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朝军

作品数:93 被引量:48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9篇养殖
  • 19篇黄鱼
  • 19篇大黄鱼
  • 18篇贝类
  • 10篇水产
  • 10篇蛤仔
  • 10篇菲律宾蛤仔
  • 10篇腐败菌
  • 9篇水产品
  • 7篇养殖水体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7篇货架期
  • 7篇高效液相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杆菌
  • 6篇养殖大黄鱼
  • 6篇大肠杆菌
  • 5篇液相

机构

  • 9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3篇上海理工大学
  • 15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江西省水产科...
  • 2篇上海德诺产品...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3篇姜朝军
  • 53篇郭全友
  • 23篇蔡友琼
  • 21篇乔庆林
  • 20篇徐捷
  • 19篇李保国
  • 13篇李学英
  • 10篇杨宪时
  • 10篇于慧娟
  • 9篇唐保军
  • 7篇尹飞
  • 7篇惠芸华
  • 6篇许钟
  • 5篇王鲁民
  • 4篇顾孝连
  • 4篇钱蓓蕾
  • 3篇沈晓盛
  • 3篇冯广朋
  • 3篇高露姣
  • 3篇宋炜

传媒

  • 10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食品科学
  • 5篇海洋渔业
  • 5篇现代食品科技
  • 4篇食品与发酵科...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包装工程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现代渔业信息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即食休闲大鲵制品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食休闲大鲵制品的加工方法,包括鱼预处理、预腌除腥、腌制入味、加热熟制、阶段干燥、真空包装、低温杀菌和冰水速冷,获得所述即食休闲大鲵制品。本发明选取微波和红外线联合杀菌,使产品具有风味柔和、杀菌强度低、品...
郭全友马东林蔡丽君杨絮冯广朋姜朝军
文献传递
深水网箱养殖和野生大黄鱼营养及品质差异性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以野生和深水网箱分阶段养殖(D0:初始、D1:第3个月、D2:第6个月)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对象,对其生长、色泽、粗营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进行比较,探究大黄鱼养殖过程的生长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养殖鱼肥满度比野生鱼约小25%,养殖鱼分阶段体长/体高和肥满度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当养殖6个月时与野生鱼无显著差异;野生鱼脂肪含量低于养殖鱼,约占养殖鱼的70%,养殖鱼脂肪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养殖鱼粗蛋白仅占野生鱼的80%左右。养殖鱼与野生鱼亮度差异不大,颜色偏红,第3和第6个月时,体色变黄;饱和脂肪酸(Σ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野生鱼>养殖鱼,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和Σ(C20:5(EPA)+C22:6(DHA))野生鱼<养殖鱼,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血栓形成指数(IT)野生鱼>养殖鱼,多烯指数(PI)野生鱼<养殖鱼;野生鱼和养殖鱼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SEAA),总氨基酸(TAA)、NEAA、EAA和SEAA野生鱼>养殖鱼,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F)野生鱼<养殖鱼,养殖过程TAA、NEAA、EAA和SEAA均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EAA/TAA、EAA/NEAA和F值呈下降趋势,而NEAA/TAA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仿生态分阶段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可有效降低大黄鱼肥满度和脂肪含量,提升鱼体色泽和营养品质,为优化大黄鱼品质和养殖技术等提供支撑。
郭全友刑晓亮王磊宋炜姜朝军王鲁民
关键词:大黄鱼深水网箱体色营养
一种细角螺育苗养殖用的抄网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角螺育苗养殖用的抄网,包括网架(1)、网袋(2)和网杆(3),所述的网架(1)为敞口的三角形,所述网架(1)敞口处两端延长成柄与网杆(3)连接,所述网架(1)上缝制有网袋(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细角螺...
唐保军尹飞姜朝军顾孝连
文献传递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及其在鲜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为了降低水产品腐败变质带来的经济损失,对其原因进行不断深入研究,揭示了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s)与水产品腐败机制密切相关。特定腐败菌是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调控水产品腐败过程中特定腐败菌的生长代谢及腐败特征。研究SSOs种群特征和生长代谢规律,对数字化预测水产品货架期和抑菌保鲜等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SSOs特征和代谢物定量致腐能力指标,阐述了基于SSOs数学模型预测水产品货架期和水产品保鲜技术应用,旨在为控制腐败菌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张小敏周国燕郭全友姜朝军杨絮
