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亲利

作品数:56 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磁共振
  • 16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新生儿
  • 8篇波谱
  • 7篇扩散
  • 7篇磁共振波谱
  • 6篇白质
  • 5篇影像
  • 5篇质子磁共振
  • 5篇质子磁共振波...
  • 4篇血管
  • 4篇影像科
  • 4篇脑室
  • 3篇信号
  • 3篇张量成像
  • 3篇氢质子磁共振
  • 3篇氢质子磁共振...
  • 3篇足月
  • 3篇足月新生儿

机构

  • 2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市儿童医...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作者

  • 42篇孙亲利
  • 27篇杨健
  • 16篇鱼博浪
  • 13篇李贤军
  • 7篇张育苗
  • 7篇张明
  • 7篇王苗苗
  • 6篇范帆
  • 5篇王蓉
  • 5篇王斐
  • 4篇李彦彦
  • 4篇金超
  • 4篇刘哲
  • 4篇刘衡
  • 3篇荐志洁
  • 3篇宁宁
  • 3篇蒋昊翔
  • 3篇郭建新
  • 3篇高洁
  • 3篇高洁

传媒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第六届中国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RIs抗抑郁药治疗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前后双侧额叶和海马^1H-MRS的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部神经生化物质的变化。方法利用1H-MRS测量21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和肌醇(mI)水平,计算NAA/Cr、Glx/Cr、Cho/Cr、mI/Cr,并与21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再次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NAA/Cr、Glx/Cr、Cho/Cr、mI/C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左侧额叶NAA/Cr、右侧额叶Glx/Cr、NAA/Cr及左侧海马Glx/Cr、NAA/Cr较对照组降低;右侧额叶和海马mI/Cr较对照组升高;SSRI抗抑郁药治疗后病例组左侧额叶及海马NAA/Cr较治疗前升高,右侧额叶mI/Cr较治疗前降低。结论重性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谷氨酸系统及第二信使系统异常有关,抗抑郁剂的疗效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及调整第二信使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高成阁孙彦孙亲利丁辉鱼博浪
关键词: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抗抑郁药
影像科用阅片投影放大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影像科用阅片投影放大装置,包括底板、照明机构、滑板、支撑板、夹紧机构、滑动机构、摄像机构,该影像科用阅片投影放大装置,首先通过对滑动机构的使用,即通过对横向以及纵向位置的调节处理,使得医生可将摄像机构快速便捷...
孙亲利杨健鱼博浪李贤军刘哲高璐刘婷颜格
文献传递
一种扩散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消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散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消除方法,属于扩散磁共振成像参量估计领域。该伪影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扩散磁共振成像图像采集;2)扩散加权图像组织区域提取预处理;3)参考扩散加权图像获取;4)刚体变换;5)仿...
杨健李贤军孙亲利牛刚高洁张育苗胡亚杰罗雪
文献传递
一种核磁共振用降噪防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用降噪防护装置,包括躺板,所述躺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设有滑动凹槽,滑动凹槽的上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支板,两个滑动支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防护外壳,防护外壳的内部设有真空腔,防护外壳的一端设有开口,防护...
王蓉孙亲利牛刚钟乘凤
文献传递
垂体脓肿的CT和MR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5例垂体脓肿CT和MR表现,并复习近10年国内123例垂体脓肿的报告,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垂体脓肿CT和MR表现的认识。方法:5例垂体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3例,女
鱼博浪陈燕王斐孙亲利范帆张明
文献传递
新生儿内囊髓鞘化进程的DTI多参量研究
:在常规MRI基础上使用DTI量化内囊后肢尾部、内囊后肢前部、内囊前肢髓鞘化进程,并对DTI参数检测内囊髓鞘发育的效能进行评估。方法:选择MR平扫和DTI扫描未见异常表现的新生儿28例,使用GE3.0 T MR(GE,S...
侯欣高洁张育苗孙亲利鱼博浪杨健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发育评估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法研究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特点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利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法同时研究早产及足月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患儿的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量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分别纳入接受常规MRI及DTI扫描的21例早产和25例足月PWML患儿,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新生儿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TBSS分析,比较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扩散率(AD)、垂直扩散率(RD)在早产PWML和对照间、足月PWML和对照间的差异。结果在早产及足月PWML中,均发现FA值在内囊后肢、视辐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体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足月PWML中白质改变的范围更广泛,还可见于胼胝体膝部、放射冠、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白质区内,且FA值降低的同时还伴随着MD及RD值的显著升高。结论 TBSS技术可发现新生儿PWML的脑白质损伤区域并不局限,早产和足月儿PWML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脑白质损伤或/和发育延迟。
高洁张育苗孙亲利李贤军李彦彦鱼博浪杨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磁化转移联合层面选择反转恢复预脉冲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化转移联合层面选择反转恢复预脉冲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包括步骤:一、激发信号发送:向被检测对象发送激发信号;发送激发信号时,按磁化转移与层面选择反转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施加磁化转移脉冲序列、层面选择反转恢复预...
杨健牛刚李贤军王蓉孙亲利郭建新荐志洁
文献传递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高信号偏侧性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lacunar infarction,ALI)和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是脑小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联系密切,本研究拟探讨WMHs偏侧性对ALI位置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连续性纳入ALI伴有WMHs患者61例,男性4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7±12.6)岁。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采用改良Scheltens量表在FLAIR序列分别评估左右大脑半球WMHs,比较WMHs对称组与偏侧组基线资料,进一步分析WMHs不同类型与ALI位置的相关性。结果61例患者中,根据左右大脑半球WMHs评分差值分WMHs对称组(<3分)33例,WMHs偏侧组(≥3分)28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发病时间(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ALI,位于左侧大脑半球34例,位于右侧大脑半球27例,WMHs对称组中左右大脑半球ALI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vs 13)(P>0.05);WMHs偏侧组中,左偏组(13例)的左侧半球ALI多于右侧半球(12 vs 1),右偏组(15例)的右侧半球ALI多于左侧半球(13 vs 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本研究发现,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的ALI多位于WMHs边缘区域。结论脑白质高信号偏侧患者中,白质损伤严重的大脑半球更容易发生急性缺血,且缺血灶多位于白质高信号的边缘。
卞益同孙亲利高璐杨健
关键词:腔隙性白质高信号磁共振成像卒中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EC)的影像表现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检查(16例)或超声检查(26例)诊断为新生儿SEC的临床资料共42例(SEC组),并选择健康新生儿42名作为对照组。根据SEC发生位置进行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SEC发生位置可分为前角型、体旁型(包括凸向室内及室外脑白质)及后角型3型,其中体旁型25例,前角型15例,后角型2例。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发生SEC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均〈0.05)。前角型缺氧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旁型[86.67%(13/15),52.00%(13/25),χ^2=4.95,P=0.03];前角型及体旁型中感染因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9/15),44.00%(11/25),χ^2=0.96,P〉0.05]。2例后角型均存在缺氧缺血及感染因素。结论围生期缺氧缺血及感染是新生儿SEC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且缺氧缺血与前角型的发生密切相关。
李彦彦穆靓孙亲利高洁王苗苗杨健
关键词:新生儿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