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原菌分布
  • 1篇增殖
  • 1篇治疗疗效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干细胞增...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作用
  • 1篇室管膜
  • 1篇室管膜下
  • 1篇室管膜下区
  • 1篇缺血
  • 1篇自体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孔维霞
  • 2篇杨青
  • 2篇刘会苗
  • 1篇李靖
  • 1篇蒋超
  • 1篇李蔚
  • 1篇周英
  • 1篇朱丽
  • 1篇罗焕
  • 1篇张展
  • 1篇张峰
  • 1篇程亚南
  • 1篇王敏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50-300g。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将由模型动物股骨骨髓腔内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经尾静脉途径移植到大鼠体内;线栓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分别于脑梗死后24h、72h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部BDNF的表达;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于脑梗死7d时通过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染技术进行检测。结果经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24h、72h时,BDNF表达的水平在脑梗死大鼠脑部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及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还促进了脑梗死7d时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与模型组以及溶剂治疗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显著增加脑梗死大鼠脑部BDNF的表达、并促进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动员。骨髓单个核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蒋超孔维霞朱丽罗焕
关键词:脑梗死骨髓单个核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作用
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有统计表明,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中老年人的10倍。因此,TIA是各类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我科对2006-10—2010-05住院的56例TIA患者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效果满意。
李靖孔维霞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短暂性脑缺血疗效观察
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像学表现及超声引导下穿刺不同处理措施对治疗疗效的影响,为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94例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术前行超声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比较不同感染分期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 94例患者共培养出48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32株占66.67%;感染前期患者84.62%囊肿张力偏低,感染期患者91.53%囊壁塌陷、化脓期患者83.33%囊壁张力高、感染后期患者100.00%囊壁张力低;硬化剂为无水乙醇时治愈率为100.00%高于高渗盐水的治愈率80.95%(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肝包虫囊肿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囊肿感染分期不同时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时选用无水乙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渗盐水。
张峰杨青刘会苗张展程亚南孔维霞
关键词:肝包虫囊肿超声引导下穿刺
不同TOAST亚型脑卒中患者动脉硬化负担分级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按照TOAST分型标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并评价各类型患者的动脉硬化负担分级。方法选取2014-01—2016-05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并根据动脉硬化负担分级对各亚型卒中患者进行分级评价,比较各亚型卒中患者的动脉硬化负担分级。结果 TOAST分型结果:心源性栓塞型(CE)24例(15.3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4例(34.62%),小动脉闭塞型(SAO)28例(17.59%),其他明确病因型(ODC)20例(12.82%)及不明原因型(UND)30例(19.23%);动脉硬化负担分级结果: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的动脉硬化负担分级程度高于其他明确病因型与不明原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的病因均与血管性因素有关,通过动脉硬化负担分级有利于血管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诊断。
孔维霞杨青李蔚周英刘会苗王敏
关键词:脑卒中病因TOAST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