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杨

作品数:56 被引量:3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白垩纪
  • 11篇锆石
  • 10篇元古代
  • 9篇地质
  • 9篇新元古代
  • 6篇岩石
  • 6篇造山带
  • 6篇山带
  • 6篇结合带
  • 6篇化石
  • 6篇火山
  • 5篇地层
  • 5篇岩群
  • 5篇山岩
  • 5篇火山岩
  • 5篇江南造山带
  • 4篇蛋化石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意义

机构

  • 30篇南京地质矿产...
  • 25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天台县国土资...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3篇香港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滑铁卢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55篇姜杨
  • 32篇邢光福
  • 26篇余明刚
  • 22篇赵希林
  • 16篇陈志洪
  • 15篇钱迈平
  • 13篇段政
  • 13篇周效华
  • 11篇陈荣
  • 10篇靳国栋
  • 9篇蒋仁
  • 9篇杨祝良
  • 8篇廖圣兵
  • 8篇王存智
  • 8篇张彦杰
  • 6篇朱清波
  • 5篇黄文成
  • 5篇李龙明
  • 4篇沈加林
  • 4篇洪文涛

传媒

  • 6篇中国地质
  • 6篇地层学杂志
  • 6篇资源调查与环...
  • 4篇地质通报
  • 4篇地质学刊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同...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港西贡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香港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白垩纪粮船湾组发育有目前世界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的次生节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柱状节理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过程。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区次生节理主要包括陡倾的纵节理及缓倾的横节理。前者多具有共轭剪节理的特征,形成于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环境下;后者切割早期构造面理,形成于重力垮塌的构造环境,多发展为正滑断层。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总体上受次生节理改造明显,共轭节理反演的构造应力环境表明石柱区在140 Ma左右经历了快速的构造转换,主挤压应力由近NE—SW向转换为近NW—SE向,可能与莲花山断裂的构造活动相关。
朱清波杨祝良姜杨周效华王存智靳国栋
关键词:柱状节理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及其集群死亡事件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西南部三叠纪海相生物群主要有海生爬行类、鱼类、棘皮类、菊石类、双壳类、腹足类及节肢动物等,分布范围包括贵州关岭、兴义、盘县和云南罗平一带的中—上三叠统关岭组、竹竿坡组及小凹组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地层。这些生物群高度分异,数量丰富,反映了地球生命在经历了二叠纪末大绝灭以及早三叠世的相对停滞期后,在中三叠世开始进入迅速辐射演化的新阶段。这样不同类型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大量海洋动物同时集群死亡,并被迅速封埋保存成化石,反映了当时多次发生突发灾变事件。这与该生物群所处的古地理位置恰好位于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及印度支那板块交界区构造活动带的海湾盆地环境有密切关系。推测那里滞流深水区还原环境形成硫化氢水团,在印支造山运动期间多次发生的海底地震及火山活动时,其硫化氢水团及海底富含碳酸盐的软泥泛起,混合成高密度有毒浊水团,侵入海洋生物群生存的清澈浅水区,导致大量海洋生物中毒窒息,出现突发性集群死亡,随后又被有毒浊水团携带的泥沙迅速封埋,在以后的成岩作用中保存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中的精美化石。
钱迈平马雪姜杨彭成龙章其华
关键词:三叠纪
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片麻状”浆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10年
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在闽东南长乐-南澳断裂带中,多处新发现白垩纪(辉长)闪长质和二长花岗质岩浆经机械的、化学的混合形成各种浆混岩类,与两混合端元岩石共同构成浆混杂岩,成岩后还受到应力作用。它们因特殊的结构构造而长期被归入混合花岗岩或片麻状花岗岩类。描述了泉州市肖厝、福清市高山等地浆混杂岩的野外地质特征,并与莆田市和福清市的典型变质变形花岗岩类进行了对比,指出这3类岩石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浆混杂岩可能形成于主变质变形期之前早白垩世早期的伸展环境中。
邢光福卢清地姜杨聂童春陈荣冯艳芳陈志洪余明刚李春海黄家龙柯学
关键词:白垩纪闽东南
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华南蛇绿岩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蛇绿岩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就成为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大地构造学意义,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深海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的实施,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蛇绿岩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对华南蛇绿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梳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王存智姜杨邢光福
关键词:蛇绿岩
苏皖北部下寒武统对前南华系的超覆被引量:3
2013年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地层的区域划分对比、时代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长期存在争议,主要有二种意见:其中一种观点是刘老碑组上部以上的新元古界地层均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纪地层之间并无较大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另一种看法是该地区寒武纪地层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之上,二者之间存在较长的沉积间断,并存在规模不等的构造运动。最近笔者对该区寒武系—新元古界各界线剖面进行了详测,在获得大量地层空间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证明下寒武统超覆在新元古界不同层位的岩组上,而且生物地层对比也表明其间存在较大的沉积间断,这里的新元古界为更古老的前南华系地层。
