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轶旻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传教
  • 2篇传教策略
  • 1篇道德
  • 1篇翟理斯
  • 1篇独中
  • 1篇新教
  • 1篇新教传教士
  • 1篇新小说
  • 1篇性格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义和团
  • 1篇印刷
  • 1篇英文
  • 1篇中国诗歌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小说
  • 1篇神化

机构

  • 6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孙轶旻
  • 1篇邓艳艳

传媒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南通纺织职业...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别发印书馆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被引量:18
2008年
别发印书馆是近代西人在上海开设的一个重要印刷出版机构。它从近代西方迫切全面了解中固的文化环境出发,直接面向西方读者,联系了一批汉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长期侨居中国从事传教、外交、贸易、教学活动的作者,将与中国相关书籍的出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当时"西学东渐"为主流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涌动起一股"东学西渐"的潮流,在西方世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与上海另两大西文出版机构美华书馆和商务印书馆相比,别发印书馆在经营理念和出版特色上独树一帜,在其近八十年的经营时间里充当了近代中西交流的文化传媒,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孙轶旻
关键词:印刷出版文化交流
孤独中对死亡的否定之否定——试析莱蒙托夫抒情诗的主题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莱蒙托夫各个时期抒情诗的解析,揭示了莱蒙托夫抒情诗主题变化的原因及其人在死亡意识主导下的精神升华过程,从而更深入地探究诗人的思想与创作。
孙轶旻
关键词:孤僻孤独莱蒙托夫抒情诗
翟理斯译《聊斋志异选》的注释与译本的接受被引量:26
2007年
翟理斯译《聊斋志异选》是《聊斋志异》向西方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译本除译文精当外,还附有大量注释。翟理斯在注释中对译文所涉及之中国文化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常辅以亲身经历以及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因此,《聊斋志异选》的注释与译文文本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为西方读者理解《聊斋志异》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而且消除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和隔阂,显示了译本的学术价值,亦使《聊斋志异选》在西方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著名译本。
孙轶旻
关键词:《聊斋志异选》注释
民间祠祀与李靖神化
2006年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因其丰功伟绩而为后继历朝列于国家祀典。然而,对李靖神化具有主导因素的却是民间广修祠庙并不断附之以异说。这种民间的祠祀加速了历史人物李靖向神祗的转化。
孙轶旻
关键词:官方神化文化功能
来华新教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小说——以《教务杂志》刊载的评论为中心被引量:4
2011年
《教务杂志》是在华基督教会办刊时间最长的英文期刊,代表了主流教会和传教士的思想和见识。其刊载的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评论,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态度和看法。新教传教士主要把中国小说当作中国人道德观念的样本,并籍此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对中国小说的态度带有很实际的传教的意义,他们比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更为灵活主动的策略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他们为传播宗教而采取的文化适应政策。
孙轶旻孙逊
关键词:新教传教士道德传教策略
晚清新小说人物命名初探被引量:2
2002年
晚清特殊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造就了新小说这一异于传统小说的样式,它不仅充满新概念新事物,还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独具一格的人物命名体现出来。人物命名的目的在新小说中可分为三大类:一为讽刺人物,二为表现主旨,三为构造情节。通过这一类型化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晚清新小说的价值作一番新的思考。
孙轶旻
关键词:新小说反讽晚清时期性格情节
中国诗歌之精神被引量:1
2011年
译者序《中国诗歌之精神》(The Spirit of Chinese Poetry,an originalessay)1929年由别发印书馆(Kelly&Walsh,Ltd.)在新加坡、上海和香港出版,全书正文共43页,为一篇完整的论文。伯塞尔(Victor William Williams Saunders Purcell,1896-1965),英国汉学家,在马来西亚任职,曾任华民政务司(Protector of Chinese),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远东史讲师。主要著作还有《近代中国的兴起》(The Rise of Modern China,1962)、《义和团起义背景研究》(The Boxer Uprising:A Background Study,1963)等。
伯塞尔孙轶旻
关键词:中国诗歌SPIRITPOETRYWALSH
上海美华书馆与中国文学的英文传播被引量:2
2012年
美华书馆是继墨海书馆之后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印刷、出版机构之一,在出版中文书籍的同时刊行了大量英文著述,且绝大多数与中国相关,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亦从事着把中国文化向西方引出的事业。而其中涉及中国文学的著述与其他在华刊行的英文出版物相比,从编撰体例到论述视角尤具特色,具体体现在汉语读本的编撰、辞典中的中国文学条目以及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小说的评价上。美华书馆的这些英文出版物,使其超越了教会出版社的局限,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中都扮演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
孙轶旻
关键词:文学交流汉语读本传教策略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交流会暨高峰论坛”纪要
2012年
2011年11月26至27日,由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交流会暨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两个议题进行:一是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工作交流二是比较文学学科前沿动态聚谈。
孙轶旻邓艳艳
关键词: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世界文学研究工作交流会比较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