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贵艳

作品数:17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3篇长江
  • 3篇城市
  • 2篇演进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县域
  • 2篇乡村聚落
  • 2篇经济带
  • 2篇聚落
  • 2篇空间结构
  • 2篇空间演进
  • 2篇长江经济
  • 2篇长江经济带
  • 2篇城市群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演进研究
  • 1篇山区坡地
  • 1篇生计
  • 1篇生态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作者

  • 17篇孙贵艳
  • 12篇王传胜
  • 9篇肖磊
  • 3篇樊杰
  • 3篇黄金川
  • 3篇刘毅
  • 2篇刘毅
  • 2篇赵海英
  • 2篇朱珊珊
  • 1篇周成虎
  • 1篇金凤君
  • 1篇党丽娟
  • 1篇康蕾
  • 1篇孙威
  • 1篇徐勇
  • 1篇杨波
  • 1篇闫梅
  • 1篇汤青
  • 1篇董冠鹏
  • 1篇刘涛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2015 年...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县域的功能区划探索——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被引量:33
2010年
选择典型县域,探索主体功能背景下的县域功能区划,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入实施提供借鉴,也为目前学术界有关地域功能区划的研究提供案例。本文选择空间差异显著的浙江省上虞市,探讨主体功能优化开发背景下县域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区划思路和指标体系。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主要自然、人文要素空间分异的分析,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部署,估测了上虞市在现状技术水平下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值,提出了2级4类的功能区划方案。
王传胜赵海英孙贵艳樊杰
关键词:县域功能区划
云南昭通市坡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27
2011年
坡地聚落是我国山区聚落的重要类型,多处于生态条件差、经济落后的山区。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充分认知坡地聚落面临的生态、贫困、聚落重组、人口迁居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云南省昭通市为研究地区,运用GIS方法详尽探讨其坡地聚落的空间特征,并从区域发展视角分析坡地聚落空间特征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昭通市具有坡地聚落比例高、聚落密度突出、聚落分散布局、人类活动强度高、民族聚落垂直分异等显著特点。特殊的区位、人口基数和高人口增长率导致了高密度的聚落分布;生态脆弱、贫困和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人类活动强度;低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有限的城市集聚力与欠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聚落分散态势的重要成因。
王传胜孙贵艳孙威樊杰
西部山区坡地村落空间演进与农户生计改变被引量:13
2012年
坡地村落是指分布在山地、丘陵坡面上的村庄,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山区聚落中,是我国乡村聚落的重要类型。西部山区是坡地村落分布的主要地区,"十二五"期间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不仅会影响坡地村落的空间重组和人口迁移,也会影响到坡地村落的农户生计和山区区域发展问题。论文以坡地村落空间演进和农户流动为切入口,借助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典型地区的分析,运用GIS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分析了坡地村落空间集中和分散的基本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分析,剖析了村落空间演进和人口流动过程中农户耕地资产、收入、基本生活方式等主要生计的改变。结论认为,以减缓生态环境压力、调和人地矛盾和扭转经济贫困为最初目标的人口迁移,总体来说,有着显著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退耕使生态用地比重得到提高、劳动力收入渠道拓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得到显著改善等方面。
王传胜朱珊珊孙贵艳樊杰
关键词:农户生计
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被引量:24
2014年
测算和评价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论文在建立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多要素分步式算法及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1∶5万DEM数据、1∶10万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各类保护区分布图,测算和评价了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及沿江主要城市周边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62.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82%;来宾和柳州接壤的柳江东岸存在一个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富集区域,具有成片集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南宁和柳州2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规模性开发和建设的用地条件;百色、崇左、来宾、贵港和梧州5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相对较为有限,未来建成区规模的拓展应适当控制。
党丽娟徐勇汤青赵海英杨波孙贵艳
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被引量:31
2011年
基于1985、1990、2000和2007年的非农业人口,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系统研究京津冀都市圈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虽为"双核"结构,但一直处于分散发展趋势,京、津两个巨型城市的非农人口占京津冀都市圈的比重日趋下降;京津轴线为京津冀都市圈最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以其为中心形成显著的城市影响力圈层结构,河北各市影响力相对有限,都市圈西部、北部地区受辐射带动明显不足;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在京津双核主导格局下,石家庄、唐山等次中心逐渐发育,秦皇岛—唐山—北京—保定—石家庄沿线及曹妃甸—滨海新区—黄骅港的城镇发展带也逐渐呈现。
肖磊黄金川孙贵艳
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建议被引量:54
2015年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现阶段、新常态下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作为全国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长江经济带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航运优势和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2014年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左右。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跨区域的重大问题,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特征,对长江轴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解剖,从经济增长、国土空间开发、航运建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城镇化和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近期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若干建议,供政府及学术界参考与讨论。
刘毅刘毅周成虎王传胜孙贵艳康蕾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镇体系演化时空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986~2007年各市县(区)非农业人口资料,应用位序规模法则、ROXY指数、城市影响力等多种定量方法,结合相应定性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城镇体系发展中的规模结构及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处于缓慢分散趋势中,中等城市数量的显著增加,非农人口集聚重心从传统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上海是区域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且影响力远超过本区域范围;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长江为轴线形成较显著的城市影响力圈层结构,江苏的兴化、高邮地区以及浙江杭州西部、台州等广大地域受大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苏州-无锡形成内部联系紧密、层级结构模糊的一体化"城市区域",既是长三角的"核心区",也是城镇连绵发展的高级形态;尽管在二线城市中缺乏规模优势,南京与杭州因地理位置发挥了突出的区域带动作用,实际上承担着区域副中心角色;围绕核心区与两个副中心,长三角构筑成">"型城镇发展主轴。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金凤君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的生态保护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需要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期性与持续性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调控人类活动、继续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保护。
孙贵艳王传胜刘毅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
中国城市场强格局演化及空间自相关特征被引量:35
2012年
将城市场强与空间自相关结合起来,研究中国661个城市辐射场强和城市间的互动关联强度。从场强看,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辐射作用增长迅速,已形成全国性的辐射圈层结构;围绕沿海特大城市及武汉、郑州、重庆、成都等中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已具备孵化若干区域级城市群的城市化土壤;在地区尺度范围,全国大量地区性中心城市所形成的辐射场强,则培育了都市区发育的城市化土壤。从互动关联强度看,沿海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和互动关联性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不仅促进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超级城市群的日趋成熟,而且推动辽中南、山东半岛等次级城市群发展壮大。然而,内陆地区大部分城市目前还处于相对孤立发展状态,城市间互动关联性较弱,城市群发育潜力尚未得到真正激发。
黄金川孙贵艳闫梅刘涛肖磊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城市群
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居住用地布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深圳市龙岗区199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GIS技术和基于公里格网的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探讨了龙岗区农村居住用地的布局特征、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城镇空间快速扩张的同时,龙岗区农居用地减少有限,且用地地块逐渐破碎与分散化;农居变化是一个大量新建与消失并存的过程,在1996年农居用地消失42%的同时,亦有相近规模的农居新建而成;城镇化对龙岗区农居用地影响显著,消失农居多布局于邻近深圳主城、城镇化进程显著的西南地区;新建农居倾向避开高速城镇化区域,同时在租金利益下集聚于原有城镇空间附近地域;空间要素对农居布局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其中坡度影响最为显著,陡坡地区农居用地显著减少,而交通干线与水系附近则明显增加。
孙贵艳王传胜肖磊董冠鹏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