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啸兰

作品数:26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种群
  • 4篇鱼类
  • 4篇种群遗传
  • 4篇种群遗传结构
  • 4篇微卫星
  • 3篇养殖
  • 3篇渔业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福尔马林
  • 3篇DNA提取
  • 2篇养殖现状
  • 2篇鱼类标本
  • 2篇摄食
  • 2篇水生
  • 2篇鸢乌贼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污染
  • 2篇习性
  • 2篇环境污染

机构

  • 24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广东省海洋与...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5篇孔啸兰
  • 18篇陈作志
  • 9篇江艳娥
  • 7篇李纯厚
  • 6篇龚玉艳
  • 6篇张俊
  • 5篇张鹏
  • 4篇李敏
  • 3篇颉晓勇
  • 3篇林琳
  • 3篇黄梓荣
  • 3篇许友伟
  • 3篇张魁
  • 2篇晏磊
  • 2篇范江涛
  • 2篇蔡研聪
  • 2篇肖雅元
  • 1篇朱长波
  • 1篇李琦
  • 1篇黄洪辉

传媒

  • 6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海洋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产科技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方水产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2014年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许友伟江艳娥范江涛孔啸兰张魁陈作志
关键词:群落结构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瓦氏眶灯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是深海虾拖网的主要副渔获物之一,对维持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5年6、8月及2017年3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利用底层虾拖网及中层拖网采集的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样品,对其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瓦氏眶灯鱼的体长范围为71~172 mm,平均118 mm;体重范围为5.25~66.20 g,平均26.05 g。雌雄个体体长、体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ANOVA,P<0.01);总样本雌性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4×10^(-5)L^(2.7873)(R^2=0.9241,n=317),雄性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7×10^(-5)L^(2.6883)(R^2=0.9052,n=558)。雌雄性比为1:1.76,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性腺成熟度以II期为主,各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表明瓦氏眶灯鱼在全年多次产卵,其雌性初次性成熟体长L_(50%)为145.0 mm。瓦氏眶灯鱼摄食等级主要以1、2级为主,主要摄食安达曼钩腕乌贼(Abralia andamanica)、线小钩腕乌贼(Abraliopsis lineata)等头足类,同时还摄食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等小型中层鱼及拟须虾(Aristaeomorpha foliacea)等甲壳类,有时也会摄食同类。瓦氏眶灯鱼主要生活在底层海域,除少部分未成熟个体外,基本不进行昼夜垂直迁移。瓦氏眶灯鱼个体规格大,数量多,且基本不进行垂直迁移,是研究南海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重要种类。
龚玉艳杨玉滔孔啸兰张俊江艳娥陈作志晏磊张魁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龚玉艳詹凤娉杨玉滔张鹏孔啸兰江艳娥陈作志
关键词:鸢乌贼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
福尔马林固定鱼类标本DNA提取方法的优化被引量:9
2012年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致使许多海洋鱼类种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摸清鱼类种群结构对气候变化和人类胁迫活动的响应机理,利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研究较早年代海洋鱼类DNA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解决福尔马林固定鱼类样本DNA提取质量差的难题,以福尔马林固定近50年的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标本为例,研究DNA提取过程中多个因素对DNA提取产量的影响。以取样部位、除甲醛处理、消化时间、抽提方法为考察因素,以DNA提取浓度为评价指标,通过SPSS软件设计L8(4×24)正交实验。结果,得到的最优处理组为:肌肉组织样品经GTE缓冲液浸泡与酒精梯度处理后,90℃水浴30 min,真空干燥处理,加入裂解液与蛋白酶K,55℃水浴消化3 h,试剂盒法提取DNA。除甲醛处理是提高DNA产量的关键,处理步骤越多效果越好。90℃水浴后再消化能够显著提高DNA提取效率。通过对比标本DNA与新鲜样品DNA,PCR扩增的结果,证明使用优化方法提取的DNA能够满足后续研究的需求。
孔啸兰陈作志林琳李纯厚梁沛文
关键词:福尔马林DNA提取正交设计
南海扁舵鲣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全序列,对2013年3月~2015年4月采自中国南海6°N^20°N之间8个地理群体的200尾扁舵鲣(Auxis thazard)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序列总长991 bp,包含184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191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南海扁舵鲣总体呈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99 5±0.000 6)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0.019±0.009)。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成对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显示,南海范围内扁舵鲣不存在与地理群体对应的支系,群体间存在很强的基因流,遗传分化不显著。种群动态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表明,南海扁舵鲣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结果表明,南海扁舵鲣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备较高的生态适应和进化能力;南海扁舵鲣属于同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渔业开发和管理上可视为一个单一的管理单元。
李敏张鹏李玉芳陈森张魁孔啸兰陈作志
关键词:种群遗传结构
南海扁舵鲣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4年春、秋两季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扁舵鲣(Auxis thazard)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扁舵鲣优势叉长为240-300 mm,占总数的60.3%,秋季为220-260 mm,占77.8%;春、秋季样本叉长与体质量关系式差异不大(P〉0.05);春、秋季样本总体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各叉长组性比有显著差异(P〈0.001);春季样本性腺成熟度各期均有分布,以Ⅰ期和Ⅱ期为主,且随着叉长增大,性成熟的雌鱼比例减小,雄鱼比例上升;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平均性腺指数(GSI)随着性腺的发育而上升,且雌性大于雄性;初次性成熟叉长为304.5 mm;摄食等级都以0级和1级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3.1%和43.4%。
孔啸兰晏磊张鹏陈作志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南海中北部尾明角灯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45-60 mm,占总数的86.9%,平均体长为(51.47±6.60)mm;体质量为0.3-4.3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2.5 g,占总数的91.1%,平均体质量为(1.6±0.61)g;雌雄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ANOVA,P&gt;0.05);生长参数b为2.581,表明尾明角灯鱼为异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39∶1,在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中差异较大,10月和1月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不同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性腺成熟比例最高为1月;初次性成熟体长为51.4 mm;摄食等级0-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8%、46%、33.9%、8.1%和1.3%。
孔啸兰江艳娥龚玉艳陈作志张俊范江涛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南海深水金线鱼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深水金线鱼是我国南海主要渔业经济种之一。为了探讨南海深水金线鱼资源评估和管理对策,本文采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南海4个深水金线鱼群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出等位基因100个,...
孔啸兰陈作志林琳李纯厚
关键词:微卫星种群遗传结构
文献传递
广东省水生生物养护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广东省海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生生物生态系统面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全省水生生物养护工作面临挑战。为此,本文总结了广东省水生...
刘思远孔啸兰
文献传递
广东省海水养殖现状与环境污染负荷评估被引量:1
2010年
广东省发展海水养殖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223万吨,养殖面积18.97万公顷,产值173亿元。海水养殖生产相应带来环境污染负荷。根据"质量平衡"法,对环境影响最大的3种养殖方式进行估算,2008年广东省对虾池塘养殖氮和磷的环境污染总负荷量分别为1 1 91 2.0吨和2626.8吨;海水鱼类池塘养殖氮和磷的环境污染总负荷量分别为8673.4吨和1831.3吨;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氮和磷的环境污染总负荷量分别为14806.3吨和2874.1吨。
颉晓勇李纯厚孔啸兰李庆陈健光
关键词:海水养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