厉建华钱迈平姜杨
关键词:岩石地层新元古界下寒武统
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粮船湾组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在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核心地质景观是白垩纪粮船湾组(Kkh)火山岩优美的六方形石柱(柱状节理),它们的岩石类型长期存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争。笔者等经野外调查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确认粮船湾组火山岩实属一种特殊的熔岩——流纹质碎斑熔岩,以普遍的柱状节理、斑晶具有碎斑结构和珠边结构、基质发育霏细结构和流动构造为特征;它们不仅代表了香港地区中生代最晚期火山喷发的产物,而且构成了西贡破火山机构的中央侵出相岩穹。推断粮船湾组火山岩石柱是地球上已知面积最大的流纹质碎斑熔岩石柱群(~150 km2),目前所见的火山岩石柱仅是长期剥蚀后的残余部分。
邢光福吴振扬陶奎元伍世良陈荣姜杨李龙明余明刚
关键词:白垩纪
浙江天台盆地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的锆石U-Pb年代学被引量:7
2016年
为厘定浙江省天台县天台盆地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的时代,在赋存恐龙骨骼及蛋化石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陆相红层中选取了晶屑凝灰岩夹层,分别进行了精确的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赖家组中上部和赤城山组中部晶屑凝灰岩(夹层)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00±1 Ma和92±1 Ma,表明赖家组沉积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而赤城山组形成于晚白垩世,二者连续沉积构成了天台盆地含恐龙骨骼和蛋化石的地层;据此推断,与赖家组呈整合接触的下伏塘上组地层的形成时代早于早白垩世晚期(>100 Ma),而天台盆地恐龙的灭绝时代晚于晚白垩世早期(<92 Ma)。上述研究结果亦可为开展天台盆地与浙东其他盆地之间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姜杨钱迈平邢光福蒋严根
关键词:年代学白垩纪
苏皖北部新元古代宏体碳质化石(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代到寒武纪,尤其在新元古代更显优势。宏体碳质化石通常呈微米级厚,大小范围从略小于1到大于100mm2的片状黑-褐色薄膜。它们形态各异,变化范围从光滑、起皱、扭曲或具环纹的圆形、椭圆形、香肠形到不规则的角形等个体。大多无清晰稳定的表面装饰或内部构造,难以进一步分类。在许多标本中,原生的压实作用引起的折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是具有柔软的外壁包裹着活性流体物质的海洋生物。苏皖北部新元古界富产宏体碳质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安徽寿州、凤阳、宿州、灵璧,江苏铜山及山东苍山等地,均保存于细腻的粘土含量较高的页岩或泥岩中,化石保存完好程度与岩性的细腻程度成正比。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是Chuaria,其次为Tawuia,而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仅见于淮南少数地点的刘老碑组、九里桥组,以及淮北少数地点的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它们曾被分类命名多达52个形态属种。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是同物异名、不符合国际命名规范及分类地位有问题者(Sun and Zhou,1986;Hofmann,1994;钱迈平等,2000,2008;Dongetal.,2008)。经清理甄别归纳后,也许只有4个形态属种有效。它们分别是:1)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圆—短椭圆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常在边缘及其附近有环向或斜切向皱纹;2)Tawuia dalensis Hofmann et Aitken,1979,长椭圆-香肠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不定向皱纹;3)Tyrasotaenia podolica Gnilovskaya
钱迈平姜杨余明刚
关键词:藻类新元古代苏皖北部
浙江嵊州地区陈蔡岩群变质岩的锆石年代学研究:江绍结合带对华南印支期造山运动的响应被引量:2
2015年
陈蔡岩群是华夏地块西北缘的主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蕴含着有关江绍结合带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长期为众多学者所关注。作者最近通过路线调查和地质剖面测制,将研究区"陈蔡岩群"解体为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侵入其中的二长花岗岩及后期基性岩脉等。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年龄数据可分为多组,其中以约1800 Ma、约700Ma、220 Ma三组最为集中,前者给出了片麻岩继承锆石年龄的峰值,中者给出了片麻岩原岩时代的上限,后者为变质年龄;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20 Ma,与前述变质年龄对应,均为印支期构造热事件,显示了江绍结合带对华南印支期造山运动的响应。
王存智邢光福陈荣洪文涛朱清波赵希林姜杨
关键词: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对闽北地区稻香组形成时代的制约被引量:1
2014年
闽北地区基岩的露头连续较差,但其独特的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特征表明稻香组确实存在,在前人的研究工作中稻香组一直作为寒武纪浅变质岩系,曾测得其Sm-Nd模式年龄值为(500±35)Ma,但是由于测试方法的局限性,这一形成年龄的可靠性值得商榷。本次研究对稻香组气孔状玄武岩和硅质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为研究稻香组的层位归属提供了精确的地质年代学证据。结果表明,稻香组中气孔状玄武岩最新的一组年龄为(111.4±2.0)Ma,表明其形成于晚中生代早白垩世,这一年龄应代表稻香组形成年龄的下限,为稻香组形成的最早年龄提供了约束,这一结果也与硅质岩中最小一组年龄124 Ma相一致(硅质岩中最新的一组年龄代表了其形成年龄的下限)。气孔状玄武岩和硅质岩的年龄表明稻香组很可能包括了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的物质信息,需要进一步将其解体,至少应将形成于中生代的气孔状玄武岩和硅质岩单独划分出来。稻香组年龄的获得丰富了闽西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演化资料,为研究该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年龄支持。
赵希林余明刚姜杨李亚楠靳国栋陈志洪邢光福
关键词:硅质岩玄武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