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全保

作品数:45 被引量:478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经济管理
  • 41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婚姻
  • 7篇性别比
  • 7篇人口
  • 5篇生育率
  • 5篇出生性别
  • 5篇出生性别比
  • 4篇低生育
  • 4篇生育
  • 4篇生育水平
  • 4篇女性
  • 4篇老年
  • 4篇老年人
  • 4篇婚姻挤压
  • 4篇初婚
  • 3篇低生育水平
  • 3篇性别结构
  • 3篇中国人口
  • 3篇年龄结构
  • 3篇子女
  • 3篇总和生育率

机构

  • 45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工业大学
  • 4篇斯坦福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人口与发...

作者

  • 45篇姜全保
  • 11篇李树茁
  • 5篇程新峰
  • 4篇韦艳
  • 2篇费尔德曼
  • 2篇果臻
  • 2篇李波
  • 1篇孙福滨
  • 1篇张翠玲
  • 1篇靳小怡
  • 1篇宋璐
  • 1篇邰秀军
  • 1篇刘慧君
  • 1篇喻晓
  • 1篇张英
  • 1篇姜玉
  • 1篇庄亚儿
  • 1篇董硕
  • 1篇李晓敏
  • 1篇刘利鸽

传媒

  • 8篇中国人口科学
  • 5篇人口学刊
  • 5篇人口与经济
  • 5篇人口与发展
  • 3篇西北人口
  • 3篇公共管理学报
  • 2篇市场与人口分...
  • 2篇南方人口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南亚研究季刊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贵州省党校学...
  • 1篇西安财经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6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普”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分析与调整被引量:9
2006年
以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人口存活分析方法和数值拟合思想,并辅之以其他统计数据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五普数据中的重报和漏报,对普查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调整。研究发现,“五普”0-9岁人口存在漏报,漏报人口为3 743万;而10-60岁人口存在重报,重报人口为1 134万人;最终调整五普人口总数为127 120万,普查人口漏报率为2.05%。
李树茁姜全保孙福滨
关键词:五普人口总量
健身者的个体社会资本会影响其健身动机吗?——来自健身人群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健身活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健身活动中的人际交往方式也会对其参与健身产生影响。以社会资本为理论基础,通过对1 194名调查者的问卷调查,经过实证来分析健身者的个体社会资本对其健身动机的影响过程。分析发现,个体社会资本对健身动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针对健身动机的不同维度而言,其具体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证实:个体运动社交网络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其健身动机;同时个体运动社交网络顶端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其健身动机;个体运动社交网络异质性增加也助于提升其健身动机;个体运动社交网络以弱关系构成为主有助于提升其健身动机。
李宁姜全保杨竞张义祥
关键词:健身动机
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出生人口数量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基于中国1982、1990、2000和2010年全国及分省的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分解方法,将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分解为育龄妇女总量、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和生育率3个因素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982~1989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主要受育龄妇女总量增加的影响,1989~2000年出生人口大幅下降主要受生育率降低的影响,2000~2010年小幅度减少,是育龄妇女总量增加使其增加、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变化和生育率降低使其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1982~1989年出生人口数量增加的省份主要受育龄妇女总量增加的影响,而出生人口数量减少的省份主要受生育率下降的影响;1989~2000年全部省份出生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导致的;2000~2010年出生人口数量增加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生育率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加的省份也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根据分析育龄妇女总量、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和生育率3个因素对出生人口数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中国未来出生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姜全保杨淑彩李树茁
关键词:生育率年龄结构
沙化区生态移民的沙化感知、社会影响和适应性策略被引量:3
2020年
生态移民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缩减贫困人口实施的重要举措,让生态移民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土地沙化有感知并尽快采取适应性策略,对防止生态移民成为“生态难民”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和风险-处理能力-社会评价-适应(RCSA)的分析框架,使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调查的506户生态移民在土地沙化感知、社会影响与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方面的调查数据,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多分类Logit模型回归研究,发现:①沙化区生态移民对土地沙化的感知是移民对土地沙化采取适应性策略的先决条件,但并非感知到了土地沙化的生态移民就一定会采取适应性的防治措施。②沙化区的生态移民在新安置区受到的社会影响对移民是否有能力采取应对土地沙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性的影响。③体现移民家庭风险处理能力的部分资产变量对移民的土地沙化感知以及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更好地帮助生态移民减少气候变化、土地沙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沙化安置区基层政府除了让新搬迁来的生态移民积极增强资产能力外,还要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新的社区,拓宽宣传气候变化知识的渠道,增加宣传内容的多样性,引导生态移民了解应对土地沙化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移民减少土地沙化带来的经济损失。
邰秀军芦利广杨鑫姜全保
关键词:生态移民气候变化土地沙化
孩次递进生育指标和生育指标的调整——与郭志刚教授商榷被引量:6
2006年