关键词:水产品预测微生物学
提高软烤扇贝微生物学质量安全的研究
杨宪时许钟郭全友李学英姜朝军
关键词:NISIN均匀性球菌
养殖模式和饵料对养殖大黄鱼体色、质构和营养成分评价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为评价养殖模式和饵料对养殖大黄鱼品质的影响,以野生大黄鱼为参照,对养殖大黄鱼(筏式小网箱冰鲜鱼饵料组R1、筏式小网箱饲料组R2、多通框网箱冰鲜鱼饵料组S1和多通框网箱饲料组S2)的体色、质构和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体表色泽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尾部的内尾部各点,色差值相近,外尾部各点,色差值也相近,但内、外尾整体之间差异显著;腹部和背部体色均呈现中间深两边浅的分布;饲料中南极磷虾的加入可显著提升腹部黄度值。S组具有较优的质构和持水力以及更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蛋白含量较高而粗脂肪较低;饲料组(R2、S2)的b、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多通框网箱模式投喂饲料养殖大黄鱼的体色、肉质、营养品质较优,更接近野生鱼,可为优化养殖模式和研发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提升大黄鱼品质提供依据。
李松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杨絮张秀洁张永杏
关键词:养殖大黄鱼养殖模式饵料体色
紫外线系统净化双壳贝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菲律宾蛤仔经人工方法使其体内积累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达到5个对数值后,放入小型紫外线(UV)循环净化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来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贝类自身净化能力的影响。经56h净化处理后,贝肉中的E.coli减小约3个对数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菲律宾蛤仔净化效果的因子依次为水交换率、贝水比和温度,其最佳的净化条件为:换水率3次/h,贝水比为1:4,温度15℃。紫外线系统净化菲律宾蛤仔是有效的。
乔庆林蔡友琼徐捷姜朝军
关键词:紫外线双壳贝类埃希氏大肠杆菌菲律宾蛤仔温度
pH、水分活度和NaCl对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限及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以有氧贮藏养殖大黄鱼的特定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通过p H、Aw、Na Cl和温度调控其生长/非生长状况,并分析其对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有效抑制特定腐败菌增殖,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支持。将腐败希瓦氏菌接种于TSB中培养,测定不同调控因子下OD动态数据,确定生长/非生长界限,在生长范围内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进行拟合,对模型的拟合优度及调控因子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15℃时,p H≤5.0或Aw≤0.930或Na Cl≥7%时,腐败希瓦氏菌不生长;25℃时,p H≤5.0或Aw≤0.920或Na Cl≥12%时,腐败希瓦氏菌不生长;37℃时,腐败希瓦氏菌均不生长。腐败希瓦氏菌生长模型拟合显示,不同p H、Aw和Na Cl对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迟滞期有较大影响,模型的R2、偏差度和准确度接均接近1,均方根误差接近0,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的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
修艳辉郭全友姜朝军
一种香糟风味大鲵制品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糟风味大鲵制品的加工工艺,包括:鱼预处理、预腌除腥、卤水制备、配调味汁、腌制发酵和真空包装等步骤。本发明选取天然配料制作的调味汁,协同香糟发酵作用,即克服了香糟自身具有涩味等缺点,同时香糟具有低酸和含乙...
郭全友马东林张秀洁杨絮姜朝军蔡丽君
文献传递
银鲫肌肉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HPLC法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建立了银鲫肌肉中甲苯咪唑(MBZ)及其两种代谢产物氨基甲苯咪唑(MBZ-NH2)和羟基甲苯咪唑(MBZ-OH)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氨化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减压浓缩后去脂,二氯甲烷萃取,氢氧化钠净化,乙酸乙酯二次萃取,N2吹干,定容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0.1~4.0μg/mL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对标准偏差为1.09%~5.12%,MBZ、MBZ-NH2、MBZ-OH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2.17%~77.44%、63.51%~68.07、82.37%~86.83%,检出限分别为10μg/kg、15μg/kg和10μg/kg。
姜朝军于慧娟冯兵蔡友琼惠芸华
关键词:甲苯咪唑银鲫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