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志仁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病理
  • 3篇湿疣
  • 3篇肿瘤
  • 3篇免疫组化
  • 3篇尖锐湿疣
  • 3篇癌组织
  • 3篇鼻咽
  • 2篇咽肿瘤
  • 2篇石蜡
  • 2篇石蜡切片
  • 2篇皮损
  • 2篇切片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机构

  • 14篇海南医学院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姚志仁
  • 9篇林世珍
  • 4篇李群
  • 3篇谢富生
  • 3篇翁阳
  • 3篇谈顺
  • 2篇赵国强
  • 2篇梁英杰
  • 2篇杨燕征
  • 2篇吴文川
  • 1篇张祖洪
  • 1篇孟津
  • 1篇黎日海
  • 1篇蔡望伟
  • 1篇王小英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4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酶标ABC法在石蜡切片上检测狂犬病毒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和酶标ABC法,在受CrS攻击的小鼠脑石蜡切片中进行狂犬病毒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被染色的病毒抗原主要位于神经原的胞浆、轴突和树突中,形状为棕色细颗粒,几乎充满整个胞浆。在脑不同部位中,阳性细胞可呈散在型、局灶型和带状型分布。文中讨论了用本法检验狂犬病毒的优点以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的脑行性。
姚志仁林世珍李群王理章
关键词:狂犬病毒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尖锐湿疣皮损中的郎格罕氏细胞的定量观察
1993年
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的方法,对尖锐湿疣皮损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C)进行定量观察。结果显示尖锐湿疣LC的体密度(V_v)和数密度(N_v),与包皮LC的V_v和N_v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0.01)。且LC的V_v和N_v皮损处的上皮厚度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和P<0.05)。与炎细胞浸润程度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
谢富生姚志仁林世珍
关键词:尖锐湿疣郎格罕细胞
海南省伤人家犬酶标检测脑组织中狂犬病毒的结果和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报告应用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酶标技术,在海南伤人家大脑组织右蜡包埋切片上标记狂犬病毒抗原。结果表明:59只犬脑组织中3例有阳性反应,占5.08%,提示明显低于广东和广西省。部位在海马区和大脑,提示检验时不能忽略这些部位。送检标本的地区海口市有35只,占59.32%而阳性反应仅1例。提示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改进送检和检测手段。
姚志仁林世珍李群
关键词:酶检测狂犬病毒脑组织
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pPNET组织常规处理,瑞氏-苏木素(HE)、过碘酸Schifff反应(PAS)、网织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上大部分为青年人,四肢软组织肿块,生存期短,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33%,5年生存率为0。组织学上小圆、卵圆或梭形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可有或无菊形团。PAS染色阴性,网染细胞间网状纤维少或无,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神经性标记。结论:软组织pPNET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上皮瘤,临床病理与骨外Ewing瘤、Askin瘤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谈顺姚志仁吴文川黎日海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软组织
胎膜早破的病理变化(66例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1995年
侯碧环谈顺姚志仁林世珍
关键词:胎膜早破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探索被引量:3
1995年
应用4种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大肠癌、大肠腺癌、癌旁粘膜和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标志.72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SC12A87.5%;SC16A76.3%;CSA91.66%;CEA95.8%,与正常大肠粘膜阳性表达13.3%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27例脉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SC12A59.25%;SC16A59.25%:CSA70.37%;CEA70.37%;和正常大肠粘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和大肠癌比较、除SC16A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它三种均有高度差异(P<0.01),对排除癌有一定意义.49例癌旁粘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SC12A57.1%;SC16A46.9%;CSA67.3%;CEA51%阳性细胞分布虽然主要在腺腔内缘.范围较局限.但这么高的抗原表达,支持了Filipe等的“移行粘膜”
侯碧环陈吴荣姚志仁林世珍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大肠癌S-P法
DNA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分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了解错配修复蛋白hMLH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5例大肠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大肠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为80%,明显高于癌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46.2%(P<0.01);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率分别为68.2%、44.1%和22.2%,高分化大肠癌与低分化大肠癌之间hMLH1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0.010.05)。结论:hMLH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分化相关,大肠癌分化程度越低,hMLH1表达水平越低。
王小英翁阳蔡望伟孟津吴文川姚志仁
关键词:HMLH1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酶法在恶性淋巴瘤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ABC法标记53例石蜡切片Ig的初步探讨
1986年
本文应用免疫酶A、B、C、法标记53例恶性淋巴瘤的Ig。标记后根据克隆型分析及复查常规切片,保留原免疫分型诊断者42例、修改或明确免疫分型诊断者8列、排除恶性淋巴瘤者3例。可见标记对恶性淋巴瘤的免疫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姚志仁林世珍王理章陈冰明符庆萱
关键词:淋巴瘤IG克隆型
腺性膀胱炎(附6例报告)
1991年
腺性膀胱炎较少见,易误诊且有恶变的可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将收集的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腺性膀胱炎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者32岁,最大者64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以及程度不同的血尿和排尿不畅。化验尿常规发现有多量的红细胞及白细胞。膀胱镜检:分别于膀胱三角区、颈部、顶部、输尿管口周围可见散在的多个小乳头状隆起肿物,伴有程度不同的膀胱粘膜充血水肿,其中伴有前列腺肥大1例;膀胱结石2.5×2cm1例。
张祖洪姚志仁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炎
鼻咽癌组织中VCAM 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非角化性鼻咽癌中VCAM mRNA的表达情况。材料和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4例鼻咽癌组织中的VCAM mRNA,同时每例均做HE切片,与原位杂交片对照观察。
李群赵国强梁英杰杨燕征姚志仁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