文章主要针对郭志刚教授《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人口模拟方法探讨》一文,从普查数据计算年龄别孩次递进比、依据递进生育率推算的出生数和根据递进生育率进行预测三个方面讨论了郭志刚教授该文中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姜全保
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被引量:3
2023年
中国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使用1991-2020年省级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实际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以人口老龄化作为门槛变量,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为负,且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为正;在人口规模变动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均呈“U”型的关系。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资本集聚、开放对外市场等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人口规模有助于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但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实现效率优先的发展目标,即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人口规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变量,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并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仍然规模巨大的劳动年龄人口,提高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之一。
李竞博姜全保
关键词: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质量
低生育背景下的二孩生育决策——以陕西省为例
2017年
中国目前的生育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相继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人们的生育决策。本文以"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使用在陕西省的调查数据,从政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来探讨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研究发现,是否生育二孩决策与生育政策、直接生育成本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育的预期成本越高、机会成本越大以及当前的婚育观念都降低了决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生育的精神动机,如追求子女带来的精神慰藉、家庭幸福等,对于育龄妇女的再生育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借鉴。
姜全保
关键词:生育政策生育决策育龄妇女
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子女代际支持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5
2019年
年龄认同是个体对衰老进程的主观体验,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以往关于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并且没有关注子女代际社会支持的作用,关于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年龄认同的相关研究也极为缺乏。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调查追踪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隔代照料与中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同时利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考察子女代际社会支持(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和代际情感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即照料孙子女使老年人有更积极的年龄认同;隔代照料与城市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农村老年人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与老年女性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老年男性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城乡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在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之间发生了完全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及中国家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关注老年照料者的健康问题和生活需求,要重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对于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其成年子女应给予更多的代际支持,提升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的促进作用。
程新峰姜全保
关键词:代际支持中介效应
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研究被引量:24
2010年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对女孩的歧视导致了男性婚姻挤压。在潜在初婚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标准化初婚频率和去进度效应方法设计了两种新的模型,并与现有模型结合,研究中国婚姻挤压状况。在潜在初婚比基础上开发的模型所得到的结论基本相同。2016年到2046年的30年时间里,婚姻市场上男性和女性的潜在初婚比都在1.15以上;2060年之后保持在1.05-1.08水平。从2000年开始,中国会面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2016年至2046年平均每年过剩男性在120-150万之间,2060年之后每年在50万之下。如果出生性别比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未来男性婚姻挤压情况将严重得多。
姜全保果臻李树茁
关键词:婚姻挤压性别比
中国初婚模式变迁——基于婚姻表的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文章利用最近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采用净婚姻表的分析方法构建了1981~2010年男性和女性初婚表,通过初婚概率、未婚人口比例、终身结婚期待率和预期未婚寿命等关键指标来系统地分析和探讨近30年来中国初婚模式的变动及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初婚概率下降和峰值年龄有所推迟,男女未婚比例均保持较低水平,中国仍然属于普婚型社会;中国初婚模式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未婚水平较高的情况一直存在,而女性近年来初婚水平下降非常明显,初婚模式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中国初婚模式正处在转型中,其变迁与西方模式和亚洲模式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韦艳董硕姜全保
关键词:性别差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