  • 6篇分子
  • 5篇蛋白基因
  • 5篇杂交
  • 4篇生物胁迫
  • 4篇普通小麦
  • 4篇小麦种
  • 4篇麦种
  • 4篇结合蛋白
  • 4篇甲基结合蛋白
  • 4篇非生物

机构

  • 40篇河南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郑州师范高等...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商丘学院
  • 1篇商丘市农林科...

作者

  • 49篇孟凡荣
  • 27篇李永春
  • 22篇尹钧
  • 10篇任江萍
  • 7篇司志飞
  • 7篇牛洪斌
  • 7篇孙其信
  • 6篇倪中福
  • 6篇王潇
  • 6篇吴利民
  • 5篇刘昊英
  • 5篇王章奎
  • 5篇凌娜
  • 5篇王小纯
  • 4篇袁秀云
  • 4篇闫延涛
  • 3篇李磊
  • 3篇谢晓东
  • 3篇张莉
  • 3篇张春艳

传媒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植物生理学通...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个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其在种子中的表达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积累资料。【方法】利用RACE技术进行cDNA全长克隆,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克隆基因在小麦种子不同发育阶段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可分别编码193和1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TaMBD1和TaMBD6均包含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TaMBD1还包含1个CW型的锌指结构域。三维结构分析显示,TaMBD1和TaMBD6均可形成由β-折叠、α-螺旋及C-端扭曲共同构成的特定夹层结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有较高水平的稳定表达,而在萌发过程中呈现出有规律的表达动态,即胚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强,胚乳中的表达量却逐渐减弱;TaMBD6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以开花后15d时表达量最高,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却未检测到其表达。【结论】首次克隆了小麦甲基结合蛋白基因TaMBD1和TaMBD6的cDNA全长,这2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包含有与DNA互作的典型功能域;通过对这2个基因在种子发育及萌发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1在小麦种子的发育及萌发过程中均发挥重要调控功能,而TaMBD6仅与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小麦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孟凡荣李永春凌娜王潇司志飞张艳霞尹钧
关键词:甲基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小麦种子
小麦TaMBD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构建了小麦甲基结合域蛋白基因TaMBD2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TaMBD2,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株中优化了融合蛋白GST-TaMBD2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用0.3、0.5和1.0mmol·L-1的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GST-TaMBD2均能有效表达,以1.0mmol·L-1 IPTG诱导的效果最好;从诱导表达的时间来看,3种浓度IPTG诱导1h后融合蛋白均开始表达,且表达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在诱导6h后的表达量增加幅度不大,因此确定诱导融合蛋白GST-TaMBD2表达的最佳IPTG浓度为1.0mmol·L-1,诱导时间为6h。
孟凡荣司志飞刘昊英张问李永春尹钧
关键词:小麦原核表达
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克隆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特征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并探讨其在小麦抗逆调控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该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并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TaPM19-1的cDNA全长1 090 bp,无内含子,编码蛋白包含18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02 kD,包含有典型的AWPM19保守域;依据氨基酸序列将来源于不同植物的16个AWPM19类蛋白分为3组,TaPM19-1与2个来源于大麦及1个二穗短柄草的AWPM19类蛋白亲源关系最近,同属于第三组。高级结构分析显示,TaPM19-1可形成4个由α-螺旋组成的跨膜域,N端位于膜内,包含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C端近40个氨基酸位于膜内。表达分析显示,TaPM19-1除在发育后期的种子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外,其它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在所检测的2个小麦品种根系中,TaPM19-1的表达受ABA诱导,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极低;水分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根系和叶片中均呈现较强的诱导表达特性;在高盐和高温胁迫条件下,该基因在洛旱2号小麦中均可诱导表达,而在中国春小麦中未检测到该基因表达;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未检测到TaPM19-1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小麦质膜蛋白基因TaPM19-1的cDNA全长,其编码蛋白可形成典型的跨膜结构特征;该基因受植物激素ABA的诱导,在洛旱2号中也可被干旱、高盐和高温胁迫诱导,但在中国春中对高盐和高温胁迫无响应。推测TaPM19-1在洛旱2号和中国春中存在不同的转录调控机制。
李永春张春艳张宁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王翔尹钧
关键词:小麦基因克隆非生物胁迫
