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菌
  • 4篇鼠疫
  • 4篇鼠疫菌
  • 3篇质粒
  • 2篇鼠疫杆菌
  • 2篇杆菌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新菌株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疫苗
  • 1篇疫源
  • 1篇疫源地
  • 1篇鼠疫菌质粒
  • 1篇鼠疫菌株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喜马拉雅旱獭
  • 1篇流行病

机构

  • 5篇青海省地方病...
  • 2篇兰州生物制品...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5篇李敏
  • 5篇姚桂珠
  • 4篇黎莉
  • 4篇金丽霞
  • 3篇于晓涛
  • 3篇祁芝珍
  • 2篇陈秀莲
  • 2篇于兰香
  • 1篇朱锦沁
  • 1篇贾明和
  • 1篇师献卿
  • 1篇王丽
  • 1篇朱风云
  • 1篇黎丽
  • 1篇任世明

传媒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鼠疫活菌苗新菌株的选育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从青海、吉林分离的148株强毒和中等毒力的鼠疫菌株中,用氯化血红素法选育了一株弱毒鼠疫菌061株。其生物学特性、残余毒力、遗传稳定性、对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力等均达到作为活菌苗的技术要求。最小免疫剂量的保护效果与通用的EV株相似;最大攻击剂量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EV株,可保护毒菌141株10亿活菌的攻击;免疫持续时间可维持3~6个月;加强免疫后,可保护毒株50亿活菌的攻击。用061菌株和EV株按常规免疫豚鼠,其抗体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菌悬液的F1抗原含量061株为18.55ug/ml,比EV株11.29μg/ml高30%以上。作者认为可作为鼠疫活菌苗,用于人类鼠疫的预防。
朱锦沁李敏黎丽金丽霞于兰香姚桂珠贾明和任世明张洪翊朴昌国顾理英武继宗朱风云陈秀莲
关键词:鼠疫鼠疫菌疫苗
青海鼠疫菌株的毒力因子及某些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对青海692株鼠疫菌的毒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FI 和 PstI 全部为阳性;Pgm 和 VW 性质不太稳定,其阴性率分别为7.4%和2.6%。由于毒力因子是由质粒介导的,因此对某些毒力因子和质粒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发现在19株 VW^-菌株中仅3株失去45Md 质粒,多数菌株质粒无变化。Pgm^-菌株多分离自蚤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由于这类菌株不易形成菌栓,它们难以引起动物间鼠疫流行。对两种毒力因子同时发生变异的菌株推测其毒力将会减弱。
李敏黎莉于晓涛祁芝珍姚桂珠王丽师献卿
关键词:鼠疫杆菌菌株毒力因子质粒
我国鼠疫菌大质粒的特性及其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27
1994年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分离自我国各疫源地,17个生态型的2006株鼠疫菌的大质粒。结果表明,我国鼠疫菌含具有分类属性的大质粒共三类(52,65,92Md)。65Md质粒在各疫源地均有分布,52、92Md质粒仅存在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含52Md质粒的菌株分布在祁连山南、北麓及青海湖的环湖地区,带92Md质粒的菌株则分布在西藏那曲周围的唐古拉地区及青海的玉树、曲麻莱等地。鉴于这两类质粒有其独特的分布区,可将大质粒分子量的差异作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区分鼠疫菌生物亚型的指标之一。
李敏于晓涛金丽霞黎莉祁芝珍姚桂珠
关键词:质粒鼠疫杆菌流行病学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质粒种类及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用琼脂糖凝胶电永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914株鼠疫菌,共观察到10种质粒。其中大质粒分子量差异较大,为我国各疫源地中鼠疫菌所含大质粒最独特的地区,其分布特征是:含52×10 ̄6质粒的菌株分布在祁连山南、北麓及青海湖的环湖地区;带65×10 ̄6质粒的菌,主要见于青南高原、当金山口、甘南山地、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和藏南谷地以及新疆南部的和田、若羌等地;92×10 ̄6质粒分布在藏北高原的以那曲为中心的唐古拉地区,青南高原的南部亦有零星分布。鉴于我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大质粒分子量的差异及分布的特征,提示该疫源地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
于晓涛祁芝珍黎莉金丽霞李敏姚桂珠
关键词:青藏高原鼠疫菌质粒疫源地
鼠疫活菌苗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试验用鼠疫菌株0614F是自喜马拉雅早獭体内分离的毒力型菌株,通过挑选无毒的个体而获得,其毒力因子为PI^+、PI^+、VW^+、Pgm^-。经豚鼠多次传代,该菌株FI抗原含量高,通过动物亦无毒力增强现象,对豚鼠的免疫效果较EV兰株好,返祖实验中子代质粒与原代相同,无质粒的变异及丢失。采用皮下注射及皮上划痕两种途径免疫豚鼠,免疫3~6个月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保护率亦随之下降。经加强免疫后对毒菌P_(141)50亿活菌的攻击全部得以保护,其保护率(100%)与EV兰株有明显差异,残余毒力也略高于EV兰株。
李敏黎莉金丽霞于兰香姚桂珠陈秀莲
关键词:免疫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