小麦脱水素TaDHN-2基因功能与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脱水素是一类在逆境胁迫过程中诱导表达的重要功能蛋白。为了探讨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洛旱2号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脱水素基因TaDHN-2,qRT-PCR分析了其在ABA诱导、PEG、NaCl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检测了TaDHN-2体外活性。结果表明,TaDHN-2可编码152个氨基酸,N端包含Y片段(VDEYGNP)及S片段(SSSSSEDDGMGGRRKK),C端包含两个保守的K片段(KIKEKLPG),属于脱水素的YnSKn亚类;表达特性分析显示,TaDHN-2受植物激素ABA诱导,属于ABA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通路。渗透胁迫过程中,该基因在中国春和洛旱2号两个品种中具有不同的诱导表达模式,在中国春根系中的诱导表达幅度显著高于洛旱2号,而在洛旱2号叶片中的诱导表达量更高;体外活性鉴定发现,60℃高温条件下,浓度为100μg·mL^(-1)的TaDHN-2可使α-淀粉酶活性提高2倍;在4℃低温条件下,TaDHN-2在浓度大于20μg·mL^(-1)时可以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当浓度增加到100μg·mL^(-1)时,可将α-淀粉酶活性提高为对照的1.6倍。以上结果说明,TaDHN-2蛋白具有显著的酶活性保护功能。
段宁振张宁李梦园王瀑童常亚南袁晓波樊亚栋李永春孟凡荣
关键词:小麦脱水素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酶活性
基因差异表达与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理
由于杂交种的所有基因均来自2个亲本,杂交种的基因组中并没有产生出新的基因,但从表型上看,杂交种与亲本相比,在各种性状表现上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杂交种的一些重要经济性状甚至超过了最好的亲本,即表现出杂种优势.这说明亲...
孙其信倪中福吴利民孟凡荣王章奎林展
Exendin-4高产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Exendin-4目的基因的改造和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Gene Bank中登录的Exendin-4的氨基酸序列,结合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嗜性,对原有基因70%的密码子进行改造,使其能在大肠杆...
王小纯祖向阳孟凡荣
文献传递
转基因水稻中抗虫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PCR检测及正、反交试验对转双价抗虫基因水稻材料的8个T1代株系中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株系中抗虫基因的分离符合3:1的孟德尔单基因分离规律;1个株系中阳性和阴性植株之比接近于15:1,该株系中抗虫基因可能以双拷贝插入到基因组中的两个非连锁位点;1个株系中阳性和阴性植株之比极显著偏离3:1(接近于1:1),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偏分离现象可能与转基因花粉竞争能力下降有关。
李永春孟凡荣薛庆中
关键词:抗虫基因株系转基因水稻反交阴性单基因
小麦TaLEA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被引量:7
2008年
为探讨小麦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在水分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PEG6000(20%)处理6.0 h的洛旱2号幼苗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小麦的TaLEA4基因,并分析了该基因在水分胁迫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序列分析显示,TaLEA4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典型的LEA4保守域。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小麦幼苗根系中,随着PEG6000介导的水分胁迫时间的推移,该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24 h达到最强,48 h又迅速回落;而在小麦幼苗的叶片中,该基因在水分胁迫0.5 h的表达量较强,其他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都较低。可见,TaLEA4基因与小麦水分胁迫反应密切相关,该基因在根系和叶片中的不同表达特性预示着该基因在根系和叶片的水分胁迫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王静英李永春王潇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尹钧
关键词:小麦克隆
黄淮麦区21个小麦品种中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明确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春化基因组成,采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分析了21个小麦品种春化基因VRN1的显隐性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所检测品种中没有发现VRN1在A基因组为显性(Vrn-A1)的基因型;偃展1号中VRN1在B和D基因组均为显性;周麦19、豫农949、郑麦004、洛麦21、豫麦18、矮抗59和偃展4110中,春化基因VRN1在D基因组中为显性;豫麦49、豫麦70、小偃81、郑麦366、豫麦70-36、温麦8号、洛旱2号、温麦19、豫农301、周麦16、平安3号、众麦1号和阜麦936中,春化基因VRN1在A、B和D基因组均为隐性。
袁秀云李永春孟凡荣任江萍牛洪斌尹钧
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TaMBD4基因的克隆、结构及表达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以拟南芥MBD基因的EST为基础,采用电子克隆并结合RT-PCR方法分离克隆了包含开放阅读框的小麦甲基结合域蛋白基因TaMBD4。序列分析显示,TaMBD4蛋白有典型的甲基结合域。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TaMBD4在干种子和胚乳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组织。TaMBD4的cDNA和基因组DNA比较分析显示,此基因包括1个内含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个内含子为2个GGCAGT序列的串联重复,推测该内含子可能与TaMBD4基因的转录后调控相关。
孟凡荣刘昊英司志飞尹钧李永春
关键词:DNA甲基化小麦克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